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智慧醫療 勾勒無圍牆醫院的願景
我們以智慧醫療為基礎,徹底落實沒有圍牆的醫院,發展出以病人為需求的智慧醫療服務。
採訪/施鑫澤 文/林裕洋 刊期/2020.09
在貼近民眾需求下,許多地方政府單位都會適時傾聽民意,即時修正各種施政政策。根據台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最新公布的縣市施政滿意度大調查報告,桃園市名列前段班的優異成績,其中又在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教育品質與幸福感等4項指標,滿意度都拿下第1,關鍵在於提供許多便民的貼心服務。
如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推出的醫療小管家計畫,便攜手桃園市內的醫院資源,提供免費血壓量測站、高血壓個案追蹤管理、心房顫動(AF)預篩、健康諮詢、複雜個案家訪及資源連結服務、社區健康促進及衛教活動等。而聯新國際醫院則是參與此計畫的重要推手,讓桃園市民能享受到有溫度的醫療服務。
聯新國際醫療智慧醫療實驗室執行長同時也是資深副院長的許詩典指出,長期以來,我們積極投入社區醫療服務,提供民眾正確的醫療認知,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至今已成為南桃園地區首屈一指的區域級教學醫院。面對智慧醫療議題,我們希望透過參與醫療小管家計畫,提供更多元的社區醫療服務之外,也能進一步收集寶貴的醫療資料,發展出以病人為需求的智慧醫療服務。
投入社區醫療 塑造社區醫院典範
創立於於1995年、前身為壢新醫院的聯新國際醫院,是全台灣第一個準醫學中心積極投入社區醫療的醫院,結合來自各大醫學中心的專業醫療服務團隊,以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豐沛的醫療資源,成為南桃園地區首屈一指的區域級教學醫院。20多年來,聯新國際醫院在台灣創下許多紀錄,如全台最大的非財團私立醫院、首創全國第一個社區醫療群、公衛群、台灣最大的高端社區醫院、成立首家全中國外資獨資醫院(上海禾新醫院)等殊榮。
以「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自許,堅守以病人為中心、視病猶親的專業醫療服務品質,聯新國際醫院投入社區醫療、塑造社區醫院的典範,用實際行動證明社區醫院也可是一流的醫院。該醫院致力為兩岸、國際貧困友邦,提供最佳的照護與援助,亟盼能以此堅持與不變的承諾,為聯新國際醫院再創下一個輝煌璀璨的20年高峰。
許詩典說,多年前,我們與天下文化共同出版「沒有圍牆的醫院:壢新改寫台灣醫療史」一書,主要是要傳達「哪裡有需求,就往哪裡去」的醫療理念,希望聯新國際醫院能變成世界最有特色的醫院之一。在智慧醫療成為全球關注議題下,我們希望能在智慧醫療基礎上,朝沒有圍牆的醫院前進。
智慧醫療、智慧醫院 創造更佳醫療服務
在半導體製程進步下,以往價格昂貴、體積龐大的感測、通訊晶片,不僅價格下跌、感測與通訊效果也更好,也驅動資通訊科技與眾多產業結合,創造出智慧醫療、智慧運輸等新應用。而在2017年科技部提出的「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計畫書」中,其中一項就是要發展精準醫療,即運用資通訊、生物科技、醫療等技術,讓民眾獲得更優異的醫療照護服務,同時讓有限醫療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現今各界對智慧醫療、智慧醫院的定義不同,2016年歐盟網路與資訊安全局(ENISA)提出的智慧醫院定義較為多人認同。即智慧醫院應該是基於互聯(Internet)環境建立的最佳化和自動化流程的醫院,以改善現有的病人護理程序並引入新功能。至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則對「智慧醫療」給予完整定義,即資通訊科技(ICT)在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應用,包括醫療照護、疾病管理、公共衛生監測、教育和研究。
許詩典表示,近幾年智慧醫院、智慧醫療成為顯學,也成為醫療界非常熱門的議題,似乎醫院若沒有往此方面發展,就會被市場淘汰,不過兩者之間有些許不同,卻又是呈現互補。不少醫療院所以為只要引進護理車、給藥車等硬體設備,就符合智慧醫院的定義,其實還忽略醫療流程最佳化的工作,這也是最難的部分。至於智慧醫療則是在公衛檢查等部分,都要進一步運用資通訊科技最佳化,而兩者的最終目的,均是要發展出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這也是我們持續推動的目標。
成立智慧醫療實驗室 邁向智慧醫療之列
