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智慧城市展大亮點-陽明交大主題館
2025 智慧城市展的主題為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主題館透過多種技術展示、產學合作與國際交流等面向,推動智慧大樓、智慧校園、智慧大健康的發展與落地應用,展示科技提升城市的營運效率、宜居性與公共健康等成效。
採訪/施鑫澤‧文/林裕洋
AI 正在以前所未有速度改變世界,從個人生活到產業發展都看到相關的應用。如在智慧城市的情境之中,不僅能提升城市運行效率,還能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實現 ESG 願景。每年一度的台灣智慧城市展,是台灣唯一以整體解決方案為主要特色的專業展覽,至今已成為亞洲最大智慧城市專業展會。
向來在前瞻科技研發、產學合作等領域有亮眼成績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也在本屆活動中成立陽明交大主題館,透過多種技術展示、產學合作與國際交流等面向,推動智慧大樓、智慧校園、智慧大健康的發展與落地應用,展示科技提升城市的營運效率、宜居性與公共健康等成效。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 Facebook 與 IG,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國立陽明交大產學共創處產創長黃經堯說,我們參與 2025 智慧城市展的目的,正是希望透過多元成果展現自身能量。首先,透過技術驗證與跨領域應用推廣,展示陽明交大核心技術並促進技術商業化。其次是強化產學合作與技術轉移,藉由企業需求對接、拓展合作機會,吸引更多國際合作及投資。
第三點是促進技術落地與產業應用,期盼透過對接國際企業與投資機構,加速新創團隊的技術落地與市場化。第四點是提升學術影響力與國際能見度,期盼增強學術聲譽、增加國際合作機會,並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最後,則是建立智慧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促進新創發展、鏈結多方資源。
智慧大樓融合科技 勾勒未來日常
陽明交大主題館有智慧大樓、智慧校園、智慧大健康等三大展區,智慧大樓是由國立陽明交大培育或衍生新創公司共同打造的未來大樓,主打市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安全、高效,從一進入智慧大樓開始,智慧科技就無縫地融入日常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這些技術不僅提升租賃與物業管理的效率,還能保障企業資安、最佳化空間利用、提升移動體驗,甚至進一步滿足飲食需求,讓觀展者能夠身歷其境,感受到陽明交大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影響力。
在智慧大樓方面,金箍棒推出的不動產租賃自動化管理 SaaS 平台,可提供自動化從管理到進駐。另一翱翔智慧推出的電梯智慧轉型,主打提升更人性化的搭乘工具。邊信聯科技所提供的邊緣運算方案,訴求從源頭保護數據完整性和隱私,協助企業打造安全無虞的智慧辦公室。致點科技則推出智慧無線 3D 精準暨高速定位系統,帶來更便捷的空間。而身為陽明交大士林大樓捐贈企業的大眾全球投資,則展示獨步市場的智慧大樓管理方案。
黃經堯表示,過去幾年,陽明交大一直積極運用智慧建築技術提升校園營運效率,包括資訊管理系統、定位系統,以及建築能效最佳化系統,確保校內資源能有效運作。目前已有部分校區開始測試新一代智慧建築技術,並希望能進一步與企業合作,將研究成果導入實際應用。
積極發展智慧校園 打造開放實證場域
在國立陽明交大主題館中的智慧校園展區中,許多與陽明交大合作的新創團隊展出多款吸引目光的智慧學習方案。第一家是台灣鈣鈦礦推出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整合解決方案,除可扮演智慧能源站的角色之外,可肩負永續校園晨光的重要任務。第二家是峻魁智慧的人工智慧駕駛方案, 目前正以智慧校園接駁車方式進行驗證。
至於林孟洲博士團隊展出的 AI 輔助教學與學習方案,在智慧翻譯教室中提供學生學習之用。 而劉恩成博士團隊 x 獵戶科技研發的室內定位專案,主打智慧定位、讓校園導航更精準。
最後,由優豈展出的 Yo-Kai Express AI 無人拉麵機,可望扮演智慧大樓裡的深夜美食。
「我們發現希望新創公司或團隊面臨最大挑戰之一,在於不容易找到合適場域進行驗證,以致難以驗證概念是否可行,也很難爭取到創投的投資。」黃經堯解釋:「我們持續推動智慧校園計畫的目標,是提供一個開放的實驗場域,讓新創公司能夠在校內測試技術,並進一步發展成產業應用方案。 」
結合多家新創團能量 智慧醫療展區夯
隨著民眾對身體健康日益重視,加上人口結構邁向高齡化社會,智慧健康議題成為最熱門議題之一。而 AI 智慧健康的概念,即是將健康管理融入日常生活,透過 AI、遠端監測與智慧平台之間的搭配,讓每個人都能享有更精準、更便利的醫療與健康照護,讓寶貴醫療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在智慧健康展區中,陽明交大透過「高齡新創加速器」,結合多家新創團能量,推動未來醫療的變革,讓智慧 城市不只是高科技的象徵,從年輕人到銀髮族,每個人都能透過科技獲得個人化的健康照護。
