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最新研究顯示,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加速 AI 轉型已是企業的迫切需求。不同規模或產業類型的企業都對 AI 進行了廣泛的實驗,預計 2025 年企業將從 AI 實驗,轉向為透過 AI 重塑企業。這一個轉變將由引入 AI 代理、資料、基礎設施和雲端的創新來提供可擴展的解決方案。為了支援此轉型,IDC 預測 2025 年全球 AI 支出將達 2,270 億美元,2030 年則將超過 19.9 兆美元,創造全新的 AI 經濟。
IDC 台灣總經理江芳韻認為,因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企業未來要勝出不僅取決於進行 AI 實驗的能力,還取決於將實驗轉化為可持續創新的能力。企業必須建立 AI 計畫優先發展順序,打造以資料驅動的彈性企業,才能建立競爭優勢。2025年 ICT 市場需關注下列五大趨勢: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GenAI 的下一波發展:多模態與多模型應用
隨著軟硬體科技大廠與新創持續投入,以及企業人工智慧旅程從評估、測試邁向導入期,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正快速蓬勃發展,2025 年須關注兩大趨勢。第一:多模態成為主流趨勢,企業將偏好採用可以同時處理圖片、影像與文字等不同資訊的模型;第二:並非所有企業都需要大型語言模型(LLM),企業將因應場域需求靈活運用小語言模型(SLM),而未來大世界模型(LWM)亦值得關注,多模型應用將是企業發展 AI 模型的常態。在這一股 AI 浪潮下,預估台灣人工智慧平台(AI Platform)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8830 萬美元成長到 2028 年的 2.35 億美元,成長力道強勁。
GenAI 擴大邊緣 IT 基礎設施規模、促動雲端市場發展
生成式人工智慧過去兩年發展快速,初期 Gen AI 基礎設施投資集中在核心算力,目的在滿足參數高達千億甚至上兆的大語言模型能在最短時間完成訓練。隨著各式各樣邊緣端 AI 運用以及推論需求提升,企業正逐步導入 Gen AI 推論技術,連帶帶動邊緣基礎設施的發展。預期從 2025 年起將邊緣 IT 基礎設施規模將擴大,台灣本地公有雲基礎設施建置、資料中心託管服務及企業自建私雲或邊緣資料中心的需求將快速增加,以滿足台灣企業邊緣應用採用 Gen AI 技術所需的硬體設備要求。
[ 推薦閱讀:企業如何藉助生成式 AI 創造商業價值 ]
邊緣運算與 AI 裝置加速 MDaaS 服務擴展
隨著邊緣運算推論需求提升,以及終端裝置 AI 算力的快速發展,讓企業有機會能更進一步推動企業應用創新與裝置管理。預期 2025 年台灣 GenAI 手機佔有率將占總體智慧型手機市場 50.7%,而整體 AI 筆電將佔總體市場 41.2%,Mobile Device as a Service(MDaaS)將逐漸受到企業重視。透過提供租賃或訂閱模式,有效降低企業一次性購置設備的資本支出,並透過設備配置、維護與回收的全包服務,減輕內部 IT 資源負擔,提高效率,成為企業行動設備管理的靈活解決方案。
資安新紀元 — AI BOM 與密碼敏捷
在雲端運算、人工智慧及量子運算為主的新興技術時代,企業面臨的網路威脅層面更加廣泛,資安發展正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隨著國際法規對高風險 AI 系統透明度要求大幅提升,以及不斷提升的量子威脅,企業必須更關注資料與模型的透明度以及後量子密碼,以有效應對未來的潛在威脅。IDC 認為未來企業將逐步建立一個既能維持傳統密碼所提供的安全性,又能靈活應對新風險或法規要求的系統,密碼敏捷性和 AI BOM 的重要性無疑將在短期內快速增加,成為保障資料安全的重要投資。預期資料安全將成為台灣資安市場成長的重要驅動因素,整體市場規模將於 2028 年達到 7 億 1,600 萬美元,呈現 11.9% 的年複合成長率。
[ 推薦閱讀:首度公開生成式 AI 框架 GAIA 國泰金控宣布 AIaaS 三大策略 ]
AI 驅動的碳排管理成主流趨勢 綠領人才漸形重要
因全球極端氣候帶來各種生活威脅與經濟損失,淨零減碳的發展需求升高,以數位化、自動化,甚至智慧化的方式進行碳排管理與交易刻不容緩。台灣企業除要面臨美歐法規規範,上市櫃公司更必須在 2025 年進行碳排揭露,落實碳盤查與碳費登錄,加上碳權交易平台的啟動,台灣碳經濟時代已然來臨。預期國內產業將面臨三類挑戰:一、將碳排法規融入企業營運流程並持續優化,二、提升系統化追蹤確認碳排資料治理能,三、強化 ESG 風險管理確保企業長期韌性。因此建立 AI 驅動,以串聯盤查、智慧分析行動方案、乃至可交易投資的碳排一站式平台預期將是企業發展趨勢。同時,積極建置綠色供應鏈,並培養綠領人才,預期也是 2025 發展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