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擁抱區塊鏈 奠定未來營運基石
區塊鏈應用正蓬勃發展中,企業不應還抱持觀望的態度,建議可從與公司業務相關的數位轉型議題進行嘗試。
採訪/施鑫澤 文/林裕洋 刊期/2021.03
採用密碼學技術的比特幣,自2008年首度於中本聰的論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出現之後,在短短數年之內帶動全球積極投入發展虛擬貨幣的風潮,如泰達幣(USDT)、以太幣(ETH)、萊特幣(LTC)等等。而前述虛擬貨幣背後使用的區塊鏈技術,其具備可用來記錄交易、追蹤資產與建立信任的不可變共用分類帳等特性,也吸引全球各方關注與投入發展,目前更已應用於眾多領域之中。
儘管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可解決傳統貨幣交易上的限制,許多商家也私下接受此種付款機制,只是其價格波動過大的問題,讓不少人難以接受擔任法定貨幣的角色。如比特幣在2021年1月3日突破340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但隔天卻又崩跌17%,且隨即漲回3萬大關,背後隱藏著嚴重資安風險與泡沫化危機。即便美國聯邦貨幣監理辦公室(the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OCC)已公告,美國國有銀行與聯邦金融機構可合法使用區塊鏈與穩定幣進行帳務清算以及驗證支付,但多數業者仍然對此類暴漲暴跌的虛擬貨幣抱持觀望態度。
[ 下載 2020-21 CIO大調查報告,掌握最新企業IT導入趨勢 ]
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區塊鏈創新實驗室執行長陳恭說,過去由於虛擬貨幣的價格波動太高,很難當作主要的價值儲存媒介。但近來,隨著與美元掛夠的穩定幣問世之後,逐漸讓人感覺到使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穩定幣的可能性。此外,區塊鏈在企業端的應用,隨著智能合約技術的出現,正開啟更多元化應用的可能性。
區塊鏈金融應用實驗室 鎖定四大研究項目
為因應數位金融環境變化,協助金融保險產業永續健全發展,以及擴大回饋社會造福產業的心,國立政治大學在勤業眾信(Deloitte)、安永(EY)、安侯建業(KPMG)與資誠(PwC)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鼎力協助下,於2016年11月1日成立「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此研究中心彙整全校資訊統計、金融財務、保險會計與創新智財等專長之優秀師資及研究陣容,以及國際金融科技專業諮詢顧問團隊,成為全國最具特色的金融科技創新研究發展基地,希望能協助國內金融業與金融科技產業之創新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致力推動各項金融科技創新服務與商品之研發,鼓勵跨院、跨校優秀研究人員對提升金融服務技術、商品創新、產業發展政策與監理法規開放等議題進行專題研究,並依相關主題設立各創新應用實驗室,如金融科技監理沙盒創新實驗室、智能合約應用實驗室、數位理財與人工智慧應用實驗室、保險科技(InsurTech)應用實驗室、區塊鏈金融應用實驗室、行動支付與物聯網應用實驗室、大數據分析應用實驗室、群眾募資與P2P應用實驗室、智慧資產與專利創新應用實驗室,作為金融科技實務應用之前導與探測,並強化產學合作,協助新創公司之成立。
陳恭表示,因應創新金融科技蓬勃發展,政治大學與很多的政府機構與民營公司都有深入合作。如在開放銀行風潮下,我們與財金公司配合金管會開放銀行政策,共同推動建立台灣開放銀行Open API平台,協助鏈結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服務業者,提供更多元、客製化的金融服務。至於成立區塊鏈金融應用實驗室的研究項目有四項,分別是企業區塊鏈核心技術(隱私強化技術、高效能共識演算法、智能合約工具)、以區塊鏈打造可信賴的資料共享設施、結合區塊鏈與FIDO標準的eKYC機制 、基於區塊鏈的資產代幣化(AssetTokenization)平台。
穩定幣問世 提升虛擬貨幣地位
前面提到,採用加密技術的虛擬貨幣,其價格相較於眾所週知的各種法定貨幣,在短時間的價格變動極大,儼然成為許多投資者眼中的最佳標地,但也難以承擔法定貨幣的價值儲存角色。為此,目前有不少中心化機構開始推出穩定幣,模擬市面上常見的美元、歐元等法定貨幣或黃金的的價值, 提供1:1 法幣儲存的擔保,用戶可以法幣向托管機構或第三方購買。
穩定幣問世,對於加速推動虛擬貨幣成為法定貨幣,帶來極大幫助。不過,由於穩定幣的發行機構,仍然要承擔加密貨幣變動的巨大變動,所以對於多數銀行而言仍然是極大的風險。所以有不少機構推出自家的數位貨幣,如J.P. Morgan (摩根大通)發行的JPM Coin,運行在由摩根大通與EthLab共同開發基於以太坊之上的私有鏈- Quorum,支援銀行間的支付清算應用。
[CIO都在讀: AI最常見的應用有哪些? ]
