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孫培然 彙整/CIO編輯室
HIS要怎麼優化再造?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例,我們盤點整個HIS系統,盤點完以後有高達五百多個子系統,透過歸納分類,總共分成八大系統,再拓展出各個子系統。將所有系統操作介面重新優化設計,力求以標準化及一致性的友善介面,讓使用者可以熟悉同樣的操作介面,只要使用過一個系統之後,其他系統便可以無師自通順利上手。
HIS全面性整合 介面優化再造
所有的系統都必須要謹慎規劃,操作介面都要一致化,如第一個「醫師臨床整合系統」讓醫師不管在住院、門診、急診,操作的介面都要非常雷同,而不是門診一個系統,住院一個系統,急診又一個系統,兩三個系統操作的介面都要一致,才能讓醫師可以熟悉相同的操作習慣。
第二個是「電子病歷整合查詢系統」,以前的檢驗報告查詢系統,往往是護理人員有屬於護理人員的畫面,醫師有醫師的畫面,檢驗人員又有檢驗人員的畫面,三個畫面都不一致,透過電話互相討論時,就會造成很多的誤會。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把所有醫院的報告畫面,全部整合成一致的畫面,讓醫師、護理人員、檢驗師,看到相同的報告內容,除了可以減少溝通的誤會外,也可以減少IT人員重複開發不同介面的時間。
第三個是「病人安全規範引擎系統」,又稱為Rule Engine。現在有很多醫療或用藥規範都是跟隨健保規範,不同等級的醫院往往會有不同的健保規範。以我們的醫院體系為例,從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到診所大概有二十幾家,我們不可能寫二十幾家系統,因此也就不能把系統程式寫死,所以我們就建成一個Rule Engine,也就是根據不同的院區,不同的診別如住院、門診、急診,不同的診斷、年齡及性別等做成一個個Rule Engine,我們現在遇到安南醫院,我們就設計成安南醫院的Rule Engine,新竹附醫我們就設計成新竹附醫的Rule Engine,只要注入不同Rule Engine,不用修改程式就會產生新的規範,可以讓軟體做到隨插即用的功能。
「護理整合照護系統」則是把護理相關的住院、門診、急診都整合在一個系統,並且強化病人安全,整合AIoT改善作業流做到就源輸入及閉環管理。檢查治療也整合成「檢查治療整合系統」,將所有檢查儀器自動化聯網(IoT),再透過流程最佳化再造來實踐無人櫃檯的概念,讓病人直接插卡或是刷QR Code後,就可以直接報到。
另外,後勤補給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最近的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起來,口罩等醫材的後勤補給更是重要,所以我們把藥品、資材、財產及採購等整合在「後勤補給管理系統」全醫療體系整合形成一條龍管理模式。關於人事、考核、薪資、會計…等的相關系統也加以整合為「行政優化整合系統」,整合醫院已有後勤補給及行政管理系統,創建一套支持醫院整體運行管理的統一高效、互聯互通、資訊共享的系統化醫院資源管理平台。還有教學和研究相關系統整合成「教學研究相關系統」,主要是整合基礎與臨床醫學的合作,發展跨領域的教學,鼓勵創新並發展多元的教學策略(如PBL、TBL等)與評量(如OSCE、mini-CEX等),並加強教師增能、協助教師研究發展,並建立教學研究品質的保證機制。
以前的舊系統,因為必須要使用某些程式,我們就必須要到每一台系統去安裝,安裝了以後,如果又修改了,我們就要重新安裝,這就是大家一直詬病的主從架構最大的缺點。所以我們這次優化再造,就將系統Web化,我們使用的系統就不只有Windows,可以用平板,也可以用Linux,可以用iOS,也可以用Android,也就是可以達到跨平台的機制。
另外,以前的舊系統,使用者要到住院醫囑要先登錄,要到PACS系統還要再登錄一次,想要請假到人事系統又要登錄。系統優化後,使用者只要登錄一次以後,就可以使用有授權的系統,不需要每用一個系統就得登錄一次。
