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瞭解企業資料服務(18/24)
文/葉宏謨

台灣是個堅韌小島,每個人都努力工作,從大企業到中小微企業都可以看到蓬勃的生機。台灣的中小微企業佔98%以上,且幾乎都是供應鏈的成員。如果順應這一波ESG的風潮,讓中小微企業都能數位轉型,所有中小微企業透過企業雲平台(ECP, Enterprise Cloud Platform)變成一個緊密連結的虛擬大企業,不但有規模經濟的效果,也能發揮企業家精神。就算再過五十年,台灣仍然是朝氣蓬勃,充滿生命力。
五十年前
五十年前,筆者認識一位20來歲的女生自己開了家小貿易公司外銷太陽眼鏡。那時大部份的工廠都不懂英文,這女孩每年兩次提著樣品箱到美國、加拿大、歐洲拜訪客戶,接到訂單後再下單給南部的工廠開模、打樣、生產。有一年好萊塢電影「蝙蝠俠」大賣,那女孩接到蝙蝠俠太陽眼鏡好幾個貨櫃的大訂單,她下單給鏡框廠、鏡片廠、吊牌廠,請他們分別把各自產品送到村子裡的每個家庭,就在客廳完成即將在歐美高檔百貨公司上架的產品。出貨時貨櫃車就停在村子口,裝櫃後立刻送到港口出貨。1970年代的台灣,没有手機,也没有個人電腦(PC),客廳即工廠,多美好的年代!
五十年後
以NEO SOA-ERP為基礎的企業雲平台ECP(Enterprise Cloud Platform)能整合不同ERP系統的資料,讓供應鏈成員不必重複輸入資料。設想貿易公司建立了ECP,國外客戶可直接上網下訂單,或從他們的ERP系統將訂單轉入ECP。貿易公司每天執行材料需求計劃(MRP),產生計劃訂單(Planned Order)和變更已發採購單的行動訊息(Action Message),對象包括裝配廠、鏡框廠、鏡片廠、和吊牌廠,以及鏡框廠上游的鏡腳廠(Temple)、鼻墊(Nose Pad)廠、和鉸鏈(Hinge)廠。利用ECP隨時發訊息溝通協調所有工廠,讓他們知道每一批貨的裝櫃日期、船期、出口日期等細節,也讓每個人都知道所有工廠應該出貨給下游工廠的日期,每個人都能從手機隨時查到最新資料,並發布需要協調的訊息。若工廠想了解ECP提出的數量和交期是怎麼算出來的,則可以用語音從手機詢問ECP。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在ECP,國外客戶可上傳眼鏡樣品3D圖,包括造型、尺寸和顏色。台灣設計的產品也發布在ECP供國外客戶選擇下單。ECP建立了各種族的臉型,客戶也能匯入各種臉型照片,都能套入各產品的3D圖。國外客戶不必來台灣,貿易商也不用提著樣品箱周遊列國,透過視訊隨時都能見面開會。
利用ECP,不論是客戶或工廠,都能在手機或平板完成所有的工作。
雖然已經過了五十年
供應鏈的最上游(物流角度)仍然有許多微企業或家庭式的小工廠,没有ERP系統,頂多使用微軟的Office,從Email收到客戶(即下游工廠)訂單或上網查詢再輸入Excel,將客戶通訊資料或重要材料庫存記錄在Excel中人工維護。由於ESG已經是全世界的潮流,碳足跡盤查擴及供應鏈的最上游,這些原本不需要ERP系統的微企業也被迫使用雲端ECP的ESG碳盤查系統,來向數十家客戶回報碳排放資料。這些微企業利用手機回報ECP自動算好的ESG資料,漸漸發現ECP也有銷售應用程式,可以看到客戶發來的訂單,不需要上網查詢再輸入Excel。ECP也有庫存應用程式,可以建立材料庫存。ECP的MRP應用程式可以從訂單判斷材料何時應補充,ECP的會計應用程式可以算出每個月的收入和盈餘,還有很多有用的應用程式,而且只需要一支手機就能搞定。於是微企業開始訂閱ECP的應用程式,完成了數位轉型。
[ 閱讀更多 【全面瞭解企業資料服務】系列文章 ]
台灣的中小微企業佔98%以上,且幾乎都是供應鏈的成員。如果順應這一波ESG的風潮,讓中小微企業都能數位轉型,所有中小微企業透過企業雲平台(ECP)變成一個緊密連結的虛擬大企業,不但有規模經濟的效果,也能發揮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因為大家都是老闆。就算再過五十年,台灣仍然是朝氣蓬勃,充滿生命力。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