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長與數據驅動型組織系列(6/12)
文/葉宏謨
未來的世界會怎樣,沒有人知道。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
管理方法一直在變。我以前在復盛工作的時候,有一次和老董事長李後藤先生聊天,他提到會計人員老是想把每個產品的成本精準的算出來,從生產線收集鉅細靡遺的人工和製造費用滾算成本,造成現場人員相當大的負擔。他說成本就是捏來捏去,這裡多一點那裡就少一點,費這麼大的力氣去收集資料算出來的成本也不一定比較正確,反而造成「成本的成本」。後來世界上出現了作業基礎成本制(Activity-Based Costing,ABC),只要定義好成本池(Cost Pool)和成本動因(Cost Driver)就能較簡單收集到成本動因(例如換模次數)資料,將成本池的間接成本分攤到產品上。不需要由下而上的累加滾算,而是由上而下的合理分攤。時至今日,IoT 讓成本動因資料的收集更自動、更容易,ABC 能更及時而正確的算出合理成本來。
那個時候,每個營業員、營業部門都要定期提出銷售預測,才能執行材料需求規劃(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算出採購需求和製造需求。而且,MRP 必須在晚上批次執行,因為計算完所有材料的需求計畫大約需要 8 小時。
到了今天,利用 AI,我們能更精確的預測銷售量,再利用模組化設計讓產品扁平化、多樣化,提高零件的共用性。即使產品的需求不連續,零件的需求也是連續的。如果最後組裝(Final Assembly)由機器人來做,就可接單生產(MTO)完成品、存貨生產(MTS)零組件,不需成品庫存,只需零件庫存。因為零件的需求是連續的,可以用補充庫存的「拉」式來生產零件。針對每個零件設定前置時間、安全存量、安全時間等參數,用 AI 自動調整這些參數,直接產生每個零件的需求計畫。也就是找出和需求相關的因素,利用電腦的強大運算能力,「暴力式」的經常重算材料需求,我們還需要 MRP 嗎?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把上述作法延伸到整條供應鏈,只有末端(最下游)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公司需要作銷售預測,再計算出供應鏈之各公司的材料需求並直接下出貨單給各公司,各公司直接出貨(因為是拉式)給它的下游公司。隨時可重作銷售預測,隨時可調整各公司的出貨單。
如果 IoT 讓物品都可以被感應,資料可自動輸入,ERP 系統是否不再需要使用者介面? 系統算出材料需求之後會通知無人車(AGV)將自動倉庫(AS/RS)的材料送至機台自動加工,再自動送到下一站。完成品被 AGV 送至出貨區由自駕卡車接走,直接送到客戶家裡。
1988年,我們在復盛三重廠就已做到無人工廠。人從 MIS(那時世界上還沒有 ERP 這個名詞)發出工令單後,MIS 會通知無人車將自動倉庫的材料送至 CNC 機台自動加工,加工完畢無人車再自動將成品送回自動倉庫,全程無人化。白天的時候,工廠員工主要工作是「顧機台」,站在機器旁邊看看有哪一台機器需要過去處理。到了晚上,鐵門關上,工廠一片漆黑,無人車繼續走動,CNC 機台繼續加工,自動倉庫繼續進出料。有幾個電視台來採訪過,都選在下班時刻員工紛紛離廠時才開始錄影。
很多產品不見了,ERP 變成 ECP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什麼東西不見了?
我們以前常買的東西都不見了,電子字典消失了、導航器消失了、錄音機不見了、錄影機不見了、光碟片不見了、音響不見了、…。世界上知名的照相機品牌,很多都消失了,因為被手機取代了。家電公司的電視機也被電腦公司打敗了、計程車被 Uber 打敗了、餐飲店被 Foodpanda 打敗了、腳踏車店被 Youbike 打敗了、…。說不定未來打網球、打籃球、賽車等等,也會被虛擬實境加穿戴式電玩取代。
未來 ERP 系統有可能被什麼取代嗎? 資料的所有權屬於企業,企業應該有權把資料從一個ERP 系統提領出來再存入另一個ERP 系統。和錢一樣,沒有理由存入一個銀行就很難匯到另一個銀行。錢也是資料,只是 ERP 資料比錢複雜太多,沒有辦法像匯錢那樣匯 ERP 資料。SOA-ERP 系統(也就是 SOA 服務導向架構的 ERP 系統)規模很大,具備各 ERP 系統常用的欄位,而且還有可自行定義的延伸欄位。若利用它的一萬多個網路服務 API 建立企業雲端平台(ECP, Enterprise Cloud Platform)介接各種 ERP 系統,資料就會變成可攜,可在不同系統之間匯來匯去,匯資料就會像匯錢那麼容易。