所有的介面也都進行優化,能用圖就用圖表,能用表格就用表格,如前述的電子病歷整合查詢系統,一進系統就會有儀表板,讓使用者一目瞭然,不需要切換很多畫面,就可以針對使用者想看的重要資訊,先呈現在使用者的前面,使用者再點進去看更詳細的資訊。
[ 下載 2020-21 CIO大調查報告,掌握最新企業IT導入趨勢 ]
以標準化、智慧化進行流程精實化作業
想要做到系統可以結合流程,就必須要做好規範,標準化、智慧化,還有精實流程。以病人注射用藥為例,門診醫師開單以後,藥師要調配用藥,調配完以後透過傳送到注射室,注射室的護理人員再根據處方箋去給藥注射,舊系統不會有審查,當中沒有閉環管理,必須要透過大量的人工作業,如果有一方輸入疏漏就會造成問題。
我們現在的做法,首先在注射室會有一個藥櫃,裡面裝滿各種注射針劑,病人只要手持他的處方箋給護理人員,護理人員直接刷QR Code,藥櫃就會自動彈出這個病人需要施打的藥品,可以減少人為疏失拿錯藥的狀況。
一旦護理人員把藥品拿出來以後,藥櫃因為有秤重功能,藥品只要有減少,藥櫃就會自動計算庫存量,並向庫存系統要求自動撥補。這就是流程改造,因為有流程改造,才能搭配資訊化,設定標準化,智慧化及精實流程。
系統在任何地方無時無刻都可以使用
整個系統最後希望可以做到行動化、模組化、虛擬化甚至雲端化。行動化希望能達到Any Device、Any Where、Any Time、Any Run,醫師帶著平板就可以去巡房;模組化是希望能把各種系統包括醫囑、檢驗、通訊、掛號都變成模組,就可以任意的移到任何的系統,就不需要每個系統都要開發一個模組,達到系統共用的再利用功能。
虛擬化則是就算某一台硬體死掉,它會自動切換到另外一台還活著的硬體,就不用擔心硬體什麼時候會死掉,只要每天去監控動態儀表板有沒有死掉的硬體,把異常的硬體換掉就可以。
雲端化則是HIS系統採用微服務架構,讓系統可以靈活性的遷移到公、私雲端上,一旦私有雲有問題,可以自動的切換到公有雲來繼續運作,就可以達到一個異地備援的概念,也為了日後電子病歷上雲做準備的超前部署。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LINE,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終極目標要多雲端架構互相備援機制
醫院的基礎設施(Infra)參差不齊,很多主機還不能共用,IT人員就得一台一台去管理,這是一件很痛苦的差事。若有上百台伺服器要去監控每一台的健康狀況,真的是太難了。因此,藉著HIS優化再造之際,也將基礎設施蛻變升級為軟體定義資料中心(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 SDDC),整合了同級最佳的虛擬化運算、儲存、網路與雲端技術,這等於讓醫院IT環境提升到雲端基礎架構的層次。除了把主機運算虛擬化之外,也把儲存虛擬化,又稱軟體定義式儲存(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SDS)透過虛擬化管理來發展儲存架構,讓儲存也能擁有伺服器虛擬化為運算帶來的簡便、高效率和節省成本的優點;同時,網路虛擬化技術是用軟體定義式網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DN)將網路資源與底層硬體真正分離,讓軟體定義的網路邁向全新境界。如同主機虛擬化是在軟體內模擬實體伺服器一樣,網路虛擬化也是在軟體內模擬網路與安全服務的元件,透過軟體定義打造一個資源共享池。
目標就是集中化、標準化、自動化,把傳統架構的資訊孤島,先作收容,再以純軟體為架構基底,建立資料中心的資源池概念,透過軟體作一致化的設定、派送及管理,另外,以秒級的智慧監控儀表板,隨時掌握每個環節的健康狀態。隨著日後業務需求擴充,增加底層伺服器後,應用程式能自動佈署至新的節點,同時所有資安政策也都可以自動套用,達到自動化。最後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雲原生(Cloud Native)架構,將常對外開放的系統就直接上公有雲,相對較為敏感機密的系統則就在私有雲裡執行,一旦那一朵雲有問題可以自動的切換到其他雲端持續運作,建立一個多雲端互相備援機制,這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