以瀚微科技的銀髮族智慧照護產品及方案(安照小護士),主打智慧即時照護、讓關心不再有距離。九日生展出的高齡社會綜合性解決方案,可提供完善的健康管理,陪伴每一步。
[ 推薦文章:從智慧能源到醫療照護 ]
毫米波科技推出的智慧生理資訊監測器,能實現無感測量,健康守護不打擾。而瑞愛生醫展出的光學居家智慧產品中,光動能按摩機可讓民眾日常生活沒煩惱。
至於竹銘醫院攜手艾科的未來智慧醫院,則開啟健康新時代。最後,慧心醫診則展出最可靠的 XAI 心電圖監測解決方案,可有效監控民眾的健康狀態。
黃經堯指出,近來,陽明交大已經與宜蘭醫院、竹銘醫院等陽明交大附屬醫院合作,建立一套遠端醫療系統,並透過發展 AI 輔助診斷技術、提升醫療效率,同時患者提供更好的照護服務。 未來,我們也規劃建立「未來醫院」,結合數位醫療與人工智慧技術,以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打造創新生態系統 產學共創處成績亮眼
在促進產學生態系發展、強化國際產研共創價值的前提下,陽明交通大學成立產學共創處的目的,在於透過創新推動產學研共創,凝聚產、學、生醫、電資工程等領域的力量,由校內系統性匯聚創新研發成果,希望能深化在產學交流合作方面的貢獻,擴大在產學領域的影響力。
產學共創處將以創新型經濟為目標,透過跨領域、跨校、甚至跨國界的產學合作,實現陽明交大及產業界互惠共贏的局面,深化本校的產學能量,提升國際影響力與貢獻,在追求創新、學術卓越與產學價值中取得平衡的運作模式。
多年來,產學共創處積極建構「陽明交大」主導的創新生態系統,匯聚創業家、創業投資、企業、政府等各方資源,並融入國際創新生態系統,培育國際產業韌性人才,以因應全球競爭、科技變遷、創新機遇與挑戰。
目前產學共創處設有多個中心,其中國際產學中心負責國際合作與交流,吸引國際資源進駐。學術合作中心專注於推動學術與產業的合作專案,確保研究成果能有效轉化。而專利推動與智慧財產管理部門則負責管理學校的技術專利,並規劃技術移轉策略。至於創新創業中心透過加速器計畫來培養新創公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整合機制。
黃經堯說,在陽明交通大學進行組織改造下,產學共創處也順勢成立,初期隸屬於研發處,當時主要負責學校的技術轉移與產學合作業務。然而過去此類業務較偏向行政服務,較難促成深度的產學共創合作。因此,學校決定進一步提升專業度,將其轉型為產學共創處,讓其發揮更大作用,目前整體成效相當不錯。
積極塑造品牌 吸引國際企業合作
在陽明交通大學成立產學共創處後,即開始運用資源整合機制讓企業與學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而非過去僅為單點式的技術合作。近年來,技術移轉與產學合作的成效顯著,產學合作經費從 8 億提升至 11 億,反映出學校在產業鏈中的影響力逐漸增強。 如透過產學共創模式,在半導體領域與台積電、政府機構進行深度合作,使學校的研究成果能直接為產業所用,提升整體競爭力。此外,產學共創處也積極推動創業扶植,建立 IAPS(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提供價值鏈串聯機制,確保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可持續擴展。
過去幾年,陽明交大產學共創處能展現極大價值的關鍵因素非常多,首先是專業度與價值創造,若產學共創處無法展現足夠的專業度與價值,那依然將僅扮演行政單位的角色,而非真正推動產業發展的平台。其次,從單點合作轉為學校層級合作,早期過去企業與學校的合作通常是以教授個人為單位,但在轉型為學校層級的合作後,也達到提高整體影響力,吸引更多企業投資。
[ 推薦文章:AI 時代的金融資料治理挑戰 ]
黃經堯表示,品牌建立也非常重要。對於國際企業來說,品牌形象至關重要,當我們以陽明交大塑造品牌之後,自然會吸引更多企業與我們合作,而非僅鎖定某幾位教授或研究室。另外,我們也積極確保技術轉移與產業合作能夠實際落地,並創造足夠的經濟效益。前述種種因素,也成為企業與我們長期合作與投資的關鍵。
發展高齡科技 台灣有絕佳優勢
隨著全球經濟結構改變,新創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過去幾年台灣政府也透過法規修改、政策推動等方式,為新創團隊創造更好的環境。根據台經院 FINDIT 報告指出,2023 年台灣投資市場交易規模達到 27.9 億美元,相比 2022 年約 110% 年成長,主要源自於成熟產業的基礎與政策的加持,成為早期投資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儘管台灣創新創業環境已有大幅改善,國際市場相比仍有不少挑戰需要克服,如在投資法規與市場規模的限制,許多新創企業仍須尋求海外資金來發展。
黃經堯表示,雖然相較於歐美等環境,現行台灣投資環摬仍有不少需要改善之處,不過我們也受惠於半導體產業優勢,加上資通訊產業的蓬勃發展,所以在發展 AI 與 IoT 方面具有極大優勢。尤其台灣的醫療制度與服務品質也深受國際市場肯定,當與高科技產業結合之後,在高齡科技(如智慧照護設備)與生物晶片應用方面等有望領先其他國家,這些領域未來更可能成為台灣重要產業。
在政府的各種政策帶動下,許多學校也積極推動產學合作,陽明交大建議應該更注重技術與產業的匹配,而不僅是單純的技術轉移。如有如此,學校才能確保技術能夠真正進入市場,進而達到推動產學合作的實際效益。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