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雙軸轉型 勾勒未來發展藍圖
臺南企業過去 20 多年已推動兩次數位轉型,近幾年更積極推動低碳轉型,整體成效非常卓越,堪為傳統產業借鏡。
採訪/施鑫澤‧文/林裕洋‧刊期/2025.03
隨著疫情、戰爭等接連發生,讓原本商業環境變得更複雜與難以預測。而在 ESG 浪潮備受關注下,各國政府已紛紛制定 2050 淨零碳排白皮書,2026 年歐盟更將開啟碳邊境關稅調整機制,成為各產業不容忽視的挑戰。在前述種種挑戰下,雙軸轉型已成為全球產業的共同目標,不僅是應對環境與政策壓力的必要之舉,更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策略。
如身為專業成衣代工生產廠商的臺南企業,過去 20 多年已推動兩次數位轉型,近幾年更積極推動低碳轉型,以便爭取品牌客戶的訂單與認可與接軌國際趨勢。根據該公司最新公布 2023 永續報告書,除各廠區持續取得 RCS/OCS/GOTS/GRS 認證 ‧並逐步引入生質燃料外,雅加達廠更預計於 2030 年前淘汰煤炭。根據台南企業統計資料顯示,在 2023 年各廠區的範疇一、二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比前年度降低 12.2%。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臺南企業資訊長李德和說,在此兩次數位轉型之外,我們為提升整體廠區的能源管理與效率,也透過綠色轉型計畫建置建立能源管理系統,定期蒐集各廠能源數據及進行用電設備管理,找出重大能源消耗關鍵,作為後續改善的參考。預計在 2030 年時,達成每百萬經濟績效之排放密度降低 30% 的目標。
爭取國際客戶認同 導入 SAP ERP
創立於 1961 年 8 月的臺南企業,是一家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成衣製造商,始終秉持著堅定不移的理念和願景,成為服裝界的佼佼者。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工廠,但憑藉著對品質的執著和對時尚的敏銳洞察力,台南企業不斷成長壯大並與世界頂級品牌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例如美國 Macy’s、Ann Taylor、Talbots 、J.Crew 等,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專業實力。
近年該公司積極進行垂直整合有成,結合台北設計師團隊抓住市場流行脈動,不僅開發多元品項生產,同時也將成衣版圖逐步拓展至針織類產品及運動服飾。該公司運用以往製作中、高階服飾的經驗,因應瞬息萬的消費市場,亦滿足客戶一次性採購的需求,未來仍會以優化產能調配及效率導向的作業模式,取得市場的挑戰。目前台南企業在亞洲擁有並經營八個廠區,員工約 12,000 人,年生產能力達 4,000 萬件服飾產品。
[ 推薦文章: 治資料如烹小鮮 ]
李德和指出,由於公司與國際品牌保有長期合作關係,所以我們早在 2000 年初期即導入 SAP ERP 系統,是台灣成衣產業最早導入此系統的公司,順利達成財務、成本管理數位化的目標。
他表示,儘管公司推動轉型初期員工因擔心無法適應新系統或是對學習新技能感到壓力而抗拒,但最終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數位化基礎,也爭取到國際客戶的信任。隨著 SAP 系統逐步導入完成,2010 年起我們開始嘗試導入新一代的ERP與其他應用系統,以滿足紡織業務需求。只是此種過度客製化方式,也導致系統框架發展上的受限與增加維運成本,成為技術負債的典型案例。
SAP 維運成本高,轉型開源工具組合
前面提到,2000年初期引進 SAP ERP 系統之後,為臺南企業的數位化發展奠定穩健基礎,不過後續也因為後續導入的 ERP 系統過度客製化,造成系統零散與資料整合不易的狀況而面臨維運複雜的挑戰。曾擔任外商高階經理人的臺南企業總經理謝幼琴考量企業擴編與未來的長遠發展,在董事會的支持下拍板定案此一由資訊單位破釜沉舟自行組開發團隊開發專屬臺南企業的 ERP 的重大提議。在評估市面上主流資訊趨勢後,決定採用全開源開發工具打造雲端微服務架構(Microservices)重新建構公司合適的 ERP 系統。
基於先前使用 SAP ERP 系統的經驗,以及考量現行資訊技術的發展方向,台南企業決定將系統放在 AWS、Azure 等雲平台上。臺南企業資訊單位在規劃新一代ERP系統時,除特別採用微服務架構、推動雲端化,進而提升遠端與行動作業的靈活性,並達到降低對特定供應商依賴的目的。 另一方面,該公司也特別導入敏捷開發模式,讓ERP系統具備逐步升級的能力,避免發生系統升級不易的問題。
「過往我們使用SAP ERP系統時,系統升級只能仰賴原廠服務,且整體費用非常昂貴。現今改用多種開源工具之間的搭配,不僅順利降低成本支出,還得以提升系統的擴充性與穩定性。」李德和解釋:「另外,由於我們在多個國家設有生產基地,採用雲端化架構有助於提升系統運行效率,滿足跨國廠區即時協作的需求。 我們希望透過打造新一代 ERP,逐步建立 MES、APS 等資料鏈,為公司邁向智慧製造、落實供應鏈管理等,乃至於客戶市場預測分析等奠定穩健基礎。」
微服務搭配敏捷開發,提升專案開發品質