[CIO都在讀: 10個數位轉型成功案例 ]
[CIO都在讀: 所有企業都想要的12種CIO技能 ]
陳恭指出,JPM Coin是介於實體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數位貨幣,同樣採取區塊鏈技術,屬於摩根大通為和合作夥伴建立的企業級安全區塊鏈解決方案。這種模式與穩定幣的概念類似,用戶可將現金將存入銀行以換取代幣,然後可以通過分散式帳本轉移,讓收款人可至摩根大通兌換代幣,以換取等值的現金,這算是實體金融機構接觸虛擬幣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智能合約平台 區塊鏈應用大爆發
區塊鏈技術發展多年,至今雖然尚且沒有出現如許多專家機構預測,出現大爆發性的應用。但是隨著穩定幣問世,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DeFi)的智能合約平台,如運用以太坊技術的加密資產、金融類智能合約以及協議出現,其主打可讓資產、智能合約以及協議,能夠依照不同應用情景組合,所以也有貨幣樂高的稱呼,也順利帶動區塊鏈技術應用鏈的蓬勃發展。
由於很多國際貿易、跨國組織之間的交易,本身就是屬於點對點之間的交易,只是很多交易資訊仍然仰賴紙本化,若能改用數位化完成,有助於提升彼此之間的效能。只是傳統數位化機制很容易有被竄改的風險,此時若能運用智能合約平台,運用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竄改、分散式儲存機制,正好能解決彼此之間最擔心的被竄改問題,讓數位轉型的最後一哩路順利推動。
「傳統金融服務非常仰賴金融機構扮演中心的角色,許多國際貿易之間原本沒有中介單位,只要兩者之間同意就能完成,所以非常適合引進智能合約平台,快速達成數位化。」陳恭解釋:「由於不同產業之間的法規不同,在符合政府監管的前提下,目前常見應用模式都屬於同產業之間的應用,如金融與金融、物流與物流等。可預期相關效益出現之後,應該會有跨產業之間的應用出現,整體而言相當令人期待。」
促成電子病歷交換與跨業分享 區塊鏈立大功
台灣醫療品質、健保制度享譽全球,讓民眾只需要每個月繳納健保費用,以及支付定額的醫療費用,即能享有國際級的醫療品質。由於早期病歷資料都是紙本方式保存,且跨院之間難以共享,為避免醫療資源浪費,以及為病患提供更佳的醫療服務,2013年前衛福部已成立「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期望打破醫療機構之間資訊傳遞障礙。在鼓勵與法規等雙管齊下,至今已有全台灣 400 多家醫院、 6,000 家診所等,加入(約 30%),讓電子病歷的傳遞可以不再仰賴紙本。
藉由跨醫療院所間的資訊共享,可有效提升照護品質,由於大多數醫院病歷都已完成數位化,只是跨醫療機構之間的資料互通狀況並不好。因為電子病歷要能夠跨院流通,在符合個資法要求下必須先取得病患的授權,只是多數醫院的電子病歷調閱同意書,仍然是採用紙本作業。因此,當民眾在不同醫院就診、轉診,都必須簽署紙本同意書後,才能從其他醫療機構調閱的病例資料。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LINE,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陳恭說,為解決此類問題,我們參與醫療照護資料分享與同意書數位化的區塊鏈實驗計畫,透過區塊鏈技術將授權紀錄寫入智能合約,除可防止被竄改之外,也可即時分享給參與的機構。如此一來,醫療照護人員可查詢民眾分享的資料與授權紀錄,並即時取得所需之共享資料,以提升照護品質。目前已經有台北市聯合醫院、亞東醫院、萬芳醫院、三總醫院、連江縣立醫院等醫院與眾多診所參與實驗。
另外,為政治大學區塊鏈實驗室也與國泰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 中國人壽、富邦人壽 / 產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7 家 ) 台北 / 淡水馬偕、雙和醫院等合作,同樣運用智能合約發展保險理賠服務,讓民眾可用手機 App 申請保險理賠用文 件,可大幅省下申請流程與時間。
因應區塊鏈蓬勃發展,國家高速網路中心也建置符合高標準隱私保護之區塊鏈證書檢測平台,讓有意投入區塊鏈應用領域的團隊申請使用。該技術平台採用以太坊作為底層區塊鏈技術,目前使用 PoA(proof of authority)權威證明,相較於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較能提升產出區塊效率,且不需花費合約執行成本,具有不可竄改性、便利性、隱私性等三大特性。
陳恭認為,區塊鏈與企業競爭力息息相關,更是推動的數位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不應對此仍抱持觀望的態度,建議可從與公司業務相關的數位轉型議題去進行嘗試。雖然有人認為加入公共鏈要負擔交易成本,但因為可省去自行建置平台的成本與時間,也能在最短時間進行概念驗證,其實也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