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宜芬
2025 年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芝程科技 25 日展示最新 AI 照護機器人「小智」,分享 AI 與機器人技術在智慧健康領域的應用。「小智」是市場上唯一具備非接觸式生理體徵感測功能、首個搭載擷取式增強生成(RAG)技術的 AI 照護機器人,能針對大型語言模型(LLM)進行最佳化,使其回應更準確、互動更自然。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具身智能實體 AI 機器人
長者的照護需求日益增加,然臺灣生育率持續下探,傳統人力資源已難以負荷。傳統照護模式面臨的挑戰包括人手不足導致服務品質下降、健康量測影響長者接受度、社交孤立引起心理問題及失智。
芝程科技 2022 年推出首款搭載 AI 智慧的 UVC 消毒機器人,2024 年發表市場唯一具備非接觸生理體徵感測功能的 AI 照護機器人,能即時監測關鍵生理資料,運用最新 RAG 技術對 LLM 資料做量身訂製的輸出設定,並支援多語種,無論長輩講臺語或是看護講印尼、越南文都可溝通。四大特色功能如下:
- 衛生教育:
運用 RAG 技術即時精準回答重要資訊,陪伴長者互動。
- 生理體徵感測:
低干擾測量,即時追蹤心跳、呼吸、體溫等生理體徵。非接觸式偵測比傳統量測快速,平均一台可服務數十位長者量測。
- 異常警示:
當健康資料異常時,立即發送通知提醒照護人員。
- 輕巧機身:
智慧辨識與導航,可自動避障,適應室內環境。
芝程科技總經理林婉如表示,機器人的應用解決方案將不侷限於照護領域,未來更希望拓展到巡邏、迎賓、導覽、搬運、等多元應用,讓 AI 機器人成為不同產業的智能助手。機器人外型採用 3D 列印,巡邏機器人甚至可以做成鋼彈造型。
[ 推薦閱讀:【專訪】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 ]
RAG 技術最佳化 AI 回應能力
芝程科技技術長沙舟解說,AI 照護機器人結合了具身智能(Embodied AI),不僅具備高效的環境感知與自主行動能力,更是首個將 RAG 放在機器人身上的應用,並且支援 Chatgpt、LLaMA等LLM,避免模型生成錯誤資訊,可增強與使用者互動的能力,並具備客製化能力,配合使用單位精準地提供相關資訊。
例如,當使用者詢問「為什麼經常頭暈?」系統會先透過 RAG 技術檢索衛福部相關醫學資料,再由 LLM 生成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答案。傳統 LLM 與透過 RAG 技術強化的差別在於,LLM 僅是回覆知識,用 RAG 技術強化則會透過檢索增強生成來探索知識,以 Word Embedding 知識庫向量檢索找出相關知識,如此 LLM 便能回答出更精確的答案。
機器人是否需聯網可依使用單位需求調整,例如護理站可透過區域網路統一管理多台機器人,提升運作效率。並根據不同使用單位需求,來決定機器人問答內容是否要進行資料收集與再訓練,以提供更符合場域需求的回答與兼顧隱私。
[ 推薦閱讀:【專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吳俊德 ]
芝程科技 2024 年已參與兩項合作計畫,經濟部產業發展署「113 年度高齡科技產業普惠加值與跨域合作推動計畫」,以及與台大智活合作進行使用者體驗研究與場域驗證,確保機器人應用符合長者需求。目前芝程已在研究拓增其他生理量測項目,今年第四季進行場域驗證。
芝程表示,公司相當重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致力於促進健康福祉,並縮減數位落差,確保技術應用不受使用者背景限制。未來將持續投入 AI 與機器人技術發展,並計畫拓展至海外市場。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