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宜芬
殯葬業者的社會任務除了安頓亡者,亦藉由儀式安撫家屬的哀痛與徬徨。隨著社會變遷與科技發展,傳統殯葬服務正面臨轉型的契機。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教授特別邀請龍巖公司總經理王群中至《大師 543》節目,深入剖析龍巖如何透過電子訃聞、機器人帶位、雲端合約等數位科技,實現更智慧化、更人性化的生命服務。點擊立即收看。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作為臺灣生命禮儀產業的龍頭,龍巖長年來致力於提升生命禮儀的專業與尊嚴,透過標準化與藝術化等策略,讓殯葬服務不再僅是單純的告別儀式,而是一種充滿人文溫度的體驗。近年來,龍巖進一步投入數位科技應用,期望透過智慧化服務,為民眾帶來更便利、更溫馨的告別儀式。
電子訃聞、機器人帶位、雲端合約
王群中指出,龍巖積極導入電子訃聞,目前已有超過七成的案件採用電子訃聞模式。電子訃聞不僅解決了傳統紙本訃聞的寄送限制,更能透過數位方式讓親友即時收到消息,並能在線上留言悼念,甚至直接訂購花籃、點燭祈福,完整呈現逝者生前的故事與親友的追思。
此外,龍巖也導入機器人帶位服務,解決清明節等祭拜高峰時期,家屬在大型陵園內難以尋找親人安息地點的困擾,透過智慧引導提供更貼心的祭拜體驗。
在內部營運管理上,龍巖同樣積極推動數位轉型。目前已成功完成七個陵園的無紙化專案,並建立全數位化管理系統。透過雲端技術,內部員工可即時查閱陵園資訊,大幅提升營運效率,也讓客戶服務更流暢。這樣的改變,不僅減少紙張浪費,更讓龍巖的服務體現環保永續的理念。
針對生前契約的銷售與管理,龍巖也導入數位簽署與雲端合約管理系統,使業務人員能夠透過平板電腦完成簽約,確保合約內容即時存檔並與客戶同步更新,避免傳統紙本文件可能出現的遺失或錯誤問題。這些科技應用,讓龍巖的營運更具效率,也使客戶享有更安全與便捷的服務體驗。
對於生命禮儀產業而言,數位轉型的過程並非一蹴可幾。王群中表示,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市場對於新科技的接受度。部分客戶仍然習慣於傳統的紙本文件與面對面服務,對於數位化服務存在一定程度的疑慮。因此,龍巖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推動轉型,透過教育訓練與市場溝通,讓客戶與員工逐步適應科技應用。
[ 推薦閱讀:元宇宙婚禮 AI 婚顧為新人圓夢 ]
AR、AI 告別式 用科技連結遠距思念
「科技的應用必須以人為本。」王群中強調,數位轉型的核心不在於單純導入新技術,而是如何讓科技為人服務,進一步提升殯葬服務的溫度。例如,未來龍巖計畫結合 AI 與 AR/VR技術,讓遠在海外的家屬也能透過虛擬技術參與告別式與祭拜儀式。
除了臺灣市場,龍巖的服務也逐步拓展至國際市場,尤其是華人社群較為集中的地區。隨著移民與全球化趨勢,許多華人選擇將先人安置於臺灣的陵園,龍巖積極發展遠距祭拜服務,讓海外親屬也能透過數位科技緬懷故人。龍巖也與國際建築大師合作,打造具有人文藝術價值的陵園建築,提升整體服務品質與品牌形象。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