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宏文
日前張忠謀先生在台積電運動會中說,他認為 20 至 30 年後,台灣的半導體製造環境不會像現在這麼有利,主要兩個原因,一是與經濟發展的情況有關,二是20年後台灣年輕人不可能像以前的工程師,半夜 12 點工廠設備出問題,還願意馬上回公司處理。
他說,50 年前他在美國德州儀器服務,他認為美國在 1955 年至 1973 年左右,半導體製造環境和今天的台灣幾乎是一樣好,後來美國雖然失去一大部分半導體製造,但整個產業已經升級到 IC 設計。至於 20 至 30 年後那些勢力會抬頭?張忠謀則回答,也許是印度、越南、非洲,who knows。
張忠謀一向是直言不諱的人,台灣要如何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競爭力下滑,要如何轉型升級,值得大家深思。
台積電無疑是當今台灣最成功的企業,市值一度達全球前十大,對彈丸之地的台灣來說,這是少有的成就。不只空前,更可能絕後,因為實在很難想像台灣可能再出現一家像台積電這樣具國際影響力的企業。
台積電如此成功,除了商業模式創新外,其實關鍵原因就是台灣。台積電創立於台灣,充分運用本地優秀且勤奮的人才、而且成本超低等條件,才能創造出台灣晶片島的傲人成就。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至於張忠謀擔憂二、三十年後台灣優勢不在,關鍵也一樣是「人」。美國在 50 至 70 年代引領風騷,到了 80 年代,日本以更勤奮的工作態度搶走美國半導體製造大餅,其後韓、台、中等國也搶占不小市占,原因也都是亞洲人可以比美國人更願意不計酬勞加班工作。
川普之前批評說,「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工作,我們早該阻止他們」。雖然政治人物說的話不需太認真看待,但這句話似乎有不少人覺得是對的,所以有必要說明一下。事實上,美國半導體製造流失到亞洲,真正原因是美國人不願做、不想做或做不好,才會落到亞洲國家的手中。
張忠謀的預言,未來三十年後會呈現什麼面貌?當然就要看地球上有那些國家的工程師,會用更努力、更便宜的條件把亞洲的工作搶過去,就像當年亞洲搶走美國的工作一樣。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這個挑戰不只台積電要面對,台灣所有電子業也都會遇到。
近兩、三年,台積電決定赴美日德等國投資,大家討論焦點都在這些先進大國成本高,員工的工作態度比不上台灣,因此認為這是台積電最大的困境。我認為,這確實是台積電很大的考驗,但正如張忠謀所說,台積電未來更大的挑戰,很可能是台灣自己的問題,尤其當經濟條件更好之後,人的工作態度與工作品質能否提升才是真正的挑戰。
台積電最近幾年大幅投資,因此大量招募新員工,目前七萬多名員工中,有三萬名是最近三年才加入。日前張忠謀曾提到,台積電員工優秀敬業,整體離職率是 4%至 5%,比其他國家的對手強很多。但張忠謀沒提的是,台積電一年內的新進員工,離職率則超過 15%,是平均值的三倍。
年輕世代的高流動率,意味著新世代年輕人不喜歡製造業的工作,尤其是整天穿無塵衣的高壓力工作,老一輩的員工可以十二點到公司修機台,但年輕世代恐怕也不太會願意如此做了。當地球上有其他國家員工願意如此付出時,屆時台灣半導體製造業的工作就被取代了,就像過去美國半導體製造業被日韓台中等國取代一樣。
[ 閱讀所有林宏文的專欄文章 ]
當然,台積電也在思考補救之道。例如,未來台積電美日德等國開始量產後,未來將是一個 24 小時都有人上班的日不落國,若能發展出更強的遠距管理模式,美國人 5 點下班後,接著日本、台灣員工就上班,美國員工沒有完成的事,就交給亞洲員工來接手,亞洲下班後還由歐洲再接棒,用更好的遠端自動化及管理方法來解決。
這種遠端管理講起來很簡單,但對內部資訊科技(IT)及營運科技(OT)挑戰很大,需要做很多的投資與測試。一旦做成功,肯定會產生巨大效益,也可能是台灣企業對全球製造業最大的貢獻。
此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若未來三十年有別的國家崛起搶走我們的工作時,屆時更重要的,應該是台灣有沒有辦法像現在的美國一樣,可以去做更高附加價值的工作,例如制定產業規格、引領創新風潮、主導很多系統產品的 IC 設計業,就像現在輝達、蘋果這樣的公司,或是微軟、Google 也開始做晶片設計。這種不必投入很多資本,但卻是回報率更高的產業,獲利也會是半導體製造的好幾倍,或許這是台灣更該走的轉型升級之路。
張忠謀一向是深謀遠慮的企業家,也是說真話的人,這次他直接指出台灣半導體未來的挑戰,可以說台積電的困境,也是所有台灣企業家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台灣未來要如何轉型升級,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新方向。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