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全分析AI平台上線 智慧政府重要後盾
市政資料全分析AI平台上線之後,各局處只需專注在需求命題與分析過程即可,減少50%以上軟體工具與設備重複投資成本。
採訪/施鑫澤 文/林裕洋
隨著全球人口快速增加,且逐漸向大型都市集中,根據聯合國人口司(United Nations estimates)公布的全球最新都市化人口數據,預估至2050年全球將有多達2/3人口(約50億人)居住在城市裡。為解決人口集中城市帶來的問題,運用資通訊技術建構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全球各國政府的共識。
在發展智慧城市有相當傑出表現的桃園市,在2009年為全亞洲唯一獲得「智慧城市創辦人獎」及「全球21大智慧城市獎」雙料獎項的城市,並於2010、2011、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再度獲得「全球21大智慧城市獎」獎項,在2013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獲得「全球7大智慧城市獎」躋身成為世界級的智慧城市,更於2019年獲得「全球智慧城市首獎」的肯定。
桃園市資訊科技局局長陳崗熒說,桃園智慧城市分為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產業等3大面向,為達成前述推動目標及落實智慧城市之發展,依據這些面向研擬智慧城市發展策略,並訂定執行期程與盤點既有的應用服務系統。在資通訊技術日新月異下,能進一步利用創新科技,延伸擴大或更新原有的資訊應用服務,提供更貼近市民生活需求的應用服務,逐步實現桃園智慧城市的願景。
善用創新科技 提升市府行政效能
桃園市為「桃園國際機場」的所在地,為國家門戶城市,是臺灣與國際接軌的第一站;其位於北臺灣地理、人口、經濟中心,氣候溫和且地勢平坦。在交通便捷的優勢下,扮演產業發動引擎,透過海空聯運之整合、完善的基礎建設及積極的政策引導與服務,再加上深蘊的文化精華,發展為各產業軸帶之樞紐,以帶動桃園整體經濟繁榮。
桃園市憑藉既有的人文地理產業等優勢,積極運用創新科技,提供更符合民眾需求之公共服務,有效運用於交通、教育、醫療照護、永續環境等面向,打造民眾所需要的智慧城市,提供市民各種創意智慧生活應用服務、享受美好的生活體驗。桃園市資訊科技局成立於2018 年 3 月 15 日,作為市府專責資訊科技機關,秉持著落實市長施政理念及政策的原則,透過新興科技與工具的結合,來進行對接中央新興科技計畫、盤點市府試驗應用場域、開發共通整合資訊系統、推動有感智慧城市專案、建構安全便捷寬頻網路及創新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VR/AR、區塊鏈、行動支付等技術。
陳崗熒指出,資訊科技局希望能具體發揮加強市府各局處間有關資訊的橫向溝通、協調、整合及業務推動,提供更開放的市民參 與、更優質的市民服務、更宜居的市民生活及更友善的產業發展,提升市府行政效能、有效整合行政資源,讓市民享有更完整、更便捷的智慧化資訊服務,也加速落實桃園智慧城市的發展願景。
打造共用AI平台 資源發揮最大價值
考量到智慧城市之建設並非一蹴可幾,須持續推動精進,在長年不斷演化中進步發展。桃園市推出的130項旗艦子計畫,到十大智慧城市發展主題與行銷倡導,都是以城市的發展與市民的實際需求為考量。桃園市政府推動的智慧城市十大主題,包括市民卡整合應用、能源永續、環境永續、智慧運輸與綠色交通、智慧教育、發展青創園地、機器人與語意服務應用、感知網路建置與應用、智慧醫療與長照、公共安全與災防等,期盼能為桃園市民打造好居住、好生活、好就業、好創業等的宜居樂業城市。
為創造民眾有感服務、實踐智慧城市遠景,桃園市政府在相關政策持續推陳出新,各局處都面臨業務膨脹、資源不足的窘境。尤其傳統管理與決策都大幅仰賴人員經驗,然而在創新業務持續推出下,很容易發生人才斷層的困境。在邁向智慧政府的趨勢下,桃園市資訊科技局決定打造能運用資料分析的發展空間,將AI技術導入資料分析之中,藉此獲得合適方案推薦,並讓有限資源獲得更佳配置。
