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gate 最新研究報告敦促資料中心生態系應從分散做法轉向整合永續性策略
文/ Seagate
大容量資料儲存創新領導廠商Seagate Technology Holdings plc 近期發布最新的全球研究報告《資料去碳化 (Decarbonizing Data) 》 ,該報告為委託調查的成果,強調在企業加速擴展以符合 AI 需求之際,資料中心所面臨的永續性挑戰日益增加。
高盛研究 (Goldman Sachs Research) 預測至 2030 年,全球資料中心的用電需求將較 2023 年增加 165%。Seagate 最新報告顯示,已有53.5% 企業領導者將如何妥善使用能源列為目前最關心的議題。節節上升的資料量,能源效率提升速度趨緩,以及AI 應用快速擴張等因素,讓組織面臨需要同時管理碳排放量、基礎架構擴充和總擁有成本 (TCO) 的多重壓力。
重要發現:
- AI 將帶動資料儲存需求浪潮:94.5% 的受訪者表示,資料儲存需求正不斷增加, 97% 的受訪者預計 AI 的成長會進一步影響儲存需求。
- 環境影響 vs. 總擁有成本:近 95% 的受訪者關注環境影響問題,但僅有 3.3% 的受訪者將其視為採購決策的優先考量因素。
- 推動資料中心永續發展的主要障礙:耗電量高 (53.5%)、原物料需求高 (49.5%)、實體空間有限 (45.5%)、基礎架構成本 (28.5%) 及建置成本 (27%) 高。
- 生命週期管理的認知差異:92.2% 的受訪者對延長儲存設備生命週期的重要性表示認同,但僅有 15.5% 的受訪者將此列為優先採購的考量因素。
台灣市場關鍵洞察:
- 台灣是全球第二高比例(93.3%)認為「實體空間限制」是企業導入永續資料儲存解決方案重大障礙的市場。
- 僅有 10% 的台灣受訪者認為「低環境影響」是企業在採購資料儲存基礎架構或設備時的重要考量。
- 有 60% 的台灣受訪者表示,其資料基礎架構已採用再生能源供電,另有 60% 表示已建置再生能源設施以支援資料設備運作。
- 60% 的受訪者認為 AI 有助於提升營運效率,另有 43.3% 認為 AI 可協助監測永續目標並衡量資料儲存作業的環境影響。
Seagate 雲端行銷資深副總裁 Jason Feist 表示:「資料中心正面臨高度關注——不僅是因為它們支援現當今AI 工作負載,更因為它們正在成為數位經濟中最耗電的部門之一。這促使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對資料基礎架構的思維,不再是在成本和永續性之間進行取捨,而是將其視為同時最佳化兩者的機會。」
隨著組織擴大其資料功能,他們面臨三種選擇:提高現有基礎架構的效率、擴大資料中心佔地空間或將工作負載遷移到雲端。每個選項都涉及成本、碳排放和控制權之間的取捨,這也顯示總擁有成本和永續性的目標並不衝突。能源消耗、空間利用、原物料使用和基礎架構投資決策等都會影響企業績效和環境成果。
為協助業界順應此一轉變,《資料去碳化》報告說明如何透過三大策略打造更加永續的資料未來:
- 技術創新:技術創新仍是永續轉型的關鍵推手。運算能力、儲存磁錄密度以及液態/浸沒式冷卻和 高效HVAC 系統等節能技術的進步,可大幅降低耗電量和碳排放量,進而有效管理不斷增加的資料需求曲線。Seagate 採用 HAMR 為基礎的 Mozaic 3+ 平台目前已投入量產,可在相同的佔地空間提供高達 3 倍的容量,每 TB減少 70% 以上的隱含碳並將每 TB 成本降低 25%。
- 致力於延長生命週期和循環再利用:透過翻新、重複使用和維護儲存設備可延長使用壽命並減少浪費。即時環境監控和公開透明的報告則可促進對整個資料中心生態系建立責任共識。
- 在整個生態系中共同分擔責任:如同報告中所述,要在範圍 1、2 和 3 達成有具體的排放量減少,需要仰賴整個價值鏈的協同合作,包括廠商、供應商和雲端服務供應商。
Jason Feist表示:「永續發展不能單打獨鬥。涵蓋基礎架構、生命週期管理和產業整體責任等全面性策略,方能確保 AI 和資料中心運營的成長不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