面對商業環境的快速轉變、消費市場需求變化快速,傳統大型應用受限軟體架構過於龐大,每次改版至少得花上 6~12 個月以上,早已難以在第一時間回應消費者需求。將應用程式拆分為一組小型、獨立且可部署的微服務架構,由於專注於完成一項特定的業務功能,所以近幾年已成為市場主流。臺南企業在第二次數位轉型時,選擇將 ERP 系統轉向微服務架構,正是希望確保系統模組的靈活性與獨立性,同時支援跨部門的即時協作與快速部署。
在採用主流的微服務架構之外,台南企業也同步導入敏捷開發與 CICD(Continuous Integration/Continuous Deployment,持續整合與持續交付)。其中,藉由敏捷開發方法以每兩週為一個開發週期,確保 ERP 系統能持續更新,同時滿足不同部門同仁的需求。在引入 CICD 流程方面,則有助於提高開發效率並降低部署風險,藉此提升專案開發品質與成功率。
[ 推薦文章: 從 AI 人才培育走向專業 AI Agent 數位分身落地 ]
李德和指出,在敏捷開發模式下,員工在開發新一代 ERP 系統時,可以進行即時回饋,有效促進系統改進並提升參與感,確保 ERP 系統能滿足不同單位同仁需求。 另外,在 2020 年疫情爆發期間,全球各地爆發因為遠距辦公衍生的資安事件,也促使我們果斷改變資安策略,決定加強遠端工作環境的安全性。 首先是提升公司筆電配發率提升可攜性避免同仁因在家使用個人家用電腦連線公司網路衍生資安漏洞,以確保設備受控、減少外部風險。 其次,則是採用多層次的資安策略,藉由部署 MDR 工具搭配原有資安防護機制,實現遠端設備的集中管理與控制。
除此之外,臺南企業在雲端架構中特別規劃將採用 M365 平台與多層次身份認證,透過多套資安設備之間的搭配,提升資訊安全與內部協作效率,藉此保護得來不易的數位成果。
擴大使用生質能源,有效降低碳排放
在前述數位轉型成果之外,臺南企業推動低碳轉型的成果也非常豐碩。如前面提到能源監控管理系統,已導入柬埔寨、印尼雅加達廠 、印尼梭羅廠及越南廠等廠區,能即時監測廠區的用電量、溫濕度等資料。管理人員可透過隨身攜帶的行動裝置,即時觀察各設備的用電狀態、蒐集資料及分析統計資料,落實用電和設備管理等策略,協助企業有效管控電費成本支出。
在減碳行動方面,臺南企業為達成淨零碳排的承諾,早在 2019 年於臺南廠替換廠內重油鍋爐,改用低污染性的天然氣與電鍋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提升空氣品質。而柬埔寨廠已淘汰煤炭,越南廠、柬埔寨廠、金速旺廠等則已完全使用生質能源,以米糠、木 糠、木磚等取代煤炭及柴油。從 2022 年印尼雅加達廠也開始引進生質能,將煤炭及生質燃料交叉使用、降低煤炭使用,並計畫逐步替換燃料成潔淨能源。
「再生能源發展可同時提高能源提自主性及降低碳排放量,且太陽能板屋頂同時也可以幫助工廠車間降溫,所以臺南企業積極的規劃各產區建置太陽能發電。」李德和解釋:「如在越南廠的太陽能板每年可提供 8,500 kWh 電力,作為每日廠區宿舍、夜間路燈、停車場及相關設備之自用電力,有助於降低能源消耗量及溫室氣體排放,也在 2017 年通過美國綠色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的 LEED 國際綠建築認證,成為友善環境的綠色工廠。」
2024 年台南企業在臺南廠建置裝置容量 68.67kWp 的太陽能屋頂,預估年發電量達 85,088.29 度,相當於臺南廠用電量的 10%,預計於 2025 年正式啟用。
佈局大數據與 AI,建構智慧營運模式
儘管臺南企業已經將產品定位在中高價位,不過仍然有人才招募不易等困擾,對公司長遠發展埋下隱憂。隨著生成式 AI 效益逐步浮現,為進一步提升競爭力,臺南企業正積極佈局大數據與 AI 應用,透過自動化機制減少對人力的需求,同時達到提升產品品質的目的,建構未來智慧化企業營運模式。
在設計與生產智慧化部分,臺南企業已開發一套 AI 手繪稿比對系統,提升設計與報價效率。 另外,該公司也引入 AI 驗布技術進行瑕疵檢測,減少人工誤差並優化生產流程,並且已在台南工廠測試,未來計劃進一步優化技術,提升瑕疵檢測的準確率與效率。 至於在供應鏈管理優化部分,台南企業也規劃將透過整合供應鏈資料方式,開發針對供應鏈的資料分析與預測模型,協助客戶預測市場需求並優化庫存,進而創造雙贏局面。
[ 推薦文章:AI 帶來的企業管理的衝擊與影響 ]
李德和說,我們透過與台灣 AI 驗布機廠商(歐西瑪)接觸進行測試,目前正在臺南廠積極測試中。在前述應用之外,我們也投入開發 API 平台的工作,允許合作夥伴的系統與企業 ERP 無縫整合,實現資訊共享、強化資料共享與合作深度。 此外,我們也投入RPA 技術強化的工作,即是將傳統 RPA 流程與生成式 AI 結合,除可將平日耗費人力的Tech Pack翻譯工作交由機器人執行外也顯著提高資料分析的準確度與速度。如此一來,自然可為多品牌訂單處理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大幅減少人工參與。
隨著大數據與 AI 的深度應用,臺南企業更邀請並與逢甲大學雲端學院團隊合作積極內訓並鼓勵員工擁抱生成式AI技能,使企業不僅能更精準地應對市場需求,還能在全球低碳轉型浪潮中佔據領先地位。臺南企業透過二次數位轉型和低碳轉型的策略,不僅順利達成提升內部運作效率,也在產業中樹立永續發展的典範。此種兼具效率與環保的轉型模式,為產業樹立了重要的標杆,堪為其他傳統企業借鏡。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