[ 推薦閱讀:【CDO專欄】只做最擅長的事 ]
各行各業的專家也可以在 ECP 上開發原 ERP 系統沒有或用戶體驗(UX)不佳的功能,因為是行業專家開發的,該行業的使用者看到就會用,不需要導入顧問。這些功能都是由 ECP 上相同的一萬多個SOA 服務元件之一小部分組合而成,使用者用不慣一個功能隨時可以切換到另一個專家寫的功能,而不影響資料,因為資料和程式是完全分開的。這時企業才真正「擁有」資料而不需要擁有任何軟硬體,如同人可以擁有錢而不需要擁有銀行。使用者可以從 ECP 挑選需要的功能,建立相關的資料來滿足需求,有新需求再挑選其他功能來用。這些同類型功能都是由不同專家開發的,隨時可以換功能。
SOA-ERP 把企業中的所有作業做成一萬多個軟體元件並佈署在 ECP,行業別專家在 ECP 上組合這些 SOA-ERP 元件做成行業別應用,ECP 廠商從雲端提供行業別應用,資料服務公司協助使用者客製應用、整合測試、遷移資料、上線使用。上線後一定還會有更多客製需求,資料服務公司可繼續提服務。企業不再需要安裝 ERP 系統,因為 ERP 系統已經從軟體系統變成由供應鏈提供的雲端服務。供應鏈的上游公司(tier3)開發並維護 ERP 元件,中游公司(tier2)開發行業別應用,下游公司(tier1)幫使用者找到或客製合適的應用,並協助使用者上線使用。請參考本系列文章第 3 篇〈軟體硬體化〉。使用者也可以自行客製簡單的應用,能更快速的解決自己的問題。請參考本系列文章第 4 篇〈低碼程式與公民開發者〉。
一般而言,用戶會提出產品需求,產品設計師(顧問)了解用戶需求後設計出產品規格,並交由開發者製造出產品。例如,用戶是有感測器需求的智慧家電公司,顧問是感測器設計公司,為用戶分析並設計家電感測器,開發者是感測器製造公司,利用既有的 IC 開發感測器。以管理為例,用戶是有創意的管理者,顧問分析管理者需求後提出規格,並交由開發者以既有的 SOA-ERP 元件(相當於軟體 IC)開發管理者需要的應用程式,佈署在 ECP 供管理者使用。
很多工作消失了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什麼工作不見了?
我在唸書的時候,中文打字是一種職業。我的博士論文是寫在格子紙上,再交給打字行打字,現在應該沒有人在做這種工作。我有一陣子在聯合報當顧問,那時鉛字排版是一種職業。牆上有整排鉛做的字模,排版工人必須一顆一顆的把鉛字排進一個木框中。我的任務是設法讓排版工人學會電腦排版。因為沒有人會用電腦鍵盤,所以就設計了一張一張的紙板,上面的字之排放順序就和牆上的鉛字模完全一樣,每個字下面都暗藏按鈕,排版工人用手指壓一下即相當於排入一個鉛字。
中文打字不見了,鉛字排版消失了。
順便提一下,我在聯合報的經驗讓我後來導入 ERP 系統有一個體認。導入 ERP 系統時,使用者往往忘不了從前在舊系統上的操作習慣,他們不願意改變,希望把新系統的操作方法改成和舊系統一樣,或把電腦畫面改成和原來的紙本一樣。如果是傳統主從式架構的 ERP 系統一定做不到,因為 UI 不能獨立切開,但服務導向架構的 SOA-ERP 系統就可做到,只要開發一個和舊系統一樣的 UI 就可以。表面和原來的系統差不多,裡面則是全新的 SOA-ERP 系統,這樣可以加快新系統導入的速度。
還有什麼工作會消失?
資料服務公司是中小企業的會計和資訊部門
我在唸碩士班的時候,恩師唐明月教授曾說過,資訊時代第一個會消失的工作是會計。因為會計是很嚴謹的,發生什麼交易要借記什麼科目貸記什麼科目金額多少是明確的。在 SOA-ERP 系統中,可以根據銷售訂單內容自動更新庫存量、自動產生所有的會計分錄,根本不需要人工記帳。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會計工作外包出去,透過雲端 SOA-ERP,企業只要執行日常採購、銷售等工作,自然會有人幫忙把會計工作做好,每月給你會計報表,連發薪水、銀行轉帳、報稅的事都替你做得好好的。企業不需要請會計人員,外包的會計人員1人就至少可以幫 20 家企業完成會計和出納的工作。
企業的資訊部門已經沒有硬體和軟體了,還需要人嗎?
