文/林宏文
台灣軟體產業有沒有機會?關於這個問題,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談台灣軟體業有三個新機會,第一是到東南亞發展,第二個是去日本,第三個則是台灣硬體產業到全世界投資時,可以創造硬體產業附加價值更高的軟硬整合商機。
最近,我訪問一家公司「開必拓數據」,公司成立約七年,它的發展方向,正好是一個很適合的案例,可以說明我對台灣軟體商機的判斷,開必拓數據符合這三個新商機中的兩個,我就藉此專欄與大家進一步分享。
開必拓成立於2017年,三位創辦人分別是執行長孫逢佑、技術長孫逢佐、營運長葉怡婷。公司成立的目標,是以 AI 高效率地轉化企業數據為企業智慧,讓企業利用高品質決策創造利潤,逐步累積成為公司資產及資本。公司英文名為 Kapito,就是取其智慧資本 Capital 的意思。
開必拓執行長孫逢佑畢業於交大電子工程系及電子所,先後在瑞昱電子及聯發科工作,負責硬體、韌體設計及產品行銷,在聯發科九年期間,曾派到大陸合肥兩年。孫逢佑在聯發科工作後期擔任產品行銷經理,負責網飛(Netflix)及 Google 等客戶,很早就看到這些企業如何運用 AI 及 Data,做各種業務發展的預判,因此產生以 AI 應用來創業的念頭。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2016年,孫逢佑離開聯發科,就找了卡耐基美隆博士的弟弟孫逢佐,以及史丹佛博士的弟妹葉怡婷,三人討論半年後,決定於2017年初成立開必拓數據。
孫逢佑說,台灣已成全球製造業重鎮,但少子化情況嚴重,移工引進人數也快速下滑,開必拓發展初期,是以 AI 進行瑕疵檢測,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客戶可以將產品依品質分類,做更快速的品質改善。
他舉例,客戶使用一台開必拓 AI 檢測設備,24 小時運轉可以取代 10 名勞力,成本節約還是其次,但是有勞動力及穩定的品質,就有機會面向全世界接訂單。
開必拓以 AI 檢測鎖定自動化行業的應用,創新之處在於,傳統工業自動化是重複性動作,講究精準度,但 AI 則追求如人一般,講究數據思維,可以做到少量多樣、品質更高的生產需求。
因此,AI 在工業運用的挑戰,主要取決於製造業者看重的是要取代重覆單調的工作,還是要靈活多變舉一反三的決策工作,後者更適合用 AI 來做。孫逢佑認為,目前在時尚相關的鞋、布、精密零件、醫療器材、食品、航太等重視外觀品質的行業,AI 均能較傳統 AOI(自動光學檢測)有更佳表現,他也很看好 AI 在模擬方面(digital twin)的發展潛力。
開必拓在累積不少數十家台灣及國外客戶後,如今也被日本政府看上。去年開必拓受日本瑞穗銀行推薦,成為台灣第一家獲得東京都政府的補助,並於今年4 月成功在日本設立據點。
東京都政府選擇開必拓,是希望解決日本人力不足的痛點,尤其是中小企業普遍都招不到人,日本政府提撥總額一千億日圓補助中小企業,希望開必拓協助日本中小企業運用 AI 解決缺人的難題。
孫逢佑說,他多次到日本中小企業的製造現場,常看到工廠內寫著「不完美不留人間」、「品質就是生命」等標語,因為日本企業對品質不佳這件事是完全零容忍,可是很多企業陸續交到二代目、三代目手上,年輕接班人為找不到員工苦惱,甚至面臨父執輩留下來的工廠是否該關掉的困境。
[ 閱讀所有林宏文的專欄文章 ]
全世界先進國家都很缺人,東京都政府也意識到問題嚴重性,所以針對中小企業提出補助計畫,與過去著重大企業已有所不同。過去的補助集中在自動化設備,包含不少像光學檢測機,這種獎勵以精密量測為主,而非有智慧的識別,其決戰點是精密度,受惠的對象通常是少樣多量的公司,但如今獎勵補貼則著重在優化智慧製造流程,用 AI 來滿足中小企業生產少量多樣時的缺工問題。
開必拓不只往日本發展,更符合我提到的第三個趨勢,當台灣硬體產業強大後,將帶動軟硬體整合的大商機。孫逢佑過去在瑞昱、聯發科等 IC 設計業服務,IC 設計正是台灣軟硬整合的代表產業,軟體工程師與硬體工程師同等重要,孫逢佑也因此獲得創業時的各種養份。我相信,未來類似開必拓的案例一定愈來愈多,讓台灣有機會在軟硬整合產業中走出獨特的一條路。
此外,美中貿易戰及全球供應鏈重組,台灣製造業也要朝人力成本更高的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發展,企業對於導入 AI 技術的需求更高,開必拓不只以 AI 加值台灣硬體製造業的軟體實力,並協助落地到先進國家,另外也幫忙將電子業的智慧製造經驗延伸到醫療、零售業等,加快傳統產業及新創公司的發展。這種以台灣硬體實力帶動軟體發展的機會,也有助於台灣不再過度集中於電子硬體行業。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