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宜芬
「數位轉型不是做網站、裝APP,而是整體思維與組織模式的改變。」零售界傳奇人物、前全聯副董事長謝健南,接受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在《大師543》專訪時分享他橫跨便利商店、電商、物流與餐飲的數位轉型經歷,並表示,當大家以為零售業的巔峰已經過去,其實真正的零售革命才正要開始。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被譽為「謝老大」的謝健南,從統一超商營運長、統一超商集團策略長、菲律賓7-11副董事長、捷盟行銷總經理、捷盛運輸董事長、博客來電商書店董事長、台灣樂天董事長、統一資訊總經理、安源資訊的董事長,85度C執行長、到全聯副董事長,走過傳統零售的黃金時代,也親歷數位浪潮帶來的劇烈變革。
借力數位軍火 實現競爭突圍
謝健南提出對「實體電商」的見解 — 並非實體與線上各做各的,而是要實現OMO(Online-Merge-Offline)的深度融合。「實體電商這個詞,是我發明的,」他笑說,「意思是實體零售利用電商技術,創造新的競爭力。」
以全聯的「三部曲」為例,零售轉型的實務策略:第一步是盤點資源,包括全聯超過千家門市、兩千萬會員與遍佈全台的冷鏈物流;第二步是找出顧客痛點,例如排隊結帳、付款不便;第三步才是推出PX Pay、PX Go等數位工具,讓數位技術真正「解痛」,而不是「裝飾」。
從消費者痛點回推數位解法
「我們不是一開始就做電商」謝健南強調「是先從消費者的困擾出發,再回推數位解法。」例如全聯PX Pay在五個月內就突破五百萬會員,其中不乏高齡長者,顯示數位服務只要簡單實用,就能打破世代隔閡。
他也提醒企業,數位轉型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轉型本身,「轉型比數位更重要!」全聯轉型初期面臨內部部門間的業績歸屬問題,若未妥善設計激勵制度,數位工具反而會引發對立,「你必須讓大家都有得分紅,才會齊心協力。」
在談及日本7-11的經驗時,謝健南進一步指出:真正成功的資訊部門,不是滿編的工程師,而是現場出身、懂流程的人,「IT是用來服務業務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技術單位。」他分享日本7-11如何成立「系統企劃部」,讓來自不同部門的人共同設計流程、定義需求,才讓科技真正落地。
轉型先於科技
詹文男也補充,從書店的誠品,到量販的全聯,零售業的數位轉型背後,都有一條「轉型先於科技」的共通法則。他說:「如果企業只是買了工具,流程與思維沒改,那數位轉型只會變成數位災難。」
謝健南更以「物流」為例點出,純電商因為「最後一哩」配送成本過高,反而難以永續經營,「實體零售擁有門市網絡的優勢,可以做到共配、自取,這就是新零售時代最強的底氣。」
自退休後以「志工」之姿投身各大創業平台與學習社群,謝健南持續分享他的實戰智慧,「我這一生經歷了數次零售業的顛覆與重建,現在的目標,是把失敗經驗變成別人的成功捷徑。」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