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永續碳管理平台 整合各單位提供整體服務
為了協助國內中小企業渡過 ESG 衝擊,工研院亦自行開發了一套永續碳管理平台(Carbon Management)。
文/林呈欣
工研院扮演著臺灣產業發展的創新引擎,帶動一波波產業發展,並協助臺灣從科技的追隨者到創新者,在每個產業轉型發展的轉捩點,都有工研院的角色與貢獻。
聚焦六大永續發展面向
工研院面對下個 50 年的挑戰,工研院呼應聯合國「2030 永續發展目標」(SDGs) 之國際共同目標方向,於 2022 年設置工研院「永續發展指導委員會」及「永續發展委員會」,宣示落實永續發展策略藍圖、願景與目標,聚焦六大永續發展面向:「科技研發」、「產業推動」、「社會公益」、「人才培育」、「友善職場」及「淨零永續環境」,將 SDGs 的精神融入於組織文化與同仁日常工作,期使工研院在長期推動科技研發與永續發展相關任務下,邁向永續經營並接軌國際。
為了因應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工研院也透過「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期許以跨領域整合產業的創新研究,規劃出專屬於台灣的 2050 淨零碳排策略藍圖,不但與國際同步,更要全面提升全球競爭力,掌握零碳排放的新商機。
[ 推薦閱讀:碳管理系統初探 – 精誠 Carbon EnVision ]
要進一步了解工研院的永續碳管理(Carbon Management)平台,可以從工研院目前正在撰寫第一本永續報告書來看起。從永續策略藍圖發想,以實踐 SDGs 及 ESG 框架下呈現工研院以科研機構在誠信治理、人才資本、環境永續、與社會影響等方面,揭露工研院在永續經營與發展的投入及成果,以回應利害關係人需求並供工研院所面對各界利害關係人來參考。工研院現今已完成主要院區的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展望未來,工研院將秉持永續經營,持續深化永續文化與實踐,期以 SDGs 邁向永續、接軌國際、帶動產業並創造社會價值。
扮演智庫與產業協助角色
工研院是 6,000 人團隊,不同於一般僅提供組織碳盤查、產品碳足跡的碳管理系統。工研院也扮演政府各部會的智庫,服務許多政府單位,像是環境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能源署、中小企業及新創署及國際貿易署,工研院可以一起協同政府各單位來一起服務各種規模的企業,提供政府的各種資源與資訊,來協助企業了解政府未來法令以及施政的走向,像是氣候變遷因應法與國內未來碳費徵收,以及綠色供應鏈管理中,企業該如何調整因應。
工研院的永續碳管理(Carbon Management)平台,搭配全院各單位來提供碳管理的解方的一站式服務,來一起服務業者。由產科國際所來提供國際趨勢、法規與訊息。為了掌握製程當中的所有碳排放數據來進行碳管理。除了由機械所的智慧工廠來協助,掌握製程當中、冰水主機等的電力等能源的使用量,由感測中心提供數位轉型,以便用 AI 的智慧分析現有資料庫排放熱點,接著進行各種決策,像是更換設備、由材化所支援來支援產品研發流程的精進,像是前處理技術,並檢視現有購買原料的碳排放量,以便來改用低碳排放量的原料,甚至採用回收原料,並透過工研院的技術研發支援,來教導相關部門透過開發機器來更有效地分選及回收原料。最後則由量測中心更提供更快和更有效率的數位查證服務,以利解業者長期為查證衍生之時效問題。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工研院的整合服務,提供大型企業以授權企業來使用永續碳管理(Carbon Management)平台的 Source Code,然後企業來自行開發與企業自身系統的連結。工研院也協助中小型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來管理企業內部碳排放等數據來進行決策與管理。
初探工研院碳管理平台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成為各產業各公司一致的目標,公司思考並找到符合公司整體的綠色競爭力與商業模式,並且持續與供應鏈進行溝通。愈大型企業更適合採用工研院永續碳管理平台。大型企業透過工研院永續碳管理平台來做好綠色供應鏈的範疇三管理與決策,也可以此平台來引導供應鏈因應調整與做好碳管理。可以帶動沒有太多資源的供應鏈中的小型企業能夠將其 ERP、EMS 系統連結並配合大型企業。
