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ICT 打造智慧醫療新典範
醫療業在智慧醫療與AI發展下有許多新舊挑戰需要克服,如何有效因應、進行正確的佈局與規劃,在在考驗著醫療院所資訊決策者的智慧,也需要有來自各領域的眾多專家分享真知灼見。
一位身居電子五哥的領導人曾說,智慧醫療將是臺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讓人不禁對於臺灣智慧醫療的發展寄予厚望。
事實上,智慧醫療之所以各方關注的焦點,算是其來有自。據國發會所發佈的資料顯示,我國15~64歲青壯年人口已在2015年到達高峰後逐年減少,2017年時老年人口正式超過幼年人口,預估到了2029年、也就是8年之後,老年人口將是幼年人口的兩倍,是一個讓人看了會「頭皮發麻」的趨勢。
可想而知,隨著老年人口數量持續攀升,反觀醫師、護士和照護人員卻可能因低薪或過勞問題而一路短缺;所以假設整個結構不改變,醫療照顧系統唯有崩盤一途。想要遏阻崩盤的慘況發生,就必須倚靠智慧醫療,因為有了AI、自動化等數位科技的支持,就可望提升醫療照護的效能,有效解決人力旱象的難題。所以醫療智慧化對於各個醫療機構來說,已是勢在必行、不得不然的命題。
[ 下載 2020-21 CIO大調查報告,掌握最新企業IT導入趨勢 ]
尤其隨著COVID-19疫情肆虐,使得遠距醫療、零接觸醫療成躍為醫療業界的新常態,背後自然也需要仰賴醫療科技的支撐,對於智慧醫療產生了推波助瀾的力量。
不可諱言,儘管智慧醫療對於醫療照護上可說助益甚大,甚至已儼然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浪潮,但談到智慧醫療應用的推動,絕對不是一帆風順、全無阻礙的,而且大部份的阻礙並不是來自技術、而是源自其他構面,舉凡財務壓力、ROI不明確、隱私權考量、法規限制…等等,都有賴尋求突破。
總之,醫療產業在智慧醫療與人工智慧趨勢發展下,依然有許多新舊挑戰需要克服,如何有效因應、進行正確的佈局與規劃,在在考驗著醫療院所資訊決策者的智慧,也確實需要有來自各領域的眾多專家分享真知灼見,協助醫療CIO們掌握正確方向。
[CIO都在讀: 導入微服務重構現代化HIS架構 ]
誠如《CIO IT經理人雜誌》總編輯林振輝所言,藉由數位科技整合醫療的知識和資料,進而實現AI輔助醫療,本來就是個極為燒腦的命題,亟待有經驗的過來人醍醐灌頂、讓醫療CIO們茅塞頓開。
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則認為,縱使醫界面對的挑戰不少,但不可否認,智慧醫療依然是未來無可避免的大趨勢;他特別點出資料處理的安全性,在智慧醫療的發展過程中將會是十分重要的課題,需要優先思索解決之道。
未來醫療資料交換 將依循FHIR架構
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提及當前備受關注的疫苗護照議題。他指出,現今包括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世界經濟論壇、歐盟、世界衛生組織(WHO)都在推動疫苗護照,衛福部決定將遵循WHO的疫苗護照架構,其定義的資料內容有三層,一是資料層,二、三分別是國際金鑰層、國內金鑰層,WHO僅負責國際金鑰,國內金鑰由各國進行認證;國內醫院的HIS系統成熟,資料層已無問題,加上有醫事人員憑證、醫事機構憑證,國內金鑰層也無問題,故以臺灣目前的資訊基礎建設而言,應可妥善處理疫苗護照問題。
龐一鳴不忘提醒,上述提到的三層僅是資料內容,另需資料交換架構,基本上歐盟和WHO都傾向採用FHIR架構,臺灣也將依循這個標準走,這意謂原本我國採用的 HL7 CDA 架構需要有所改變。衛福部內部已取得共識,未來要推新的資料交換標準,就會走FHIR架構。
(文/明雲青)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