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價值學院第二堂課基礎架構台中場 會後報導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施柏榮指出,數位轉型是以數據為根基的發展型態,以往談數據,都像是一個大湖泊,把所有數據傳到湖泊做運用,但展望未來,真實情況也許並非如此,轉而以 Data Pool (資料池/數據池)小池子為基礎,從集中走向分散趨勢,連帶凸顯邊緣運算對於中部傳產業者做數位轉型的重要性。
論及組織採用邊緣運算的效益考量,最主要是「因應當前與未來AI彈性運算需求」、「避免網路延遲率、快速回應需求」,此外還有「設備快速增加雲端服務無法支撐」,甚至是基於「多數原始數據並不需要傳送出去」的資安顧慮,因而開始把雲端運算架構導向邊緣運算,常見做法將是雲端加上邊緣設備,變成多元或多層的資料分析層,例如有冷凍業者自認97%資料不需上雲,所以需要透過邊緣運算做第一層過濾,避免把不必要的數據丟上雲端、徒增無謂費用。
[ 下載 2020-21 CIO大調查報告,掌握最新企業IT導入趨勢 ]
企業必須體認,未來邊緣運算階層與架構將變得更複雜、更多元,如前面提到雲端資料中心之下,中間層會有邊緣設備,可能是微型資料中心、邊緣伺服器或智慧機上盒(SMB),藉由邊緣臨場的串接和資訊分享,形成一個類似雲的環境。對中小企業來說,當中間層部署愈來愈多邊緣設備,如何能從企業效益考量,設計出最佳化的管理機制,會是一大挑戰,但無論如何,「水平」、「分散」、「微型化」將是引領未來IT和雲端架構的演進方向,這是無庸置疑的。
「談數位轉型或生產力4.0,絕不是把產線掛上Sensor,大量資料如何被有效運用才是關鍵!」施柏榮說,考量中小企業主缺乏類似數據顧問師的角色,因此舉凡數據如何被使用之道,乃至供應鏈的知識,比較適合以專家系形式導入。他重申邊緣運算是分散式系統,可聚焦在水平層面的資料分享、如供應鏈的資訊共享,此事可能發生在不同資料中心,並會促使與資料中心與資料中心之間的流量增長。
[CIO都在讀:OT與IT大融合 慎防資安漏洞 ]
未來的異質化資料中心應用情境,有一種會以邊緣運算型資料中心為主軸,由它來混合採用垂直型、水平型的傳輸模式,在間歇雲的情境下進行終端數據的分析與回應,部分數據仍會傳輸至雲端進行儲存、分析,優勢在於可提供相對即時性的分析服務,並以 Data Pool 執行AI的學習、訓練。另一種模式更貼近中小企情境、即是分散化微型資料中心,混合進行垂直型、水平型、M2M的傳輸模式,由各個資料中心的數據資料彼此進行交換與傳輸,同時串接為「微數據池」,可採用聯邦式學習模型進行AI模型訓練。
施柏榮接著基於中小企業的資料中心發展策略,提出幾項建議。首先必須追蹤雲端服務提供商新建更新需求。其次必須掌握新興、潛力型應用的發展動態,好比說資料中心互連(Data Center Interconnect, DCI)、5G的「超可靠低延遲通信」(URLLC),乃至O-RAN聯盟推動的「白牌化」生態系,都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B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再者是發展資料中心微型化與新網路拓樸,切記微型資料中心對於 「可擴展性」需求將更高於雲端或傳統資料中心,需要更可靠的連結方案。最後則需要強化資料中心的傳輸安全性防護,只因虛擬化、雲端和軟體定義網路(SDN)正在改變現代資料中心的範圍與功能,也提高了資料中心安全性的風險課題。
文/明雲青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