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瞭解企業資料服務(22/24)
文/葉宏謨
企業每個月的總成本是客觀的,但各產品的成本則是主觀的。能算出各產品的成本和各產品的損益平衡點(BEP, Break-Even Point)是重要的,但不能為了成本而造成更高的成本。利用ECP的SOA-ERP成本服務元件,可低成本的取得高品質之成本資料。
成本是主觀的
三十多年前,筆者是復盛集團的副總經理,那時的董事長是創辦人李後藤先生。他對會計部門收集和計算產品成本很有意見,製造單位花費大量人力收集資料,再由會計單位花大量時間計算成本。李董事長說,那些成本他光憑直覺就八九不離十,「成本的成本(Cost of Cost)」實在太高了。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一個企業每個月所發生的總成本是客觀的,各項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則取決於管理者的需求,是主觀的。李後藤董事長說成本就是「捏來捏去」,這裡多一點那裡就會少一點。怎麼捏,就看管理者的需求。
1993年復盛的資訊部門獨立成寶盛數位科技公司,參考SAP和Oracle加上過去的經驗開發出NEO SOA-ERP系統,其成本系統是「鉅細靡遺」,但沒忘記李董事長的話,這個服務導向架構(SOA)的成本系統可以根據管理者的需求,組裝成本服務元件,以最短的流程(最低的成本的成本)算出可支援管理者決策的成本。
成本要素
一般ERP把產品成本分成3個要素: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但在NEO SOA-ERP,產品成本由7個要素組成:變動直接材料、變動直接人工、固定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變動托料、和變動托工。直接人工是直接參與生產的人工,若其成本和產量有關則為變動直接人工,例如論件計酬的作業員的薪資;若產多產少人工成本不變,則為固定直接人工,例如品檢人員的薪資。若機器的耗損和產量有關,則為變動製造費用,例如模具的折舊;若機器的耗損和使用次數無關只和折舊年限有關,則為固定製造費用,例如一般機器的折舊。
[ 閱讀更多 【全面瞭解企業資料服務】系列文章 ]
復盛的高爾夫球桿頭產量世界第一,其製程為精密鑄造(Precision Casting),共一百多個作業,但只在蠟模、殼模、鑄造、磨光、品檢等幾個作業利用「作業回報單」收集產量和資源(人和設備)耗用資料。蠟模主要是人工作業,含射蠟、組樹,其成本要素為變動直接材料和變動直接人工;殼模主要是自動化機械作業,含浸漿、脫蠟,其成本要素為固定直接人工和固定製造費用,鑄造主要是自動化機械作業,含澆鑄、震殼、切斷,成本要素為變動直接材料、固定直接人工和固定製造費用;磨光是人工作業,成本要素為變動直接人工;品檢是人工作業,成本要素為固定直接人工。
變動成本和產品產量相關,例如澆鑄將融化的不銹鋼注入殼模,故為變動直接材料,可以由材料單價和用量算出。磨光由人工研磨一顆顆的球桿頭,是變動直接人工,通常是論件計酬,可依產量計算成本。固定成本和產品產量不一定成正比,例如品檢是固定直接人工,其成本由各產品以產出數量來分攤。澆鑄設備是固定製造費用,其成本由各產品以產出重量來分攤。
成本關帳流程
NEO SOA-ERP有庫存關帳、成本關帳、和會計關帳,須依序執行。所謂關帳就是定期檢查並訂正某期間相關資料之後,該期間就不容許再加入新的交易資料。例如會計關帳後產生相關會計分錄並過帳,之後若再發現有所遺漏,就只能在未來期間使用調整分錄。若遇嚴重疏漏,必須調整已關帳的資料,則NEO SOA-ERP有反向流程,可一期一期逆向倒回重做。
每月底必須先以「庫存關帳單」關掉庫存帳,才能開立「成本關帳單」。成本關帳流程為:資料異常檢核、成本雜項核價、成本中心分攤、以及成本結帳。成本關帳單結案後,可批次新增「存貨價格表」。
成本中心
NEO SOA-ERP針對每個件號( ITEM,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都要設定「存貨類別」,並在「存貨類別與科目維護」設定會計科目,在件號發生交易時自動產生會計分錄。
成本中心(Cost Center)是企業發生成本或費用時依「成本中心性質」分類的一群部門。成本中心性質分為製造直接、製造間接、和非製造間接。
NEO SOA-ERP以「工令作業回報單」上的資源耗用數量分攤成本,將「製造間接」成本中心分攤到「製造直接」成本中心,最後分攤到每個產品上。
「製造直接」成本中心可設定多項費用科目,每個科目都需設定一或多個資源。成本結算時收集每個科目發生之金額,再以「工令作業回報單」之實際資源耗用量,算出使用每一單位資源之單價,最後分攤至工單成本與產品成本。
