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孫培然‧彙整/CIO編輯室
隨老齡及少子化社會來臨,醫療照護的各項需求將大幅增加,造成醫療資源人力短缺,因此為了降低醫護人員負擔,未來運用AI辨識技術及醫療照護機器人來支援照護人力缺口的需求勢必日益提升。
透過人臉辨識,增加人員管理的效率
人臉辨識又稱臉部辨識(Face Recognition),是以圖像採集以及擷取人臉影像進行分析比對,藉由不同的臉部特徵與人臉資料庫進行比對來驗證身分,它是一種非接觸型,且具有高速辨識能力的系統、甚至行走時也能完成辨識,相較於指紋、虹膜等生物辨識方式,不需要近距離接觸,也能準確進行辨識,還能同時辨識多人,增加人員管理的效率。
[ 2022年度CIO大調查報告下載 ]
醫院也會非常需要人臉辨識應用,目前的 AI 技術在人臉辨識方面已經相當成熟,醫院不需要自己開發,只需要思考要如何將人臉辨識技術應用在臨床或是各個場域的情境就可以了。
比如說門禁管制、迎賓管理、會議管理、差勤管理等,都可以應用人臉辨識。甚至醫院可以跟警政單位合作,建立黑名單管理系統,只要人臉辨識系統在急診室辨識出曾經有攻擊過醫師或護理師前科的人出現,就可以自動通知警衛人員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再次滋事鬧事的事情發生。
智慧語音護理照護輔助導引
很多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往往要浪費不少時間抄寫護理紀錄,甚至因此延遲下班時間,為了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中國附醫 AI 中心特別研發出護理紀錄語音辨識系統。
雖然現在常見的手機辨識語音及文字的精確度都很高,但要辨識護理紀錄時還是力有未逮,因為很多護理人員在念護理紀錄時,往往會中英文夾雜,再加上專業術語,必須要開發專屬系統,蒐集相關的專有名詞,才能讓護理師用說的就能完成護理紀錄,減少護理工作的負擔。
此外,由於現在的護理人員流失率很高,每天都會有很多新進的護理人員報到,工作沒有辦法馬上上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可以透過智慧語音服務系統,陪伴新進護理師進行治療處置,只要透過語音命令就可以播放護理照護指引,新進護理師就可以完全聽著系統語音的指引步驟,去執行臨床標準作業流程的步驟。只要護理師透過耳機和麥克風,就可以用語音辨識來做導引精靈,例如只要說:「換藥」,就可以從耳機中聽到第一步要怎麼做,讓新進護理人員可以照著步驟一路操作下來,等很有經驗時再把它關掉,就不會漏掉該注意的程序。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降低新進護理師獨自面對病人治療壓力,也可以經過反覆聆聽操作,加速熟練標準作業操作技能。另外,日後若有新型護理技術及複雜操作流程,亦可提供給其他護理師使用,護理師只要戴著耳機之後,系統會無微不至隨身在旁聽從使喚,隨時導引新的治療處置操作步驟。
我覺得針對護理人員的需求,研發 AI 系統非常有意義。因為護理人員的人數在任何醫院都是最大比重,所以任何工作效率只要有一點點進步,乘以護理人員的人數、時間,改善的幅度就相當可觀,更可因此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忠誠度。
護理紀錄或是相關的教育訓練及工作導引,也比較容易計算投資報酬率。因為大多數醫院在評估護理工作時,原本就已經建立許多量化指標,每位護理人員要照顧幾床,每位病人要照顧多少時間,合理的標準應該要多少,都已經有非常清楚的紀錄,透過 AIoT 的協助,可以讓護理人員的照顧能量變得更多,但工作時數反而更少,就好像以前的工業生產線可能要 50 個人,有了 AIoT 就只需要兩三個人照顧。
搬運機器人醫療應用價值高
但要將 AI 應用在醫院的各個場域,有很多流程需要再改造。尤其現在已經進入老齡化及少子化的時代,往醫院跑的老人愈來愈多,但少子化現象卻讓醫院沒有那麼多人力去服務病人。
所以醫院未來勢必要導入 AIoT 機器人,來協助醫療服務。現在真正能夠上線的機器人並不多,主要是因為價格還是太高,如果一台機器人的成本相當於五六個人力,醫院自然不願意投資。
醫院要導入機器人服務,還會遭遇另一個問題,就是醫院的動線設計,如果從 A 地到 B 地,需要上下樓梯或乘坐電梯,就不見得有利於機器人運作。醫院如果希望機器人能夠發揮最大效能,就需要打造專門給機器人使用的電梯或動線。
因為機器人需要的動線,不用像人類一樣大,就好像廚房用來送餐的電梯其實很小,未來的智慧醫院在設計時,就可以將管道間或軌道,特別設計給機器人使用,就像污染衣物會有專屬的管道系統,機器人也可以有自己專屬的管道間。
但在改造動線之前,現在的機器人應用在醫療領域,會比較適合放在封閉空間如開刀房,可以用來運作盤包或者器械。這兩年因為疫情,因為機器比較好消毒,用機器人在各醫護空間運送重物,如污物、垃圾、餐食等,已經愈來愈普遍。
衛教機器人開啟創新照護模式
其實這兩年的疫情,已經開始影響許多場域的生活及工作習慣。如藥師如果正好懷孕,醫院都不會允許藥師去做化療藥物的調劑,但現在可以透過化療藥調劑機器人,就比較不用擔心污染問題,剛好是解決最大的痛點。
即使只是用於護理站與供應中心或後勤單位間的業務需求運送,機器人也會有很高的價值。醫院其實只要好好的整理一下藥庫、資材,應用現在已經相當成熟的倉儲自動化技術,即使空間很小,機器人也可以有效運作,醫院只需要思考如何讓機器人的運作精緻化,能夠辨識及搬運各種物件即可。
其實機器人在醫療上的應用,不要做得太複雜,就算只是特別做個軌道,只要度過施工期的短暫不便,就可以帶來很多好處。
除了這些相關機器人應用之外,中國附醫目前正在建置慢性腎病衛教機器人,透過大數據跟臨床資料去整合,利用衛教機器人系統提供導引,依病人疾病給予個人化衛教,並在互動過程收集相關病歷資料如症狀,重大事件紀錄等,建立 24 小時的衛教服務,提供更為溫馨的體驗跟智慧化服務,開啟創新的照護模式。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