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金融CIO高峰會夏季場
區塊鏈的原型就是它是比特幣的共享帳簿,所有交易記錄以區塊鏈形式存放在其網路中的每個節點。其提供多方之間的可信賴共享帳本,支援點對點交易,能「免除中間人」所需的交易成本。過去TCP/IP的應用潛力在於打造連接網,HTTP/HTML則造資訊網,Web 2.0 及行動則打造關係網,至於區塊鏈的應用潛在則在打造價值網,但以目前來看,其實現的時機尚未來臨。
文/曹乙帆
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恭剖析指出,區塊鏈技術具備密碼學保護交易安全、內容不可竄改、化幣化(Tokenization)的價值交換、非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的管理,以及分散但資料同步等五大特性。原則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需要時間、漸次發展落地。根據Gartner指出,該技術應用發展階段會先在2020年以「受區塊鏈啟發」(Blockchain-inspired)應用形式開始發展,最終在2030年達到實現AIoT的增加型區塊鏈應用(Enhanced Blockchain)。在2020年到2030年之間則發展成支援代碼化及無中心化的完善型區塊鏈(Blockchain Complete)。
數位化可說是數位經濟的第一步,但除此之外還需要更多基礎設施,透過區塊鏈信任技術的可驗證資料交換即為關鍵設施之一。然而數位經濟一直存在多方協作間的信任議題,亦即彼此不完全信任的多方,要如何產生信任,並運用科技降低信任成本。如今數位時代下的跨機構協作是數位但中心化,是紙本但非中心化,例如當前所有銀行透過中心化的中介機構(財金公司)進行交易。對此,區塊鏈便成為最佳的信任基礎設施,各機構的區塊鏈內容會自動同步,其透明度會帶來信任。
目前最代表性的區塊鏈可驗證資料交換案例包括電子病歷交換及金融函證區塊鏈網路。如今各大醫院都已依據醫療機構電子病歷(EMR)製作及管理辦法發展了內部的電子病歷,衛服部也建立了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2017年5月,衛福部推動「有效運用區塊鏈技術於健康醫療照護之策略研究」計畫,以區塊鏈技術強化EEC。接著2018年6月25日啟動「健康福祉整合照護示範場域推動計畫」,全面開啟用手機(區塊鏈憑證)授權就醫資料時代。
再就金融函證區塊鏈網路來說,其會將函查與函覆的紀錄以交易寫入區塊鏈存證,函證內容的電子簽章以交易寫入區塊鏈,函證本身以鏈外安全通道加密傳遞,透過區塊鏈鏈存證與查證。基本上,金融函證與EMR授權採用了共同模式,亦即交易紀錄上鏈、資料存證上鏈,以及資料分散儲存及傳遞。
陳恭總結幾項要點指出,首先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有不同階段,同時目前皆以受區塊鏈啟發應用為主,其中可驗證資料交換是典型的受區塊鏈啟發應用。當前台灣本地的代表案例就屬電子病歷交換/申請及金融函證。值得注意的是,代碼化(Tokenization)將成下一波的主要應用,而非(去)中心化則成為更複雜的議題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