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銀行電支兩支付體系TWQR開啟數位支付新猷
為解決市面上各種支付 QR Code 規格各異、無法互通,財金公司協助銀行及電支2大支付體系,以 TWQR 作為共同標示,為臺灣數位支付生活帶來全新變革。
採訪/施鑫澤‧文/林裕洋‧刊期/2025.02
臺灣發展電子支付時間甚早,不過長期以信用卡支付為主流,為大型消金民營銀行發展之利基市場。因此對部分中小型銀行及基層金融機構而言,受限於服務規模、資源配置,乃至於國外行動支付品牌授權費用高昂,早前無法參與電子支付市場,較不利於整體支付市場之健全發展。
隨著行動支付時代來臨,為協助臺灣各金融業者切入此市場,並讓規模不同之中小型銀行、基層金融機構及電支機構等,均能為自身客戶提供數位金融及電子支付服務,又或者進一步推展服務至偏鄉地區。2017 年財金公司在主管機關指導下,研訂「QR Code 共通支付標準」(即 TWQR),以利銀行、農漁會、信合社、電支機構 等各類金融機構,皆能快速加入行動支付服務,落實普惠金融。並解決公、民營銀行及電子支付機構等業者,面臨 QR Code 支付規格不一、無法互通等問題。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財金公司總經理陳斌表示,無論是金融卡、信用卡、電支帳戶等,皆為電子支付體系之一環,有助於提升經濟活動之效率、節省現金支付之處理成本。隨著行動支付快速應起,我們推動「TWQR」共通標準目的,主要是想依序整合前述各種支付工具,藉此降低各支付業者的經營門檻,助微小型商店導入行動支付服務。財金公司將協助銀行及電支機構打造完善之支付環境,全力平衡消費支付市場發展。
制定 QR Code 共通支付標準,整合信用卡 EMV 規格
在參考國際行動支付發展趨勢下,財金公司在中央銀行、金管會、財政部等主管機關等指導下,於 2017 年制定「QR Code 共通支付標準」,率先提供銀行、中華郵政、以及信用合作社、農漁會等金融機構,以「台灣 Pay」作為共同標示提供服務。
除此之外,2018 年財金公司更進一步配合國際卡組織,將信用卡 EMV 規格整合至 QR Code 中,讓店家僅需使用一種 QR Code,即可受理金融卡/帳戶、Visa、Mastercard、JCB、銀聯等掃碼支付服務,讓商家、民眾等都能享受到「五合一」QR Code 的便利性。
陳斌指出,財金公司配合金管會修訂「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於 2021 年建置「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台」,讓電支機構也加入「互聯、互通」的行列,逐步提供跨機構轉帳、繳費稅服務,並於 2023 年串聯整合國內「銀行」及「電支機構」兩大支付體系,以「TWQR」作為共同標示,開辦跨機構購物服務。
TWQR 整合效益佳,超過 50 家金融機構加入
TWQR 推出至今,已整合公民營銀行、農漁會、信合社等銀行,以及電支機構等國內金融機構,讓資訊互通、資源共享。截至 2024 年,計有 52 家金融機構導入,包括 29 家公民營銀行、14 家基層金融機構、9 家電支機構,在公、民營銀行及基層金融機構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導入台灣 Pay 商店數逾 57 萬家,其中參與 TWQR 逾 30 萬家,2024 年 1~11 月交易量、值分別為 1.02 億筆、4,420 億元,較 2023 年同期增長 16.01%、20.85%。
隨著跨境金融服務趨勢興起,2021 年起財金公司也與日韓行動支付領導業者合作,於其既有合作特店導入「TWQR」,快速拓展國際通路。如在韓國市場方面,與當地最大的收單機構 BC Card 合作,業務上線不到半年,就已經快速導入韓國四大超商、大型免稅店、樂園及連鎖咖啡店等逾 25 萬家商店導入「TWQR」跨國購物服務,以及 14 家銀行加入。2025 年將新增「電支機構」,預期藉由「TWQR」的跨國、跨境合作,深化臺灣與國際間之金融支付交流,大幅提升民眾海外支付的便利性。
[ 推薦文章:【專訪】街口電子支付總經理范庭甄 ]
陳斌表示,配合金管會推動提升非現金支付的政策,財金公司持續協同各銀行及電支機構,辦理國內外購物、繳費稅等服務,2024 年度約推廣 120 檔行銷活動。除此之外,我們也配合數位發展部推動「行動支付多元應用加值服務」等計畫,輔導行政院、考試院等所轄場域,及臺南安南/彰化田中等商圈導入 TWQR。
另外,財金公司也配合中央銀行規劃,應用央行數位貨幣(CBDC)雛型平台架構,2024 年 9 月完成「數位公共建設金流平台」營運上線,並於 10 月起邀請民眾體驗「數位券」,以「數位券」結合金融卡/信用卡進行款券合用於 TWQR 特店進行消費購物等服務。
進軍日韓,推動跨國 Inbound 及 Outbound 合作
