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宏文
近來市場不斷討論機器人相關話題,也成為股市很熱門的題材,我訪談了新漢集團董事長林茂昌,請這位資訊界前輩分享他的觀點,在此與各位讀者分享。
首先,他認為過去機器人產業因標準不一,要打造無人全自動生產線有很大困難,但如今透過開放標準架構建立完成,機器人產業可望複製過去 PC 行業的專業分工與降低成本,進入快速成長期。
機器人的開放標準,主要是工業電腦沿用過去 PC 軟硬體架構,例如視窗、Linux 與 ARM、X86,另外機器人與 PC 最大差異是會移動,因此還有一個關於運動控制的通訊協議標準 EtherCAT,這是以乙太網硬體為基礎的標準,其中 CAT 是指控制自動化技術。
林茂昌說,在開放標準確認後,產業發展速度會加快,台灣發展 PC 的經驗就會帶進來,大家專業分工,把產業快速建起來。至於過去許多日、德、歐等傳統機器人業者,他們原本採取的是封閉式架構,如今也開始要或多或少跟著開放式標準推出新品。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這裡可以談談新漢集團在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過程。早在2012年,當全球工業 4.0 浪潮剛起步時,新漢董事長林茂昌當時就判斷這是很重要的趨勢,秉持集團每十年就要積極轉型、堅持不做「me too」的原則,便推動新漢從工業電腦轉型至機器人產業。
他說,AI 機器人的大腦主要由 AI 及視覺構成,小腦則主導運動,另外腦幹則負責安全。新漢積極投入機器人的控制器研發,透過開放標準技術,使不同類型的機器人、工具機和自動化設備都能夠相容運作,台灣如領先全球走向開放標準,不只機器人與智慧機械產業蓬勃發展,還能很容易組建無人聯網全自動生產線,進一步打造無人或少人化的智慧工廠。
在布局機器人生態鏈時,新漢陸續進行切割及轉投資創博、新漢智能及綠基企業等,其中創博研發機器人控制技術,新漢智能專精投入智能製造整廠解決方案,至於綠基則投入影像監控器—也就是物聯網的眼睛—的發展。
在新漢布局的過程中,林茂昌也發現,在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中,發展最快的是工業自動化、智慧製造與智慧物流等,如今已協助國內外數百家企業完成應用建置。
在三月中的輝達 GTC 大會,新漢也在大會中發表搭載 NVIDIA Jetson AGX Orin 模組的 Dual EtherCAT AI 機器人控制器,適用於各種構型機器人,如人型機器人、四足機器人及機械手臂等。
至於近來很紅的人形機器人,產業機會到底如何?尤其今年中國大陸農曆春晚,有一段宇樹機器人表演秧歌舞的節目,讓大家對人形機器人的未來充滿期待。
不過,林茂昌認為,人形機器人由於關節太多,現在大約40個關節,將來要更精巧,至少頭手腳軀幹加起來就要超過一百個關節,技術非常複雜,加上兩條腿站不穩,很容易跌倒,機器人光是站立不動時也要吃算力與電力,整個系統的設計挑戰很大。
因此,他說他認同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的看法,人形機器人至少要五年後才可能達成熟發展階段。人形機器人主要做擬人的應用,如陪伴、互動、照護、角色扮演等等,在實際應用中,其實都有更適合,構造也更簡單的非人形機器人滿足特定的工作。
他認為,機器人在工廠裡一定是用輪子行走,如此承重幾百公斤都沒問題,但兩隻腳的人形機器人荷重根本不行,若兩隻腳改為四隻腳,重心才可能穩一點。未來產業界應該會先做上半身,因為下半身很難貢獻產值,也許大家看到的人形機器人,造型會是像獅身人面獸或人形馬這類設計。
此外,另一個大家關心的議題是,近年來中國低價商品銷售全世界,成為產業競賽的關鍵因素,由於中國大陸在機器人投資布局也很深,目前很多產品都賣得很便宜,可能會重現先前電動車的競爭情況。
[ 閱讀所有林宏文的專欄文章 ]
因此,機器人這個產業,未來會不會一樣是中國業者的天下?有可能出現歐美因為安全因素,不買中國的產品嗎?台灣業者可能因此受惠嗎?
林茂昌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認為,凡是聯網聯雲的裝置,都有資料送雲或「送中」的疑慮,人形機器人尤其敏感,因為「他」集合了視覺監控、社群互動、私密空間,甚至是攻擊武器(例如被駭入時)等特性,尤其 AI 訓練,會有價值觀的偏頗,這樣進入人類的生活中,有心人若掌握技術,等於是監控與打擊的最佳利器。
因此他認為,未來機器人產業,各國勢必會出現立法限制,以防止人形機器人成為極權專制的間諜特工。至於產業界也有其因應方式,如今工業機器人有一個趨勢,就是大家向中國採購機器人本體,然後加上自己的控制器與軟體,這樣或許是最佳組合。
因此,有便宜可靠的周邊,加上自主可控的核心,可合作就合作,須限制就限制,各安生業,這樣大家就會比較放心。而在這個既聯合又鬥爭的環境下,台灣可能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