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推超E學程 力助製造業轉型
為協助台灣產業加速推動轉型, 東海大學推出台灣首創的POST-e學程,兼顧思維、知識、與技能三個面向,培養學員未來制訂新策略、開創新經營契機的能力。
採訪/林振輝、施鑫澤 文/林裕洋 刊期/2020.12
不同歐美國家,乃至於鄰近的中國、韓國、日本等,企業規模以大型公司為主,台灣經濟結構則以中小企業為主體,根據經濟部統計約有超過百萬家以上,約佔台灣總企業97%以上。在全球商業環境改變下,數位轉型已成為維持競爭力的關鍵,由於製造業、工具機是台灣經濟發展重心,所以行政院更將智慧機械列入5+2產業創新計畫之中,透過多元政策協助中小企業轉型。期盼透過多元策略,作為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為經濟成長注入新動能。
然而根據2020年10月資策會發布的「台灣製造業數位轉型調查」報告指出,約有60%製造業尚未規劃數位轉型,其中又以金屬業、紡織業最為保守,有高達70%尚未規劃轉型計畫。致力運用知識協助台灣產業邁向轉型的東海大學,2020年7月與資誠會計事務所(PwC)、台中市磐石會攜手合作,共同推動 POST-e 學程(超E學程)的合作計畫。
東海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鴻基說,POST-e 課程由管理學院與產業轉型中心榮譽講座黃崇興教授召集規劃,招生對象以臺灣大中部地區的企業主、營運負責人、社會菁英份子為主,匯集學術、實務以及應用平台的資源,致力打造讓個人與企業能於大環境中屹立不搖,並且更自信面對未來轉型的多元學習平台。課程目標在於增強學員的全方位素養,以面對急遽變動的大環境,以及數位科技為工作及生活所帶來的挑戰,也培養學員在政治、經濟及社會議題的宏觀思考能力。
掌握企業營運關鍵 管理人才不可少
做為全人教育的典範大學,東海大學希望結合數位科技與跨域整合的發展趨勢,在承繼優質校園環境特色與博雅精神的基礎上,培育學生發展專業知識,亦兼顧人文與美感的養成,期能培育學生尊重生命與關懷環境,具備服務精神與公民責任。作為創新人才養成的新創大學,該校將發展主動學習的能力,訓練溝通、思辨、與問題的解決,持續發展開創、實踐、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東海大學管理學院旨在培育優秀之管理菁英,在教育目標上,重視全人教育理念,配合自由、民主和多元開放之學風,求真、篤信、力行之精神,期能孕育「知能並進,學以致用」的管理人才。不光如此,東海大學管理學院致力於培育著重倫理、卓越、開放、領導的學生。透過嚴謹的教學與研究,造就足以實踐永續學習,善盡社會責任,並以自信、正直、專業態度因應全球挑戰的決策人才。
陳鴻基表示,目前有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國際貿易學系、會計學系、統計學系、財務金融學系、資訊管理學系等,以及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等,表面上似乎與智慧製造沒有太大關聯,但其實上並不然。當製造業的生產數據收集完畢之後,都要送到後台進行財務分析,才能滿足產業升級或轉型之用。此時,就需要管理學院的人才協助,所以我們向來非常關注台灣產業的升級。
成立產業智慧轉型中心 扮演產學合作平台
長期關注台灣產業發展的東海大學,為推動台灣產業智慧轉型,2018年12月在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與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共同籌備成立「產業智慧轉型中心」,投入培養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服務人才,將運用AWS等雲計算的概念,幫助 企業找到解決方案。此外,2019年2月更推動東海大學與以色 列海法大學締結姐妹校,簽署「東海聯盟」策略合作協定,積極推動師生交流,並 打造國際化的學習平台,深化台以跨國研究合作。
東海大學產業智慧轉型中心期望成為中部產業數位轉型的推動者,扮演產學合作平台角色,致力建構中部產為數位轉型與創新的生態系統。藉由產業智慧化與創新營運模式的理論與實務研究,實踐方法論與工具的研發,輔導產業進行數位轉型,培育產業數位轉型與創新人才,並協助中部產業進行智慧轉型與創新。
東海大學產業智慧轉型中心能提供產業講座創新課程、企業內部專題訓練、智慧轉型實務培訓等三大服務,如在產業講座創新課程部分,將針對產業界開設數位轉型、智慧化經營、創新營運模式等實務導向課程,助企業掌握未來產業與市場趨勢之先機。至於企業內部專題訓練,則是針對特定企業之需求,量身打造課程,在專家學者的引導之下, 協助企業智慧轉型與創新營運。
陳鴻基指出,至於智慧轉型顧問服務部分 ,則是接到企業的委託之後,針對所面臨之數位轉型、 智慧化、營運之實際問題,進行詳細診斷與研究。我們會一分析後的問題,協助媒合SI業者協助處理,若是關於產學合作的問題,產業智慧轉型中心則會進一步與企業討論後續合作方式,讓東海大學累積多時的研究成果,轉換成協助企業成長的重要動能。