陳崗熒表示,市府各局處重要業務多已資訊化,累積資料量及資料複雜度與日俱增,其實若能引進資料分析平台,將有助於減輕同仁工作負擔,同時制定出更符合民眾需求的政策。雖然市面上有不少資料分析平台,只是政府本身也面臨資料品質不佳、人員資料科學素養與能力有限,以及單一部門無法負擔資料分析平台。在考量前述眾多因素下,我們決定找上數據分析大廠SAS協助建置市府內部共用之市政資料全分析AI平台,讓有限資源能發揮最大價值。
降低50%投資成本 滿足局處發展需要
在尊重其他公部門的前提下,以往各局處若推動相關專案,都是以自身需求為主。在資料經濟為主的時代下,不少局處其實都有引進AI平台的想法,只是此專案平台所費不貲,加上需要進行專業人才培育,恐怕非單一局處的年度預算可負擔,最終只能選擇將此想法束之高閣。在發揮有限預算效益的前提下,桃園市資訊科技局決定出面整合局處需求,建置市府內部共用的市政資料全分析AI平台。
「若由各局處自行建置AI分析平台,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可能會面臨使用率不高、運算能力有限,且需要專人維護等問題。」陳崗熒解釋:「但是市政資料全分析AI平台上線之後,由於是由我們進行維護,各局處只需專注在需求命題與分析過程即可,減少50%以上的軟體工具與設備重複投資成本。且日後若要推動跨局處合作專案,也不需要擔心資源分配的問題。」
委請SAS開發的市政資料全分析AI平台有眾多特色,除具備視覺化分析、自動化機器學習(AutoML)及資料探勘等功能之外,也採用模組化、圖形化的設計,具備易入門、易上手、減少學習阻礙等優點。除可滿足資料解讀、分析之用外,市府承辦人可依需求逕行探索業務數據,有助於輔助業務管理與決策,並可整合各局處資料源,發展跨領域分析專案。
三大配套措施 擴大AI分析效益
在建置市政資料全分析AI平台過程中,桃園市資訊科技局也察覺到若沒有相關配套措施,恐怕難以發揮該平台的預期效益。所以該局處也同步制定教育訓練、激勵方案、案例分享等三大配套措施,在教育訓練方面,除了讓市府同仁熟悉工具的操作外,也著重在培養資料科學素養、發展數據分析基礎能力。
在激勵方案部分,則有希望增加學習動機、自我提升、鼓勵案例方展等等。若同仁有論文、競賽獲選等傑出表現,則透過申請方式核給行政獎勵。至於案例分享部分,則期盼透過內部擴散、拋磚引玉等方式,達到推廣同仁使用市政資料全分析AI平台。
陳崗熒指出,在面臨智慧政府的挑戰下,組織文化也必須改革,並且透過正向的循環發展,才能創造出的預期效益。我們建置市政資料全分析AI平台的目的,就是希望同仁能夠透過發想、實作、發表、獎勵、分享等循環,改變傳統公務部門的文化,進而創造出更貼近民眾需求的智慧政策。所以我們也已協助桃園市消防局完成第一個「緊急救護案件熱點與勤務人員調派分析案」,透過救護紀錄找出救護需求的時空分布,掌握各分隊與其轄區的供需狀況,以及救護人員勤務負荷。目前我們也正與不同局處合作,期盼運用農業局資訊環境、衛生局長照數據、社會局社政業務等等,發展出更多成功案例。
找出緊急救護熱點 降低救護人員負擔
以負責掌管與處理各種人為或天然災害的桃園市政府消防局,每年約得處理100,000 件緊急救護,平均每天約得處理300件,這讓各區救護人員面對極大的壓力。然而每個區分隊的人數編制、負責面積都有不同,若光是依靠傳統經驗進行人力調配,恐造成分隊及救護人員勞逸不均,以致影響救護效能。
陳崗熒說,桃園市資訊科技局使用消防局電子化緊急救護派遣紀錄,3年份、119個欄位、共33萬筆資料,藉由市政資料全分析AI平台進行分析,結果獲得非常寶貴的數據。如以平鎮區為例,我們便找出案件發生密度最高,以及上午8點至12點案件數量最多的熱點分布。同時發現市區分隊有較高的工作負載,如嚴重救護處置、傷患意識狀況不佳、救護人員凌晨出勤等,至於山區分隊也面對出勤時間是市區分隊的3至4倍的壓力等。
現今桃園市政府消防局透過救護紀錄,可找出救護需求的時空分布,掌握各分隊與其轄區的供需狀況,以及救護人員勤務負荷。例如傷患檢傷分級資料中,第三級檢傷分的案件數量是其他數量的2倍,而每個分隊平均處理65歲以上民眾發生意外的數量,占約3成整體比例。藉由前述數據,消防局決策層級可於大隊、分隊、個人等量級自由探究救護勤務及人力配置,使決策更為精準,且能參考各分隊勤務狀況呈現,妥善配置109年度新進人員。 值得一提,藉由資料分析,找出工作最繁重的救護王,進而檢討勤務分配、提升人員工作品質,同時也從實作過程中發現資料謬誤,做為日後相關系統增修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