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宜芬
隨著社會結構改變及人口高齡化趨勢,手術醫療需求與日俱增,臺北榮民總醫院一年手術多達 7 萬多台。為應對手術人次、手術時數不斷成長的挑戰,北榮導入智慧化手術排程系統,串聯醫、護、病家之間的橋樑,在兼顧可近性、安全性與個人隱私的原則下,整合手術前評估資料、檢查驗進度,及時調控手術中動態變化,密切追蹤術後居家健康狀況,自動協調醫師、病患與手術室資源,提升醫療作業效率與病患就醫體驗。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精準調度手術資源
傳統的手術排程仰賴人工安排,需考量醫師排班、病患病況與手術室可用性,常因突發狀況導致調整,影響醫療流程。
為了讓急、重、難、罕病患縮短等候手術的時間,急診團隊與移植外科鍾孟軒醫師率領同仁,配合新建手術大樓的智慧化進程,將原本複雜的手術排程同步進行更新,導入智慧化手術排程系統,不僅方便病人、手術室及醫護人員,更提升手術安全與效率。
此系統結合 AI 與巨量資料分析,可快速分析歷史資料與即時狀況,提供最適切的排程建議,提升手術室利用率與準點率,縮短病患等待時間與延誤,並將醫療資源配置最佳化,醫護人員調度也更流暢,提升手術安排的彈性與精準度。
醫務行事曆在醫師端會提醒當日手術排程與會議行程,包括手術時間、手術房號、病患姓名、病歷號等資料;訊息中心在病患端可提醒手術時間、檢查日期與進度;透過手術照護資源管理平台,也能授權家屬瀏覽病患的健康資料與手術行程,並且提供全程照護資訊,包括個人專案、治療全期、居家管理、授權認證等。
[ 推薦閱讀:【專訪】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李偉強 ]
改善病患就醫旅程
舉例來說,發生車禍危在旦夕,嚴重外傷的黃金醫治時間為 60 分鐘。當急診接到緊急病患時,系統會馬上啟動創傷團隊,通知相關科別的醫師進行治療,且系統會依診斷內容智慧化檢索最適當的手術方式,一鍵開立手術同意書文件。醫師還能透過系統預定住院清單、拍照上傳就醫圖像、檢視病人居家紀錄、透過術中異地即時溝通,提升手術效率。
家屬端接獲手術通知後,可利用雲端瀏覽同意書,或透過線上更改手術時間與查看手術進度等。術後還可查看住院動態通知、同步更新手術進度。
病患資料可透過跨平台引用手術圖像資料提升利用度;同時,整合健康存摺資料,提供醫師術後追蹤智慧化建議,並適時警示個人化危險值,有效提供衛教資訊,快速掌握居家狀況。授權認證部分則有身分條碼、管理授權、掃描驗證、協定認證等功能,透過實體綁定個人 QRcode,提升住院期間醫護家屬溝通協定的效率。
[ 推薦閱讀: 【專訪】臺北榮民總醫院資訊室主任郭振宗]
北榮除了智慧化手術排程系統,還導入多項先進的技術,包括達文西機械手臂手電腦導航系統、3D 列印技術、手術器械滅菌追蹤管理系統等。智慧型手術大樓更斥資逾新臺幣十億元打造而成,配備複合式手術室、核磁共振以及神波刀等新式設備,是全國公立醫院首創全棟智慧型手術醫療設施大樓。
北榮表示,透過智慧化手術排程系統,期望完善手術全程、照護全人的就醫旅程,開創新世代的就醫流程典範,最佳化數位醫療資料的使用者體驗,為巨量資料及人工智慧的發展,打造穩固基石與水到渠成的完整生態系。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