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病人安全,進行醫療資訊數位改革
病人安全概念近年來受到各層級醫療院所重視,並且有些當地衛生局醫院督導考核時,特別會請病人安全領域醫護專家到醫院針對臨床病人就醫流程進行相關把關,建立整個病人安全就醫環境。另外台灣醫療病人安全環境有三項基本課題包括:一、未正確辨識病人安全身分;二、未徹底執行手部衛生動作,與三、未徹底執行侵入性治療相關安全把關動作(Sign In, Time Out 及 Sign Out),因此本次是從這次「搞錯病人開錯刀」的醫療疏失議題,探討如何從建立醫院辨識標準流程、設計符合人因工程作業環境面與建構智能手術作業環境等層面,讓醫療院所有效建構安全手術環境,建構臨床醫護輔助小幫手。
文/黃冠凱‧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醫務行政室
這些年來政府與台灣病人安全推廣同好會 Taiwan Patient Safety Culture Club(簡稱病安同好會或 TPSCC)致力推動病人安全觀念,讓各層級醫療院所積極建構病人安全就醫環境,同時也成為臨床醫護作業一大重點;整個臨床醫療過程需要民眾與病人共同參與,並且由臨床醫護人員、病人與醫療科技等進行相關確認,才能讓醫療疏失風險降到最低。
[ 推薦閱讀:醫療照護資料整合,建立數據共享平台 ]
因此本文探討如何從這次「搞錯病人與開錯刀」的醫療疏失事件進行相關探討,並且分成「建立醫院辨識標準流程」、設計符合「人因工程」作業環境與「建構智能手術作業環境」進行相關層面深入探討,讓醫療各層級院所,對於「如何建立安全手術環境」能有所了解相對應把關原則,才能有效建構符合病人安全就醫環境,讓醫療疏失機率降到最低。
建立醫院辨識標準流程
從這次南部某地區醫院發生「搞錯病人與開錯刀」醫療疏失,可以得知醫院臨床作業流程從(1)通知護理站;(2)傳送病人流程;(3)手術室接收病人;(4)麻醉手術前與(5)Time-out 前確認作業,沒有落實相關「3 讀 5 對」步驟,因此發生起司理論(Swiss Cheese Model)的系統性與連續性錯誤事件。
因此如何建立醫院辨識標準流程,則需要從 4 個層面進行相關探討:
1. 落實病人身份辨識流程:
從病人門診、急診、住院、檢查(驗)與手術等流程,都要落實進行病人相關基本資料(姓名、生日、身份證字號、性別與病床號等)進行資料辨識驗證。
2. 改善臨床醫護人員溝通環境:
建立臨床醫護人員「對等關係」溝通環境,並且落實相關交班工作,讓醫護人員都知道病人身份、狀況與實際臨床照護需求。
3. 落實日常醫護人員培訓機制:
透過醫療品質課程與人員在職訓練,列入臨床醫護人員必修課程,並且藉由不定期以病人為焦點之查證方式(Patient Focus Method,PFM)機制,藉由現場查證病人照護流程,讓臨床醫護人員能對於照護安全環境建立正確觀念。
4. 建構病人辨識系統:
透過系統輔助能進行病人資料多次確認,可以藉由病人手環與臨床系統等協助辨識病人身份。
設計符合「人因工程」作業環境
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可以從生理、心理、生物學與工程等基礎,以「人」為系統核心價值進行「工作」、「環境」與「設備」互動關鍵因素結合,並且進行「介面」、「流程」與「工作空間」等層面設計出適合「人」的視覺化、並且符合人體工學進行相對應系統設計。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因此我們可以設計符合「人因工程」手術作業環境,透過系統介面與表單欄位配置、顏色管理進行「提示」與「確認」動作,並且針對臨床流程步驟都有「錯誤預防」與「回饋」提醒與確認機制,最後藉由系統設計與智慧科技應用進行人臉識別與手環等進行病人識別與位置定位,來建構病人識別安全性與正確性機制。
建構「智能手術」作業環境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數據指出,全球每年約有 2.34 億人口在施行大型手術,因此相當於每25個人中有1個人會到醫療院所進行手術,因此如何藉由「智能手術」作業環境,降低整個錯誤發生是很重要議題,我們可以從3個層面進行重點說明:
1. 手術辨識系統:
藉由智能手機或平板等設備透過病人配戴手圈的條碼進行辨識,並且將(1)通知護理站;(2)傳送病人流程;(3)手術室接收病人;(4)麻醉手術前與(5)Time-out 前確認作業等步驟,利用系統檢核機制,進行病人辨識,並且藉由投影設備呈現於螢幕進行雙重機制核對,落實「3 讀 5 對」步驟。
[ 閱讀所有 黃冠凱 的文章 ]
2. 智慧手術排程:
透過臨床醫護人員數據建構智慧手術排程,讓臨床醫護人員可以掌握每日病人動態與建立相對應檢查表,讓手術室人員能藉由「系統提示」與「檢查表」,進行病人手術相關動態與身份確認掌握。
3. 手術語音輸入與生成式系統:
藉由臨床醫護人員透過聲音輸入,進行語音即時辨識,並且自動帶入內容到手術資訊系統畫面,藉由生成式技術,讓相關手術資料進行病歷產出,最後則由臨床醫護人員進行最後編修與確認。
總結,如何打造安全手術環境,建構醫護輔助小幫手,則需要從「建立醫院辨識標準流程」、設計符合「人因工程」作業環境與建構「智能手術」作業環境三個層面進行著手,並且政府要與全國衛生局要將醫院督導考結合「病人安全輔導訪查」,才能讓醫療院所臨床作業環境符合病人安全就醫環境。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