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2%的企業為創新領導者 企業應掌握四大科技趨勢驅動商業成果
多雲與邊緣技術的日益發展,讓數據無所不在,預估至2025年,將有73.1 ZB的數據將會從聯網的IoT設備生成。數據不僅在數量上不斷增長,而且在價值上也不斷攀升。到2025年,90%的新企業應用將嵌入AI,企業必須透過不斷提升基礎架構技術及其用戶體驗,建立企業韌性,才能達到永續營運的目標。
隨著全球企業加速掌握數據價值之際,科技已然被視為創新的推動力,台灣戴爾科技集團總經理廖仁祥表示:「雖然市場需求一直在變化,經濟情況也跟以前有很大不同。然而,客戶目前不會因為不確定的環境而停止進行數位投資。即使在審查支出的時候,他們還是會繼續進行IT項目,因為技術對他們的競爭力太重要了。我們觀察到企業面對暴增的數據,仍有許多需求未被滿足或缺乏相關技術支援。」廖仁祥進一步表示,因為數據散佈在本地端資料中心、雲端和邊緣環境,企業亟欲部署全新現代化基礎架構,提升轉型彈性,才能夠應對越來越複雜的情況,尤其我們看到台灣在製造業、電子設計、金融服務、政府與學術研究等產業,對此有非常迫切的需求。
戴爾台灣35週年、台灣研發中心20週年 憑藉強勁研發能量 成為全球創新引擎
以戴爾為例,數位轉型是戴爾持續在做的,如此才能以自身為例協助企業善用實現創新所需的技術。戴爾科技集團商用產品研發副總裁暨台灣研發中心董事總經理莊育豪指出:「戴爾先建立一個可以善用數據創造新價值的文化,再從人才、流程與技術等層面深植創新元素,全方位擁抱創新,才能開發出端對端各種科技解決方案。這也是戴爾台灣研發中心20年來秉持的理念與做法。過去35年來,我們不斷在台灣從PC與周邊、基礎架構技術、服務到安全性持續擴充研發量能,還建立了業務、全球產品行銷、全球營運和體驗設計等完善且專業的團隊,以提供全方位創新的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從未來工作模式、多雲環境、現代化基礎架構、邊緣運算與安全性企業五大面向進行轉型。」
面對高不確定性的未來 企業應掌握四大科技趨勢驅動商業成果
數位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化與擴張,科技成為企業克服障礙和實現長期機會的關鍵,未來一年,企業應掌握四大科技趨勢:
- AI將到達新轉捩點:近年來,AI的發展前景一直是眾所矚目的話題。今年,AI和機器學習在現實世界的應用將會加速。在戴爾,我們一直在這條路上前進,現在已經有大約1,000個項目和產品運用AI技術來拓展我們的業務。這樣的趨勢在全球企業中也愈演愈烈,因此未來一年,我們將會見證更多AI/ML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影響力。
這也就意味著企業需要更進一步地優化基礎架構,以應對這些高要求的工作負載。目前,高階伺服器和儲存技術已經為AI技術提供了足夠的能量,然而,今年市場上將會有更多的加速晶片問世,以進一步提高效能和效率。估計到2025年,88%的邊緣伺服器將會用於推理和數據管理等AI工作負載。
- 零信任架構動能強勁:現今,勒索軟體已成為大多數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每11秒就有一起事件發生,造成的損失高達1,300萬美元。為了更好地保護企業環境,全球各企業正在改變其安全策略,採用零信任架構來應對這種威脅。
零信任的三個主要原則其實並不難,包括通用的連續認證、權威政策驅動的行為和深度整合的威脅管理。真正的挑戰在於現有的產業和技術狀態下,讓實現零信任的設計和整合變得非常複雜。儘管如此,零信任將成為實現新級別數據安全和信任基礎的必要手段,在萬物互聯的高度分佈式多雲世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封閉平台轉變為科技生態系:在雲端發展初期,大部分企業會選擇使用多個不同的雲端環境,包括公有雲、私有雲、邊緣雲以及電信雲,來支持其業務需求。這樣的「多雲」環境往往會導致數據被隔離在不同的環境中,造成重複或者浪費。有時候,這些環境就像是有高牆圍住的花園,無法與外界互動。
但是,進入2022年,我們開始看到產業開始轉向真正的「多雲」架構,將重要的功能「橫向」地應用在不同的雲端環境中。例如,儲存和數據已經成為所有雲端環境都可以使用的公共服務,而網絡彈性和cyber vault技術也已經成為跨雲的橫向能力。即使是零信任安全政策也成為確保多雲安全架構的通用水平服務,不再是孤島。這意味著「封閉」的生態系統將會被打破。
- 科技將定義工作體驗:未來工作模式不斷演化,科技將代替辦公室成為定義員工滿意度體驗的標準。因此,終端用戶將越來越期望將人與人以及他們關心的數據、應用和服務無縫連接起來。因此,從構建文化到推動創新再到服務客戶,科技都是進步的動力。
當全球企業都在尋求創新的同時,戴爾科技集團針對這些企業在面對高不確定性的未來或經濟動盪時期,剖析他們的態度、做法與策略。
根據戴爾2023創新指數調查(Innovation Index 2023)針對全球企業創新成熟度的分析,43%為仍在漸進創新與規劃的「創新評估者」,36%為僅投入極少量的投資或進行試驗性計畫的「創新追隨者」,甚至有3%的「創新落後者」沒有創新規劃,顯示超過8成企業在創新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調查中僅有2%企業可被定義為「創新領導者」並將創新精神完全融入DNA。然而創新是企業保有競爭力的一大關鍵要素,調查中也分析,相較於創新落後者與追隨者,創新領導者和創新採行者在經濟衰退、通貨膨脹、經濟不確定性期間加速創新的可能性高出2.2倍,從而使他們更強大、更具競爭力。
另一方面,雖有71%受訪者認為自己的企業具有創新性或極富創新性,然而6成的受訪者卻擔心以目前的創新文化或管道,自家企業在未來3至5年將失去競爭力,顯見員工對自家企業在創新方面有認知上和現實的差距。針對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可能面對的科技挑戰,有45%受訪者認為無法安全地隨處工作、69%認為難以將數據轉為即時洞察、52%認為缺乏完整的端到端安全策略、41%指出雲端成本持續增加、56%仍需在邊緣環境應對叢生的複雜性問題,由此可見許多企業仍缺乏相關技術支援。
企業創新者必須以策略性與全方位模式擁抱創新,涵蓋文化、人員、技術及流程層面,並善用數據創新創造新價值,來實踐數位轉型以達到永續韌性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