碳排放除了企業自身的範疇一與範疇二之外,也開始往範疇三的 15 類別進行追溯,往上游與下游去追蹤碳排放資訊。工研院有龐大的服務團隊,可以來服務一個員工人數有幾萬人的跨國銀行,要追蹤範疇三的「員工通勤」碳排放來做好企業碳中和的各種決策。銀行除了發放問卷來詢問各地員工來收集活動數據之外,永續碳管理(Carbon Management)平台與政府的最新係數資料庫連結,可以依照辦公室所在地,來提供每個年度的國內、世界各國的最新最正確的排放係數,除了讓公司獲得最新數據來進行管理,也可以公司在台灣當地來控管整體碳排放數據品質,也讓第三方查證能夠快速和正確查證。
如果從產品全生命週期的過程來一起考量企業的綠色競爭力。企業不只考量在生產製造過程可以更加節省能源,從製程當中來省電與減碳之外,還要在產品研發設計過程就來檢視材料碳排數據對整體碳排放量影響很大,碳排資訊不只有購買材料的碳排放資訊,也要收集回收材料的碳排放資訊。許多國際品牌要求各國供應商,要添加包括回收塑膠材料,並且要求供應商透過資訊系統來證明回收材料的過程。除了考慮到採用無害化材料物質,也不能夠拿新材料來充當回收材料,也需要證明這過程都是無誤,工研院永續碳管理(Carbon Management)平台也同步思考研發如何能夠協助業者進行回收過程的完整紀錄並數位化。另外要做好循環經濟,讓原料使用減量與循環再利用資源,也可以減少運輸的碳排放量。
另外,工研院協助大型企業訂定綠色採購規章,與企業營運與企業文化相結合,來採購低碳環保材料與做到整體減碳。
當大型企業對供應鏈上下游進行綠色採購,需要確認物料的碳排係數的正確性,工研院永續碳管理平台可以協助大型企業將供應鏈企業將這些物料的排放係數資料集中管理,並串連在一起,也可以讓供應鏈中各企業共享來使用正確的排放係數,大型企業也可以透過此平台來管理好各供應鏈廠商提供的產品碳排放數據,大型企業也可以透過此平台來協助各供應鏈廠商改善製程。
雷達圖上的五個面向評比
本系列文章將以雷達圖上的五個面向上進行初探評估,會以「佳/☆☆☆:好/☆☆:普/☆」三種級別來進行量化呈現。
工研院永續碳管理(Carbon Management)平台在雷達圖上的五個面向依序是:
- 合規性:☆☆☆
● 提供國內的各式本土化排放係數,以連結環境部碳足跡資訊網,與提供國外資料庫碳足跡係數咨詢。
● 工研院提供循環經濟(工業循環與生物循環)中物料取得與製造的諮詢。例如提供產品化諮詢,以生物來製造染料。
● 工研院產發國際所來提供國際趨勢、法規與訊息。也提供政府與產業界之間的橋樑。
- 操作易用性:☆☆
● 工研院永續碳管理平台的操作使用習慣,接近環境部產品碳足跡資訊網。
- 符合台灣本土化需求:☆☆☆
● 完整提供台灣當地的碳排放係數。其中產品碳足跡計算,有超過一萬筆本土係數資料,並且橫跨近 20 種產業類別。
● 平台提供整合介面,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範疇一至範疇三的資料收集。
● 平台提供熱點搜尋來協助製造業在廠務、發展新製造技術與進行節能,像是辦公室主機與製程馬達的節能。
● 工研院各機構提供技術創新來供業界諮詢。提供能源來源的技術支援,配合能源低碳化與前瞻能源(地熱、海洋能、氫能)。還有提供碳捕捉技術與再利用(CCU 與 CCUS)技術支援;與將多餘電力儲存在電池或者在氫。
● 工研院提供業界諮詢與觀念調整。
- 碳管理系統是否有完整模組:☆☆☆
● 一站式服務工具「永續碳管理平台」。涵蓋「產品碳足跡計算」與「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兩大計算模組。具備盤查計算、資料庫以及綠色設計三大核心功能。
● 工研院永續碳管理(Carbon Management)平台提供 API 來收集企業內部的 ERP、MES 等系統,整合收集活動數據。
● 可收集來自企業以外屬於範疇三,來自各家供應商所提供的係數與該供應商的組織碳盤查的資料。
- 價格與整體擁有成本:☆☆
● 平台使用比較貴,一分錢一分貨。建立 CP 值比較時,建議可以同時考量碳管理平台與工研院整體創新技術服務。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