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導向架構(SOA)把應用軟體切割成前端介面(UI)、中間層服務元件、和後端資料庫。服務元件只有 API 沒有 UI,從 SOA 的角度看,整個ERP 系統就是前端 UI。人工智慧(AI)可直接呼叫服務元件存取企業資料,企業不再需要整套 ERP 系統,只需要各自獨立、可隨插即用、且能與使用者對話的前端 AI 應用程式。
文/葉宏謨
一、服務導向架構
軟體分為系統軟體(System Software)和應用軟體(Application Software),系統軟體是控制電腦運作的軟體,應用軟體是使用者平常操作的軟體。簡單講,系統軟體是給電腦用的軟體,應用軟體是給人用的軟體。
1960年代的應用軟體是單體架構(Monolithic Architecture),所有程式都在一台大型電腦中運行。網路普及後,應用軟體變成主從式架構(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資料庫在伺服端的電腦、應用程式在用戶端的個人電腦上執行,用戶端的應用程式包含商務邏輯(Business Logic,BL)、商務流程(Business Process,BP)、和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UI),雖然比早期龐大的單體架構改良很多,但因商務邏輯無法重用(Reuse),還是有很多缺點。
1996年Gartner Group 提出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概念,主張把用戶端的應用程式再切割成前端層和服務層,前端層只有 UI 和 BP,服務層只有服務元件沒有 UI,所有商務邏輯(BL)都寫在服務層。前端層應用程式的開發,就是把服務層的服務元件組合到畫面(UI)和流程(BP)中,像組積木那樣,應用軟體就更容易開發和維護了。資料庫在雲端 DB 伺服器運行,服務元件在雲端 AP 伺服務器運行,使用者則在個人電腦、平板或手機上操作前端應用程式。
2003年,台灣有了 SOA 架構的 SOA-ERP 系統。SOA-ERP 系統包含上萬個可被任何程式語言叫用(Request)的服務元件,沒有 UI 只有 API。各種企業應用系統,包括 ERP、MES、CRM、AIS、HRM 等,都能以組裝現成的 SOA-ERP 服務元件開發出來,應用系統的開發只剩下 UI 和 BP 的設計。SOA-ERP 讓企業應用系統能像家電、汽車、手機、電腦那樣,組裝標準元件製造出各式各樣的完成品。SOA-ERP 服務元件是所有企業應用軟體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
二、人工智慧與 SOA-ERP
人工智慧(AI)雖然早在1950年代就問世,卻是近兩年才開始廣為人知,至今也還沒大量運用在企業資訊系統上。SOA-ERP 系統誕生於 20 多年前,企業將其珍貴的資料存放在 SOA-ERP 系統的「企業統一資料架構」(Enterprise Unified Data Architecture,EUDA)資料庫中,並透過各種應用程式來維護這些資料。
SOA-ERP 能整合各種應用系統,讓企業透過 EUDA 真正「擁有」自己的資料,而不是將資料散置在各個應用系統中。SOA-ERP 雖然能將各系統的資料整合在 EUDA 資料庫,使用者日常作業仍需依賴各種應用程式,但事先寫好的應用程式無法回答使用者臨時(Adhoc)想知道的資料。就好比古代地下就有石油,早年卻沒有機器可以開採並加工成使用者需要的柴油或 92、95、98 無鉛汽油。SOA-ERP 的 EUDA 就像地底的石油,AI 就像能開採並加工石油的機器。
眾所皆知,開發應用程式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也就是訪談使用者了解他要什麼,然後才是開規格、編碼、測試、部署、使用。這個程序對正在拜訪客戶或開會中的企業使用者來說太慢了,他必須立刻取得腦中閃過需要的資料,這時也只有 AI 能辦到了。AI 可以和使用者對談,完成第一步的需求分析,接下來 AI 可以從 SOA-ERP 的服務元件中找到能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服務,然後組裝這些服務生成使用者需要的資料。舉個例子,假設某企業主管「突然」想知道公司各倉庫中,產品 0001 到 0010 的庫存數量和庫存金額,於是開始用手機和 AI 對話。如圖是實際的對話內容,「>」後面是企業主管說的話,其他都是 AI 說的話:
從以上實例可知,只要企業資料整合在 SOA-ERP 的 EUDA 資料庫,AI 助理(AI Assistant)都可以用自然語言和使用者交談,找出使用者所需的資料,就算資訊系統沒有相關的應用程式也可以查出資料。
SOA-ERP 有「以關鍵字找服務」的服務(QRYSERVICEBYKEYWORD),可以找到需要的服務,也有「以服務找出第一階傳入參數和回傳參數」的服務(QRYSERVICEMETADATA),以及「以服務找出第二階傳入參數和回傳參數」的服務(QRYSERVICEMETADATAKEY),AI 利用這3個服務,就能和使用者以自然語言對話,分析使用者的需求,從上萬個服務中找到並組合相關的服務,正確的回答使用者的問題。AI 可以組合多個服務的回傳資料,也能利用服務回傳資料計算服務沒有回傳的資料。
