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loud 以四大面向與優勢協助產業上雲
不少企業選擇 Google Cloud 的主要原因,除了技術、服務內容全面外,更是全球前三大公有雲中,唯一在臺灣設有自建的資料中心,不僅能夠提供網路低延遲連線,並為需要將資料保存在境內的客戶提供服務;此外,Google Cloud 亦有當地技術團隊可為產業客戶提供所需要的支援。
採訪/施鑫澤‧文/林裕洋
從 2020 年初疫情大爆發開始,在商業環境快速變化、難以預料的狀況下,全球吹起一股數位轉型的浪潮,帶動企業加速引進各種公有雲服務,逐步強化公司日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Google Cloud 作為三大公有雲業者之一,不僅具備成熟且高效能的基礎架構,能協助產業以快速、彈性又安全的方式完善部署、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讓企業能將核心業務有效遷移至雲端作業,如此一來,企業在面對各種新型態挑戰時就能事先做好準備,彈性調度各項解決方案,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並落實永續經營的價值。
上雲四大優點 企業應加速推動
Google Cloud 台灣技術副總林書平指出,大約十年前,企業還在討論雲端是否安全,但是過去這幾年已轉成在雲端平台運用新一代的資安防護概念,這代表雲端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因此,Google Cloud 提出「轉型雲端(Transformation Cloud)」,透過四大面向與優勢協助企業上雲。首先,Google Cloud 透過強大的資料整合平台,結合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讓企業進一步分析,以做出更聰明的商業決策。第二,讓應用程式、基礎架構能夠更彈性、開放,避免發生被特定廠商綁架的狀況。第三點,在企業的工作團隊成員愈來愈多元,且經常需要跨國團隊協作的狀況下,Google Workspace 的服務可滿足多元協同作業的需求並提升工作效率。最後,則是讓企業可以使用與 Google 相同的基礎架構與安全防護機制來避免遭受資安威脅,以保護企業的重要數位資產。
軟硬體彈性選擇 專注在核心業務
在傳統資訊架構環境中,各個應用程式之間彼此都是獨立運作,且存放在各部門的環境中,不光資料交換難度高,基礎架構資源也難以共用。在此種狀況下,企業若要打造一個資料湖或資料倉儲中心,整併分散於各部門之中的結構化、非結構化資料,不僅難度非常高,也得投入非常高昂的費用與預算,且當日後資料成長之後,還得投資更多儲存設備的費用。相較之下,若企業的應用服務已在雲端平台上時,即可很方便透過雲端平台上的工具進行整併,並對資料做進一步的分析,如使用 AI、機器學習等,從中挖掘出更有價值的資訊,為企業創造出可重複利用的商業訊息。
近幾年基礎設施現代化的概念備受重視,在 Google Cloud Platform(GCP)上,企業不僅可免去購買、維護硬體設備的困擾,在軟體部分也有非常多元化的選擇。如在雲原生、容器化盛行的時代,企業可在 GCP 上輕鬆完成相關環境的設定工作。除此之外,Google Cloud 也推出相容於 PostgreSQL 的 Cloud SQL,可將所有的備份、複寫、加密修補和容量增加作業自動化,同時還能確保 99.95% 以上的可用性,自動確保資料庫穩定、安全,且具備擴充能力,確保應用服務不中斷。
林書平解釋:「我們也有提供像是 Cloud Run 這樣的無伺服器(Serverless computing)服務,我們更是第一家將無伺服器服務與容器化技術整合的業者。企業用戶可在無伺服器平台上,開發及部署具備高擴充性的應用程式和函式以及開發完成的容器化服務,更可使用自己慣用的程式語言、依附元件和工具來建構應用程式,並在數秒鐘內完成部署作業、自動調整資源配置,為企業省去所有基礎架構管理作業。更特別的是,Google Cloud 擁有一項絕佳資料倉儲服務 – BigQuery,透過無伺服器的資料倉儲平台會自動調整資源配置,更能做到在不同的雲端平台上的運作、整合,落實我們對開放雲端生態系的持續努力。」
支援零信任架構 強化資安防護
為滿足不同規模企業的協同作業需求,Google Cloud 也推出 Google Workspace 企業解決方案,預先整合團隊成員處理各項事務所需的功能及服務,助企業用戶能更有效率地的拓展及經營業務。這項在全球市場備受肯定的企業協作解決方案,可因應各種工作方式的變化,用戶可隨時隨地在任何裝置上使用熟悉的工具處理工作,並與客戶、合作夥伴及供應商保持聯繫與合作。無論是進行視訊通話,在聊天室中與供應商交談,或與合作夥伴共用雲端硬碟,都可在雲端完成。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林書平進一步表示,當企業轉移到雲端平台後,必須使用新的方法保護資料與員工安全,所以 Google Cloud 是以融入安全考量的設計為基礎,採用由產品、服務、架構、最佳做法、控管機制及功能,來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考量到傳統的安全模型不足以保護現今雲端環境和人員,我們在 GCP 上可讓企業採用「零信任模式」,透過多種機制建立對使用者和資源的信任,並持續驗證,藉此保護員工和工作負載。
面對日益複雜的攻擊手法,Google Cloud 提供身分管理、網路安全性、威脅偵測與回應功能,可協助保護各項機密資料,包括客戶 PII、記錄、交易資料和付款卡資訊等,以及對抗線上詐欺、阻斷服務和網路攻擊,確保所有數位財產安全無虞。
Google Cloud 協助金融業強化產業韌性
在眾多產業之中,金融業因管理客重要資料而受到高度監管。為讓臺灣金融產業接軌國際趨勢,金管會於三月表態放寬金融上雲的申請。
看準此龐大金融業上雲商機,中華電信與臺勤達睿及 Google Cloud 正式發布三方將合作推出臺灣金融業解決方案。第一階段將以中華電信 IDC 專業機房及高速穩定網路服務為基礎,搭配臺灣勤達睿的高韌性架構規劃與 Google Cloud 雲端服務,提供滿足金融業資料落地需求的混合雲應用架構,打造安全、可靠、低延遲服務,盼能協助臺灣金融產業強化金融韌性並推動 ESG 永續發展,以創新科技建構數位力與綠色永續競爭力。
林書平表示, 過去幾年,我們在台灣已經有與不少金融業者合作,如 2021 年國泰金控推出 CaaS 國泰即服務(Cathay as a Service),即是選擇與 Google Cloud 合作。國泰銀行採取混合雲架構方式,在滿足多種應用服務、符合法規要求之外,也是想要逐步強化公司團隊的雲端技術能量。Google Cloud 在全球各地累積很多成功經驗,我們很樂意向客戶分享成功經驗與最新技術,扮演臺灣金融上雲過程中的最佳夥伴。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