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CIO價值學院第二堂課 會後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中總院資訊室副主任孫培然指出,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綜觀早期至今的 Mainframe、PC、雲端運算、公私有雲、混合雲/多雲整合,已歷經合、分、合、分、合等多次演進、而驅動現在混合雲/多雲整合的關鍵技術,即是 Kubernetes(以下簡稱 K8s)。
「資訊系統架構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應付業務環境變化與市場競爭,」孫培然說,因此中醫大附醫積極擁抱以 DevOps/CI/CD、微服務、容器架構、公有雲/混合雲為主軸的雲原生技術,以期建立現代化應用架構,並據此推動 HIS 醫院核心系統的優化再造。
為何需要改建 HIS?包含了系統老舊,開發人才短缺;工具老舊,不易支援 AI 應用;使用者介面整合度差,不夠友善;系統疊床架屋,徒增系統整合難度;系統連結多,穩定性不佳;無法跨平台,難以支援行動裝置等等問題。
[ 推薦閱讀: CIO都在讀什麼?【Top 10】2022-5 文章閱讀排行 ]
站在中醫大附醫院方立場,雖然 HIS 優化再造工程浩大,仍期望做到無縫接軌,形同在鐵路軌道上搭建路橋、讓舊鐵路(此指舊的 HIS)繼續行駛。為此該院特別成立「HIS 再造工作小組」,將優化再造的工法定義為「都更計畫」,慢慢汰換舊有的資訊孤島,而非一次到位;因此先將未來系統的鋼構架設起來,讓資料可以在新舊系統間即時同步,如此便可支援漸進式的汰舊換新。
孫培然認為,儘管醫療 4.0 與工業 4.0 各自對應不同業態,但均以物聯網、雲端運算、Big data 及 AI 為重點,因此中醫大附醫希望奠基於醫療 4.0 來打造本身的 HIS 4.0,使病人醫療照護更安全,提升效率,減少錯誤率;而在醫療過程中,也能適時將臨床決策支援提供給醫師。
為推動 HIS 優化再造,中醫大附醫重整組織架構,由資訊中心負責執行優化再造工程,建構出以 AI 及 IoT 為基礎的創新 HIS 系統,亦負責將資料 ETL 至數據; 台;有了這個基礎建設收集後,再由人工智慧與 Big data 中心負責讓資料變成資訊、資訊變成知識、知識變成智慧與商業模式,滿足各種前瞻應用發展需求。
與此同時,HIS 再造工作小組也採取敏捷軟體開發模式,以 5~7人為團隊、執行系統開發任務,並朝向 DevOps、CI/CD 新的作業方法邁進。
總結來說,此次中醫大附醫的 HIS 優化再造專案,蘊含「先畫靶再射箭,謀定而後動」精神,透過盤點需求確認、系統需求分析、系統雛形展示、系統程式開發、資料轉檔同步、內部系統測試、系統整合測試、系統平行上線等程式的推進,取得不錯的專案成果。
歷經這個重要一役,孫培然有諸多寶貴心得。首先必須重新檢視臨床作業流程,才能精實醫療流程,創造良好的自動化、智慧化成效,進而實現流程整合與就源輸入;若無法做到這些事,容易讓系統淪於「文書處理」角色,無從發揮太大價值。其次可順著前述的精實流程成果,循序推動無紙化及無片化的數位轉型,並透過條碼自動化掃碼來提升效率和減少錯誤率,最終透過 AI 提供醫護人員臨床決策支援,達到更精準的醫療照護。
再者有鑒於傳統單體式應用程式過於複雜度龐大,建議應將多職責的複雜服務、細分為單一職責的服務,也就是所謂的微服務,再透過各自獨立的部署,輔以橫向水平擴展能力,大幅提升整體系統的高可用性。如此一來,即可促使 HIS 趨向「快」與「美」境界,不僅操作簡易速度快、結構扁平化、一鍵到位且容易上手,也能力求操作介面整齊一致,確使所有個人化設定一目瞭然,讓醫護人員輕鬆上手。(文/明雲青)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