隨著「TWQR」的持續推動,財金公司將協同各銀行及電支機構,致力於加強臺灣消費金融基礎環境措施,提供社會大眾更便捷、安全的金流服務。在現行已開通之「轉帳」、「繳稅」、「繳費」及「購物」等功能外,目前財金公司已協同多家電子支付機構,共同規劃「TWQR 乘車碼服務」,將由其擔任交通運輸業者之收單機構,提供客戶使用各「銀行」及「電支機構」APP 產出之「TWQR」乘車碼,搭乘捷運、公車、客運、渡輪等大眾運輸工具。此服務預計於 2025 年正式上線,屆時可望提高民眾使用行動支付搭乘大眾運輸之便利性。
另一方面,財金公司亦致力於協助臺灣金融產業與其他境外夥伴鏈結合作,以「TWQR」作為共通標示,目前已在日、韓等國家,已開通「TWQR」跨國 Outbound 購物服務。基於國際間雙向互通、平等互惠合作原則,財金公司也正規劃日、韓、星等國家之行動支付業者錢包,與臺灣「TWQR」特店互通、提供跨國 Inbound 購物服務。前述種種措施,可望提升臺灣「金融產業競爭力」及與國際接軌,促進產業數位轉型及擴大觀光發展商機。
「若單一國內業者與國外支付機構洽談合作,可能囿於人力或規模而有所掣肘,透過財金公司跨國平台,集合銀行及電支機構的力量,透過「TWQR」整合,國外業者無須逐一洽商及簽訂合約、逐一介接、開發不同規格、不同的結清算機制,以及降低對帳方式等優勢,會比臺灣業者獨自洽商更能獲得對方合作意願、並提高洽談效率。」陳斌解釋:「無論是臺灣民眾至他國商店交易,或是他國民眾至臺灣商店交易,皆可透過統一合作模式快速導入市場,減少重複推廣及建置成本投入。」
支持數位國家發展,完善數位公共建設金流平台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紓困及振興產業等相關政策,陸續發放各種數位券。為提高發放效率、簡化民眾及店家領取、使用及核銷等複雜的作業流程,財金公司也基於「全民共享普發現金」的成功經驗,並在中央銀行指導下運用「央行數位貨幣(CBDC)雛型平台」架構,規劃建置「數位公共建設金流平台」。
在「數位公共建設金流平台」之第一階段「數位券服務」,首創以「數位券」結合金融卡、信用卡進行款券合用的行動支付服務後,2025 年預計與數位發展部「政府機關發放共用平台」介接,透過平台間的互連、互通,協助中央及地方機關發放各類數位券至民眾的行動支付 APP,並在各「TWQR」通路使用,協助各級政府推展便民數位政策,完善我國消費支付環境的基礎建設。
陳斌說,近年國際間普遍推動 FIDO 身分認證機制的發展趨勢,我們在數位身分識別部份,已配合金管會「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 2.0」政策,由「聯合徵信中心」籌組聯盟,共同推展數位身分識別的共通標準,即以往大家熟知的金融 FIDO。目前金管會已正式更名為「金融 Fast-ID」,第一階段已有 12 家機構上線,各金融機構可依不同推展策略及客戶需求,拓展「金融 Fast-ID」應用於各類數位金融服務。在線上開立證券戶及綁定金融帳戶,更新金融往來資訊及辦理網路投保等,有助於提升客戶使用體驗。
後續第二階段將由財金公司規劃建置「金融 Fast-ID 驗證轉接中心」,預計 2025 年上線。未來,民眾不論是在銀行、證券、期貨、投信投顧及保險等金融機構申請數位金融服務,或是到數位發展部的「MyData 平台」申請運用個人資料,皆可運用「金融 Fast-ID」進行跨機構身分驗證,讓民眾輕鬆線上完成服務申辦。此舉,除帶動金融產業多元創新應用,更能進一步落實數位政府政策、嘉惠社會大眾。
強化跨行金融體系韌性,規劃雲端資料備份機制
財金公司在精進「跨行金融資訊系統」之系統韌性與交易安全方面,除已完備跨行系統主備中心對外營運切轉演練作業外,也考量到電磁脈衝攻擊(EMP)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威脅風險日益增加,已完成 EMP 防護設施的建置專案。另外,為應各類新興資安威脅興起,財金公司在持續強化資安治理、網路安全、系統安全及實體安全等基礎設施之外,也藉助「金融資安資訊分享與分析中心」(F-ISAC)與金融同業們分享最新的資安情資,共同守護數位金融服務的安全。值得一提,2024 年財金公司也增建「雲端資料備份機制」,以確保業務持續運作的能力。
陳斌指出,截至目前為止,TWQR 已整合銀行、電支兩大體系,讓持有任何一個行動支付 APP 的消費者,都能共享 TWQR 通路,除能提升消費者與特店的方便度,也能降低業者投入成本、擴大業務發展空間。以現行繳費業務為例,同一家事業單位只需要與一家帳務代理行合作,即可使用各種支付工具支付帳單費用,長期發展來看,此發展方向對於產業、環境、消費者、商家來說,可望創造多贏局面。
隨著參加「TWQR」之銀行、電支機構增多,「TWQR」標示越來越普遍,民眾及商店的使用頻率也將隨之提高,對於民眾來說,無論是在國內/外的商店購物,只要拿出手機掃碼或出示「TWQR」就可以交易,實現一支手機就可以遨遊世界,亦可搭乘交通工具的願景。
對於商店來說,未來服務客戶不再侷限於本國國民,也可為全球旅客提供服務,屆時境外旅客到臺灣也可透過行動支付即可暢遊臺灣。在財金公司規劃中,將持續協助全體金融機構組成國家隊,與各國介接合作、避免單打獨鬥,提升國際合作之推廣綜效。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