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把思緒回到 2017 年:AlphGo 擊敗人類棋王,史稱「AI 人工智慧元年」;再快轉這五年:COVID-19 疫情、淨零碳排、通膨壓力、供應鏈短缺、大離職潮、中美貿易科技戰、俄烏衝突、地緣政治….。五年來,世界局勢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何種產業,不論中小企業、上市櫃公司、或是世界 500 強….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強烈衝擊與巨大挑戰,幾乎無一倖免。
[ 2022年度CIO大調查報告下載 ]
五年的時間,對於企業 AI 人工智慧的導入及應用而言,已從激情到冷靜,從疑慮到落地,或許正好是理性檢視與驗證的時刻。
今天,我們就從麥肯錫顧問公司在 2021 年針對 AI 人工智慧在企業應用場景的一項調查報告開始談起。
麥肯錫 2021 企業 AI 人工智慧應用報告
除了居家上班和線上學習已成為新常態之外,COVID-19 疫情對於企業導入及應用 AI 人工智慧,是否產生任何影響與變化?這就是麥肯錫顧問公司在 2021 年進行的 “The State of AI in 2021” 這項研究調查想要探索的答案。
調查期間是 2021 年 5 月中到 6 月底之間進行,讓我們先看看下列幾點發現:
- 56% 的受訪企業回覆至少採用了一項 AI 應用。增長幅度最大的國家是中國、中東和北非等新興經濟體。
- 57% 受訪企業的 AI 採用率高於 2020 年的 45%,以亞太地區尤其是印度公司的採用率最高。
- 最常見的企業 AI 應用是:服務流程優化(27%)、以 AI 增強產品功能 (22%)、客服中心自動化 (22%)、產品功能優化 (20%)、預測性服務 (18%)、客戶服務數據分析 (17%)、開發 AI 功能的新產品 (17%)、顧客區隔 (16%)、風險模型分析 (16%)、詐欺與債務分析(14%)
- 有 27% 的受訪者回覆,AI 可為其企業提升至少 5% 的稅前盈餘 (EBIT),相較於上一年度只有 20% 的受訪者增長更多。。
- AI 為企業節省的成本效益非常顯著,其中在產品和服務開發、行銷和銷售以及戰略的成本變化最為明顯。
- 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將會在未來三年持續投資 AI 於企業相關應用。
- 導入 AI 相對優異的企業有高達 20% 的稅前盈餘來自於 AI 的影響。
- 積極導入 AI 的企業,會產生更好的經營績效,也會有更優異的管理。不論是在核心的架構,或者在資料的使用,模型的建立,工具的導入,使用者的賦能…等,都會產生比較好的成效。
- 積極導入 AI 的企業,在很多計畫的管理是更可預測的,在資源運用上會更有效率。
- 有 64% 更積極導入 AI 的企業大量運用雲端或混合雲的形式建構其 AI 企業應用環境。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麥肯錫的這份調查報告的結論,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這五年來已經驗證:AI 能為企業提升的經營成效與財務貢獻是非常顯著的,善用 AI 的企業能有效提升其競爭優勢。
AI 已成為企業市場的重要趨勢,更是企業數位轉型過程中的核心引擎。
三檔超越 S&P500 大盤的 AI 人工智慧 ETF
接著我們就來看看,AI 企業應用市場有何投資標的可以選擇。
由於提供 AI 人工智慧相關業務的國內外公司非常多,這幾年也有許多專注於投資 AI 人工智慧相關科技與應用的主題式 ETF 基金,我們僅介紹自 2017 至 2022 這 5 年績效勝過 S&P500 大盤指數(成長 94.26%) 的 的 3 檔國外 ETF。
圖:5 年績效勝過 S&P500 大盤的 3 檔 AI 人工智慧 ETF
1. ROBO Global Robotics & Automation Index ETF (ROBO)
ROBO 算是最老牌的人工智慧相關 ETF,早在 2017 人工智慧元年前的 2013 年就成立了。ROBO 主要追蹤的是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以機器人、自動化類的公司為主。 總共有 83 檔持股,較偏重於工業、科技及醫療照護三大領域。
前三大持股分別是:專注於醫療院所智慧通訊應用系統的 Vocera 公司(代號 VCRA)、遠程心電圖裝置供應商 iRythm Technology 公司(代號 IRTC)、日本的機電整合設備 Harmonic Drive Systems 公司(代號 6324 JP)。自 2017 年至今 (2022年2月)已成長 110.4%。
2. Global X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Technology ETF (AIQ)
AIQ 成立於 2018 年,將至少 80% 的總資產投資於人工智慧指數的證券,AIQ 基金所追蹤之指數為 Indxx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Big Data Index,以投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相關軟硬體及平台公司為主。
AIQ 總共有 86 檔持股,常見的 ICT 大公司很多都涵蓋在其持股清單,前三大持股分別是:Nvidia 英偉達 (NVDA)、亞馬遜 (AMZN)、蘋果公司 (AAPL)。自 2018 成立以來,至今 (2022年2月)已成長 120.51%。
3. ARK Autonomous Technology & Robotics ETF (ARKQ)
以投資顛覆式創新科技成長股知名的基金經理人 Cathie Wood 雖然在今年遭遇市場重擊,但旗下的這檔 ARKQ 專注投資於:自主運輸、機器人與自動化、3D列印、儲能、太空探索等主題的高科技企業,還是在這 5 年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ARKQ 成立於 2014 年,投資的標的相對比較「大膽」,適合風險承受度比較高的投資人,其前三大持股分別是:電動車及自駕車代表企業特斯拉 (TSLA)、開發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平台的全球軟體公司 UniPath (PATH)、以及專門從事定向武器、無人系統、衛星通信、網路安全/戰爭微波電子學以及飛彈防禦訓練和戰鬥系統的 Kratos 公司 (KTOS)。從 2017 年至今 (2022年2月) 已成長 196.09%。
結語
我在最近授課的一門《數位轉型策略動態分析師》課堂上,提出了當前企業必須掌握的新科技,大致可歸納為 ABCDEFQ 幾個字母,分別代表的是:AI 人工智慧、Blockchain 區塊鏈、Cloud 雲端運算、Data 大數據、Edge 邊緣運算、Fintech 金融科技、Quantum 量子電腦。
各位應該可以發現,我並沒有將「元宇宙」 (Metaverse) 列在其中。主要的原因當然是目前元宇宙的內涵和範圍並不是那麼明確,仍然比較像是一個新興的「概念」而不是特定的「技術」 。
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雖然目前上市場對元宇宙的熱情高漲,吹捧很多,企業也表達出高度的興趣,不過由於時間還太短,還不夠驗證其是否真能對於企業的經營成效帶來實質的影響,仍有待時間與市場的考驗。
但我們卻已經可以看到 AI 確實已在各產業領域或企業經營管理的應用上,帶來了非常實質的影響,且對於企業在財務上的經營成果帶來了非常正面的效益。不論是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商店、行銷科技、金融科技、決策數據預測、風險分析評估….等等,AI 人工智慧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由麥肯錫在 2021 年疫情期間進行的這份調查報告,更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堅實的證據,了解到企業 AI 人工智慧的應用與導入的成熟度,顯然是未來企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更是主宰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有興趣投資 AI 相關趨勢主題的朋友,也可以多留意本文介紹幾檔 ETF 的持股公司,發掘更多 AI 趨勢的投資商機。(文/廖肇弘)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