AI 正確的回答使用者的問題之後,使用者若覺得將來還會查詢類似的資料,則可以請 AI 寫成 Python 或 Java 程式,掛進企業應用系統的目錄樹(Menu)中。AI 已經和使用者對談過了,也已經找到能滿足使用者需求的 SOA-ERP 服務,且已經輸出正確的資料,對 AI 而言把這個過程和結果寫成應用程式是輕而易舉的事。
三、AI 代理
AI 助理(AI Assistant)與人交談提供資料協助人做事,AI 代理(AI Agent)則直接代替人把事情做完。例如工廠裡面,以前人在做的事情,包括根據情境設定機台參數、啟動機器等工作,現在都可交給 AI 來做。
SOA-ERP 服務元件不但可以被各種企業資訊系統叫用,也可以被 CNC 機台的控制器、品質量測儀器、自動倉儲(AS/RS)、自動導引車(AGV)等自動化設備叫用,匯入生產現場的即時資料,或匯出資料到各自動化設備控制它們的運作。例如品質檢驗,AI 可根據從檢驗儀器傳入的資料判定良品或不良品,然後控制輸送帶把不良品送到特定區域。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 Facebook 與 IG,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產品加工也一樣,AI 根據 SOA-ERP 的工令單(Work Order)資料,指派 AGV 到 AS/RS 取出材料,由 AGV 搬運到指定的 CNC 機台,自動載入,自動取出各種刀具,開始加工。加工完畢,AI 通知 AGV 將完成品搬運到 AS/RS 自動入庫,然後 AI 呼叫 SOA-ERP 服務元件更新工令單的狀態,並自動回報各製程的資源耗用。從材料到完成品,由 AI 指揮,不需要人介入。這是 AI 代理,不只是幫助人做事,而且還代替人做事。
SOA-ERP 的「規劃服務元件」(UC_PLAN)雖然能從需求資料計算出「計劃訂單」(Planned Order),也就是誰在何時生產多少個什麼半成品或完成品,但每種材料的前置時間、安全存量、安全時間、生產批量等參數的設定值決定了計算出來的「計劃訂單」的品質,也就是能否準時交貨並維持最低的庫存水平。
以往都是根據人的經驗去設定並維護這些規劃參數,但環境多變,計劃趕不上變化,例如設計變更、需求改變、廠商表現、天氣、路況等,都可能影響到計劃,這些規劃參數須隨時調整,人不可能做到。AI 代理可以動態調整、修正規劃參數,讓 SOA-ERP 的規劃服務元件能產生最好的計劃訂單。
AI 代理和 SOA-ERP 服務元件合作無間,能讓 IT 和 OT 融合在一起,人只要偶爾關照一下,企業就能正常運作,可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
企業應用系統的使用者經常會詢問操作上的問題,以前都是由客服人員來服務客戶,AI 既然能分析使用者的問題,也就能從眾多文件中找出解法來回答使用者。AI 代理可以取代客服人員。
大部分學校都有開設企業管理、企業資源規劃、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會計學、程式設計等課程,這些課程都能以 SOA-ERP 服務元件開發出來的應用程式作為實習工具,AI 代理能擔任 AI 助教,為各課程製作教材,也能 7-24 讓學生問問題。有了 SOA-ERP 服務元件和 AI,利用 AI 協助找到服務元件,所有商學院、農學院、法學院、文學院的學生都能寫出企業級應用程式,把他們學到的專業知識變成有用的數位工具。
四、結論與未來展望
人可以問 AI 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種問題,但不能問 AI 企業資料,因為企業資料是機密、敏感的。SOA-ERP 服務元件讓企業人士可以非常安全的詢問 AI 取得他有被授權的所有企業資料。
企業應用程式以 SOA-ERP 的服務元件組裝而成,企業人士只要有手機或平板就能「隨插即用」(Plug and Play)專為各產業、各種規模企業設計的、不需要顧問導入的企業應用程式。因為寫應用程式只是組裝 SOA-ERP 服務元件,所以 AI 可以針對個別使用者的需求輕易開發出來。
[ 推薦文章:保險業的 AI 革命 ]
汽車可用晶片控制,人只要偶爾看一下儀表板,動一下方向盤,就能抵達目的地。企業為什麼不可以?在 AI 結合 SOA-ERP 服務元件的加持下,企業主管或員工偶爾根據手機的提醒,看一下手機,按幾個按鈕,就可完成企業的作業、管理、和決策等所有工作。結合 SOA-ERP 服務元件的 AI 是「特殊應用 AI」(Application Specific AI,ASAI),能和使用者對話、找到並叫用服務查詢 SOA-ERP 的 EUDA 資料庫、再加工處理服務的回傳資料輸出給使用者,或根據自動化設備偵測到的資料主動叫用服務更新 EUDA 資料庫、再回報給使用者。
未來說不定可以把 ASAI 做成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晶片,植入手機,讓企業的經營管理像開自駕車那樣。雖然難度有點高,因為汽車是一個人開,企業是很多人一起開,但透過 AI 的感知及協調,每個人都能適時從手機收到 AI 的通知,並採取行動。每個人都能掌握企業資源的動態,隨時隨地都知道自己和其他人該做什麼事,以及每件事情執行的結果。生活和工作融合在一起,人們好像不需要工作就有收入,又好像隨時都在工作。在企業中,因為 AI 和 SOA-ERP,好像人人都能「心電感應」一樣。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