就算中小企業所使用的軟體全部在雲端,系統客製還是不可免的。因為,不同行業需求一定不同;相同行業不同公司所需的功能不會一樣;即使是同一個公司,不同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也會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使用者,明天所需的功能也會和今天不同。如果是 SOA-ERP,所謂客製就是客製 UI。
[ 閱讀所有葉宏謨的文章 ]
誰來客製? 中小企業並不是資訊系統業,有必要養資訊人員來為使用者客製新功能嗎? 沒必要,應該外包給資料服務公司。只要有好的溝通機制,就沒問題。資料服務公司應該設計一個試算表(Excel 或 Google Sheet),格式就是 SOA-ERP 系統的應用程式介面(API)格式,放在顧問平台,讓使用者填入需要的欄位(須盡量使用標準命名),以及測試案例(Test Case)。試算表的一頁即一個測試案例,使用者可以填入各種情境可能出現的資料,並設公式清楚表達他想要的結果。資料服務公司的工程師從雲端試算表了解需求,約一天就可交付程式。資料服務公司1個人就能服務 20 家企業,所以,中小企業不需要有資訊部門。
會計人員和資訊人員都到資料服務公司去了,中小企業不需要會計部門和資訊部門,每個企業都應該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事物,例如腳踏車、電冰箱、壓縮機、高爾夫球桿頭、…等等。對了,我為什麼說高爾夫球桿頭而不是高爾夫球或高爾夫球桿呢? 復盛專注於製造高爾夫球桿頭,不做球也不做球桿,也不賣球具,就是專注於那個頭,多年來已是世界最大高爾夫球桿頭製造廠。SOA-ERP 系統包含一萬多個ERP 元件,但沒有 UI,只提供了一萬多個API 讓各行各業專家來開發各領域所需要的 UI。每個企業都應該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事物。請參考本系列文章第 5 篇〈只做最擅長的事〉。
公民開發會改變什麼
由於 UI 工具進步神速,未來企業中的很多資訊需求會由使用者自己滿足。光有 UI 工具還不夠,必須有資料,而資料來自 ERP 系統和其周邊系統。2002年6月份「CIO IT 經理人雜誌」有一篇文章提到可組合程式碼(Composable Code)是未來 9 項創新科技之首,SOA-ERP 系統的元件就是可組合程式碼。搭配 UI 工具,使用者可以像組合積木般組裝自己需要的應用程式,這就是公民開發(Citizen Development),請參閱本系列文章第 4 篇〈低碼程式與公民開發者〉。
公民開發會導致資訊人員失業嗎? 當然不會,甚至會更搶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簡單的東西背後一定有困難的科技。寫 SOA-ERP 元件的程式比寫一般程式困難很多,但利用 SOA-ERP 元件寫企業應用程式則比寫一般程式簡單得多。沒有像 SOA-ERP 那樣的可組裝程式碼就沒有公民開發,沒有資訊專業人員就沒有公民開發者。當組織中很多員工都變成公民開發者,對 UI 工具和 SOA 資料元件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大,企業 IT 部門或資料服務公司的資訊專業人員當然就會越來越搶手。
我在台灣大學開設公民開發的通識課程,讓非資訊背景的學生學會寫企業應用程式。如果把寫程式比喻成運動,我好比開了一家健身房給一般人來運動,而資訊專業人員在哪裡運動?在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還有什麼工作會改變
除了會計和資訊,還有什麼工作會改變?
如果銷售都透過網路,企業就不需要銷售人員;如果供應鏈將供應商整合在一起,透過供應鏈材料需求規劃自動下單,企業就不需要採購人員;當企業採用自動倉儲(AS/RS)系統和無人車(AGV)就不需要倉庫管理人員和物料搬運人員。還有很多的如果…。
系統整合(SI)會變成怎樣?
由於 SOA-ERP 系統元件可被其他系統呼叫以取得或提供資料,系統整合公司可以在 ECP 輕鬆整合其他周邊系統,再利用前端 UI 工具提供解決方案給用戶,創造最佳用戶體驗(UX)。未來的系統整合工作內容不一樣,但會變得更全面、更簡單、更有效率。
系統整合公司可以專注於為企業整合異質系統,資料服務公司可以專注於利用整合後的企業資訊系統提供會計服務(含財務、稅務、轉帳、薪資等)和資訊服務(含開帳、結帳、關帳、批次作業等),讓用戶公司可以專注於其產品的日常產銷作業。每個公司都應該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事物。
供應鏈管理(SCM)會變成怎樣?
企業不希望點對點和每一個客戶或廠商的每一套不同 ERP 系統對接,希望有一個資料交換平台,可利用由 SOA-ERP 系統構成的 ECP 當作資料交換平台。例如,在 ECP 的 SOA-ERP 系統為每個交易對象設一個承租戶(Tenant),同步相關的基本資料。買方從他的 ERP 系統呼叫 SOA-ERP 平台的服務元件在自己的承租戶開立「採購單」,同時將採購單轉成賣方承租戶的「開立」狀態之「銷售訂單」並通知賣方。賣方若要接單則「確認」該銷售訂單、並在自己本地的 ERP 系統建立銷售訂單,並通知買方。
賣方出貨時在自己本地 ERP 系統產生出貨單後將 ECP 平台上自己的 SOA-ERP 承租戶的「銷售訂單」轉成「出貨單」、將賣方承租戶的「採購單」轉成「進貨單」,並通知賣方。接著賣方將 ECP 平台上自己 SOA-ERP 承租戶的進貨單轉成本地 ERP 系統的進貨單,並完成進貨作業。
ECP 可利用區塊鏈(Block Chain)來確保供應鏈買賣雙方單據的不可否認性。
唯一不變的是變,未來的世界會怎樣,沒有人知道。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