協助製造業轉型 開辦 POST-e 學程
隨著數位科技重要性日增,加上中美貿易大戰尚未停止,帶動全球供應鏈佈局改變。在全球吹起數位轉型風潮趨勢下,鑑於台灣經濟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面對數位轉型之議題上,需要透過業者量化資訊之掌握與 驗證,理解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潛在困難點,作為提供給中央政府擬定科技政策時之參考, 以協助各地方中小企業未來發展,以及東海大學可提供的協助內容。
本次調查原本要在2019年底進行,後來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延期至2020年3月起進行。結果發現中部製造業企業主對於推動數位轉型的意願不高,仍然將重心放在生產線優化與提高稼動率,且每年投注的資訊費用仍然相當少。
「由於台灣控制COVID-19疫情有成,所以製造業生產線受影響較少,多數公司都能正常運作。而因應不同客戶需求,在ODM、OEM領域都維持一定的表現。」陳鴻基解釋:「雖然現階段表現尚可,但是我們會擔心若不儘早推動轉型,未來公司成長可能會受到限制,所以我們決定與資誠會計事務所、台中市磐石會合作,共同推動 POST-e 學程的合作計畫。」
不同於傳統的EMBA課程,東海大學 POST-e 學程以具有經營經驗與學識之中小企業的企業主為首要對象,兼顧思維、知識、與技能三個面向,擴大培養參加學員的素養,面對未來制訂新的策略作為,開創新的經營契機。在課程設計上,東海大學將人文元素融入課程,把智慧轉型的機制學習列為優先,用企業實例解析來取代傳統的個案學習。此外,東海大學亦建立一個企業主能學習最先進知識與實務,能與企業菁英分享經驗的創新學習平台。實務經驗方面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負責提供,至於企業需求、人才推舉以及學習成果的落實推廣,則要由磐石會大力協助。
根據東海大學提供資料,POST-e 學程涵蓋數位轉型與組織再造、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資訊運用與智能實踐、人文涵養與品味素養、法律遵循與社會責任」、大歷史與管理哲學、國際佈局與標竿學習等課程。對於想要追求成長、決心永續經營的企業主,是相當值得推薦的學習管道。
推動臺灣鍛鏈計畫 搶進全球智慧供應鏈中心
因應中美貿易大戰,加上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加速供應鏈重組趨勢。 臺灣在全球佈局上向來扮演關鍵角色,因為擁有其他國家不及的完整ICT產業鏈、醫療領域的成果,及絕佳的地理位置,都使臺灣成為全球智慧供應鏈最佳的中心。有鑑於此,東海大學產業智慧轉型中心與友嘉集團共同發起Re!Chain計畫(臺灣鍛鏈),致力於將臺灣打造成全球智慧供應鏈中心。
為滿足不同產業需求,更邀請多家居全球領導地位之廠商參與,如大聯大投資控股、東元電機、美律實業、盛弘醫藥,以及安永管理顧問(Ernst & Young)公司等。臺灣鍛鏈聯盟以大臺中地區為中心,整合全臺最大製造業聚落,成員橫跨了製造業及解決方案提供者。除集結臺灣最強的供應鏈資源之外,更結合了來自美國、歐洲、以色列的策略合作夥伴,包括國際創投中經合、以色列智慧製造專家Seebo,以及眾多著名的跨國科技公司等。
協助企業接班 開設EMBA企業二代組
東海大學向來非常關注人才培養,因應新經濟時代的挑戰,順應終身學習之社會趨勢,於1999年開辦EMBA課程,為企業培育高階經理人才。而為培育具國際視野與前瞻之企業領導人,2015年特別增設EMBA「CEO組」,招收大學畢業或具備同等學力資格,累計10年以上工作經驗,上市(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高階主管,或具潛力及規模之企業負責人、總經理,或其他相當職級,遴選優秀企業領導菁英共同進修與精進。
為符合產業變遷需求並契合人工智慧時代趨勢,2019年東海大學引進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及亞馬遜(Amazon)為策略夥伴,增設企業二代組及智慧科技管理組,與原有之CEO組、週間組、週末組等共合計五個組別,讓同學除了核心課程外,還可以根據各自的需要選擇進修的方向與內容。
陳鴻基說,東海大學EMBA以培養具全方位管理知能與整合能力之管理人才為目標,課程設計上,除了傳統的生產、行銷、人資、研發、財務等課程外,著重策略思維、組織變革、科技創新、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等領域,提供最優質的教學環境與最符合社會需要之課程,榮獲國際商學院促進會(AACSB)認證。
東海大學EMBA匯集中台灣的企業界菁英,整合校內外學經歷豐富的師資,提供最優質的教學服務與創新課程,以符合學生需求並契合時代的改變,能在職場上更加得心應手,共同開拓思維與人脈資源,成就更大格局的自我,是企業主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