次級品的成本
有些產品製造過程會產生數量不定的次級品,雖實際投入的料工費是一樣的,但不能把成本視為和正常品一樣。因為次級品是無辜的,正常品應該多吸收一點成本,可根據管理者的需求決定怎麼「捏」。正如有些人先天條件較差,我們應該給予不同的待遇。變動成本可依每張工令單的領料或作業回報算出,固定成本則月底依所有工令單產品的數量加權平均算出,如此就能計算當月每種產品的總成本。雖然每個產品投入的成本理論上都一樣,但管理者希望正常品比次級品多吸收一點成本,故決定依售價計算成本分攤比例。總成本是客觀的,各產品的成本是主觀的。若次級品的售價只有一半,則以2:1分攤成本。假設某產品某月只生產一批,總成本為100元,分攤給100個產品,本應一個1元,但因其中有10個次級品,售價只有一半,則正常品分攤100 / (90*2+10) * (90*2) = 94.74元,次級品分攤100 / (90*2+10) *10 = 5.26元,正常品分攤到的單位成本為94.74 / 90 = 1.05元,次級品則為5.26 / 10 = 0.53元。
成本是主觀的,若管理者決定次級品和正常品的成本相同,則可編相同產品代號,再以「參考碼」區分各級產品庫存即可。工令單以正常品入庫,再用「庫存調整單」將部分庫存量的參考碼調整成次級品。這樣做的問題是,銷售次級品的利潤有可能是負的。
[ 推薦閱讀:成功遷移 ERP 上雲的 13 項關鍵秘訣 ]
若管理者決定次級品和正常品的成本不同,則必須編不同的產品代號。因工令單完工前並不知道會有多少次級品,故只能開正常品工令單。庫存方面,日常工令入庫後依各級別實際產出,以「工令入庫變更單」調降正常品數量,再以「非計劃入庫單」入庫次級品數量。以上一連串的服務元件可以用「串聯」服務元件組合成一個服務元件,使用者在畫面上輸入原始工令單號和各級別的產出數量,按一個鈕就全部自動執行完畢。成本方面,因為有當月各產品各級別實際產出數量的記錄,月底結算各產品不分級別的總成本後,再依各級別產出數量調整各級別的成本。成本的計算也可利用服務組合自動完成,不會產生成本的成本。
企業雲平台(ECP)有佈署NEO SOA-ERP,若企業的ERP系統無法如上述處理次級品的庫存和成本,只要能和ECP交換資料,就可以在ECP計算成本。
單一產品損益平衡點
「損益平衡點分析」是常見的決策方法,每一個ERP系統都有,但問題是管理者知道整個公司的損益平衡點,卻不知道每一個產品的損益平衡點,也就是每一種產品應該賣多少個才會賺錢。NEO SOA-ERP是筆者看過少數能算出產品損益平衡點的系統。只要組合NEO SOA-ERP的「銷售價格表價格查詢」服務元件和「存貨價格表價格查詢」服務元件即可。公式如下:
產品損益平衡點=(固定直接人工+固定製造費用)/[(產品單位售價-變動直接材料-變動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變動托料-變動托工)]
公式很簡單,但只有NEO SOA-ERP能收集到7種直接成本要素,算出產品的損益平衡點。企業只要在企業雲平台(ECP)同步相關資料,就能滿足產品損益平衡點分析或更精緻的成本分析需求。
損益平衡點分析可以決定哪些產品該生產多一點,哪些生產少一點。但前述的次級品例外,因為我們不可能只生產正常品而不生產次級品,所以損益平衡點計算要同時考慮各級產品的售價和數量。
成本的成本
像機器折舊這種「固定製造直接」費用,可歸屬到一個成本中心,例如幾條相似生產線,再依當月該成本中心的各產品產出數量分攤到各產品,只要收集各產品產出數量即可。若企業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ABC, Activity Based Costing),則要以「作業」為分攤動因(Cost Driver)。例如把機器的作業分成整備(Setup)和加工(Run),就要收集當月各產品的整備時間和加工時間,才能算出當月各產品在這個成本中心發生的固定製造費用,生產批量小或整備時間相對長的產品會分配到較高的固定製造費用。ABC可以更精準的計算各產品的成本,但「成本的成本」也會比較高。
ECP的SOA-ERP服務元件能算出ABC產品成本、次級品成本、和每一種產品的損益平衡點,但,是否會造成復盛創辦人李董事長說的「成本的成本」? 初期可能需要資料服務者(Data Service Provider)的協助,但很快的使用者就能自己處理。因為這些成本要素都是利用服務組合自動收集和計算的,例如在整備或加工作業開始和結束時刷條碼或由機器控制器自動感應,不會耗費太多人力。而且,李董事長憑直覺就能知道公司的損益平衡點,但應該無法知道數百種產品個別的損益平衡點,花點時間處理資料也是值得的。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