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孟凌
2022 年可說是加密貨幣峰迴路轉的一年,在年初 NFT、元宇宙、Web 3.0 紛紛帶起新的商業模式,然而在五月突然發生 Luna 死亡螺旋導致 UST 崩盤,再加上烏俄戰爭與疫情尚未停歇下,幣圈人也似乎逐漸習慣維持低迷的熊市,不少人仍堅定的信仰和看好加密貨幣的未來性,因此逢低買進、抄底的人不在少數。從這段時間來在各社群討論可看出,這一次 FTX 加密貨幣交易所(以下稱 FTX )在短短五天蒸發 320 億市值,影響的不只是上百萬人的資產,更是深深摧毀許多幣圈人的信仰和內在價值。除了 FTX 是全球前兩大交易所,它從操作介面、入金速度、提領限制、投資獲利模式、系統穩定度等都優於其他中心化交易所,因此 FTX 的用戶有不少都是資深幣圈老手,也有不少知名影視明星兼股東和代言人,並吸引眾多知名的機構參與投資。
今年 11 月上旬全世界一同見證了加密貨幣再次上演黑天鵝事件(Black Swan Events),也就是人們所習慣相信的信念、樂觀看待的事件,其實有可能是錯的,但我們從未思考過「它是錯的」所造成的重大影響,並且在意外發生後人們會為事件的發生編造理由,事後諸葛去解釋事件發生的原因和預測意外的可能性。所謂的「再次上演」是因為知名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突然倒閉並非首樁,今年初 Netflix 上架真人真事紀錄片《別信任何人:虛擬貨幣懸案》,就是講述 2018 年加拿大當時最大的交易所 QuadrigaCX 因為負責人突然離世導致用戶無法出金的事件。在當時雖然震驚社會、引起不少輿論,並且有許多用戶受到影響,但當時的加密貨幣市場仍在萌芽階段,對整個產業發展影響層面不大,再加上區塊鏈技術持續發展下,讓加密貨幣市場在 2021 年總市值曾經一度接近 3 兆美元。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然而,四年後的時空背景已經截然不同,區塊鏈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主流,底層技術持續發展,相關應用也因此如雨後春筍般開展,許多人都期待可以藉由區塊鏈技術做到顛覆性的創新。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區塊鏈不僅協助產業數位轉型、帶動許多新創公司成為獨角獸,也讓許多新世代的年輕人甫出社會即享受財富自由的滋味,甚至有許多在學的學生也早已踏入幣圈,「區塊鏈」可說是扭轉整個世代經濟體的代名詞。
這陣子看到許多幣圈和社會輿論針對 FTX 破產事件討論的方向大多著墨於:有多少投資人受害、如何求償、FTX 和政商或其他公司的陰謀論、政府該如何監管加密貨幣等,而我今天想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從這個事件來看這個世代的人才培育的隱憂。近年來許多成功以區塊鏈議題打響名號的新創公司,創辦人和核心團隊大多是 25~35 歲的年輕創業家,並且多數在求學期間就踏入區塊鏈領域,憑藉著優秀的技術能力和行銷包裝,創業之初就馬上引起市場關注的不在少數,也因為過去幾年的 ICO 與 NFT 浪潮之下,讓這些年輕創業家們也累積不少數位資產。
以台灣理財平台 ─ Steaker 為例,本次受損初估至少 1,067 萬美元等值代幣,該公司成立於 2019 年,主打幫助傳統投資者或機構切入加密貨幣市場,並協助用戶輕鬆配置資產。Steaker 的創辦人年僅 30 多歲,並曾經兩度獲選為台灣區塊鏈產業年度最有影響力 21 人之一,並且在業界工作兩年後就自行創業,並成為產業的標竿、影響著許多年輕人也因而踏入投資領域。根據去年媒體的專訪指出,Steaker 在去年管理總資產約六千萬美元,被外界號稱「穩重且獨出手眼的領航者」,卻因為這一次 FTX 的事件讓他重重摔了一跤,同時也讓相信他的投資人可能面臨血本無歸的窘境。
[ 閱讀所有蔡孟凌專欄文章 ]
我相信 Steaker 不會是本次事件中唯一受影響的新創公司,有許多未爆彈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半年內陸續出現,市場上也陸續出現「加密平台曝險」的猜測言論。令人不甚唏噓的是,這些區塊鏈的新創公司本應是年輕人追求及嚮往的標竿,這些年輕可為的創辦人都是大有可為的頂尖人才,不論在技術能力、領導魅力或是謙卑又認真的態度,可能都是業界會想要重金網羅的人才。人才的培育不易,內外兼具的專業人士更是難能可貴,跌落神壇後能否東山再起不得而知,尤其是講求「信任(Trust)機制」為基礎的區塊鏈,信任一旦破碎了,該如何重建?
經歷過這一次的風波,有人說區塊鏈至少會倒退五年,也有人說要強化監管保障投資人,也有去中心化的信仰者認為本次事件更凸顯去中心化的重要性。無論如何,我始終認為專業人才養成是產業發展的關鍵之一,也是國家國力的展現並影響著國家經濟發展。期盼這次遭受系統性風險的新創和區塊鏈人才可以挺過這場風波,並讓投資人在新興金融體系中對潛在的風險更加謹慎以對。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