因應創新科技與醫療結合,聯新國際醫院對於醫療IT應用也非常積極,期盼讓病患享受到最佳的醫療照護。如該醫院病房區全面提供無線網路,結合行動護理車及條碼機等形成的行動e療護理機制,讓護理人員給藥時,能以最精準、有效率方式在病床邊執行三讀五對。如當護理人員準備給藥,刷藥包Barcode,系統立即標示備藥資訊,並將藥品照片帶出。其次,執行給藥時,確認病患姓名與藥包正確性。最後,透過刷手圈資料方式確認病患資料與藥物吻合後,執行給藥工作。
另外,聯新國際醫院除網路掛號會在病人就診時間24小時前,發簡訊提醒掛號資訊之外,也迎合智慧手機成為消費者日常必備的數位工具,提供醫療服務App,讓民眾可即時掌握看診進度,減少就診等待的時間。為貫徹沒有圍牆的醫院理念,同時發展出以病患為核心的醫療服務,聯新國際醫院在2020年3月成立智慧醫療實驗室,除收集病患需求之外,也期盼透過跨部門的腦力激盪,推出效益最大的智慧醫療服務。
「畢竟我們是私立醫院,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比較沒有能力去發展最新的服務,較合適方式是運用較成熟技術與醫療結合,發展智慧醫療服務。」許詩典解釋:「我們短期目標是發展精準醫療、運用AI判讀X光片,所以目前有開設人工智慧課程,讓醫護人員能夠參加,但是希望提出的研究案能與醫療服務相關,讓有限資源能夠發揮最大效益。」
多元管道收集資料 投入精準醫療研發
所謂沒有圍牆的醫院,是指將病患從家裡到醫院看診、治療,最後回到社區休養、上班後,等整個流程串連起來,讓病患在每個環節都能享受到最佳的照護服務。只是早期受限於技術上的限制,並沒有醫院想要投入此領域,在此狀況之下,聯新國際醫療只能依賴人工,彌補技術上的差距。而若要發展精準醫療,實踐智慧醫療為基礎的無圍牆醫療服務,則必須藉由收集大量資料與資料分析工具來完成。
為此,聯新國際醫療從多元管道著手,以前述的桃園市醫療小管家照護計畫為例,即是將院內會員照護平台與桃園市醫療小管家系統連結一起,提供全桃園市民的個案服務。其次,醫院除提供門急住醫療服務外,對於社區診所也有共同照護門診、社區衛教宣導、個案研討會、病房巡診等服務,以及提供線上照護服務,讓民眾可以24小時去使用服務或記錄相關數據。另外,2019年聯新國際醫院也參與中華電信的中華電信健康雲平台,讓一般民眾、或慢性病患者,可在家輕鬆便利地自主管理個人的三高指數,同時也可讓患者親友或醫療團隊給予適時關懷或諮詢建議。
許詩典說,聯新國際醫院於此案中,提供18項健檢服務、睡眠檢測、足壓檢測、醫美諮詢及失智症篩檢等,以及24小時衛教諮詢服務。此外,我們也會將用戶每日量測數值彙整健康報告結果,每季提供健康報告與建議,除即時關懷民眾健康狀況管理,亦可給予個人化的健康建議,使用戶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精準的照護建議。
AI判讀X光片 及早揪出病症
人工智慧蓬勃發展,已成為智慧醫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運用AI技術協助一時判讀X光片、輔助門診等等,除可降低醫師的工作負擔、提供病患更加醫療服務之外,還能減少人為錯誤的發生。為此,聯新國際醫院除將以此技術為核心,發展出人臉辨識技術,運用於藥物辨識、開刀房病患辨識之外,也與知名大學共同投入AI判讀X光片的專案研發。
許詩典指出,相較於其他醫院,AI判讀X光片在聯新國際醫院創造效益會更大。我們是南桃園地區的區域級教學醫院,許多公司都在本醫院進行健檢工作,所以每年執行的健診量非常大。這個數字背後,代表病患在聯新國際醫院有機會累積多年的X光片,若能進一步運用 Big data 與AI技術協助,有機會提早發現異常的病變。
因為有些惡性腫瘤通常難以在第一時間察覺病變,此時運用AI、Big data 判讀累積多年的X光片,就可知道腫瘤生長速度,並在早期予以切除。這不僅符合精準醫療的概念,也能讓病患享有更好照顧。
最佳化HIS系統 開發Patient tools
發展至今超過聯新國際醫院,長期投入開發HIS系統,歷經多年最佳化與修正,該系統涵蓋門診系統、EIP即時訊息傳遞、電子表單系統、人資考勤系統、病人安全通報系統、教育訓練系統(TMS)、差勤管理-指紋系統 、BI系統、Discoverer系統等等。而在該院規劃中,近期還會持續進行最佳化工作,並且投入Patient tools的開發工作。
許詩典說,當然醫生可以透過電子病歷,知道病患過去的病史。但是當要針對某種疾病開立藥物或打抗生素時,也得自行去確認是否有過敏反應。Patient tools 是以問題導向(POMR)的系統,當醫師要開立抗生素等藥物,會主動顯示病患的相關資訊,協助確認此次用藥是否會有問題。如此一來,可協助醫生用更廣的角度,為病患提供合適的治療服務。
聯新國際醫院認為傳統HIS系統資訊較為複雜,很容易忽略病患在抽血、X光檢查時的結果,當改以 POMR模式呈現時,有助於挖掘出隱藏的病症,落實沒有圍牆的醫院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