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清華大學專注智慧製造的「人工智慧製造系統研究中心」(AIMS)與智慧製造跨院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學位學程(AIMS Fellows),專訪到康舒科技前總經理高青山,以視訊方式採訪導入工業3.5與生產線上 AI的應用過程。
採訪/施鑫澤 文/林裕洋
在美中貿易大戰延燒下,讓全球製造業版圖有快速變化。為避免受到高額關稅影響,不少台商選擇到越南、印尼、印度等東南亞國家設立生產基地,部分講求品質的高階產品,則選擇移回台灣生產。在政府三大政策鼓勵下,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申請返鄉投資金額已經突破1兆元,且金額還會持續增加。如全球電源供應器廠商康舒科技,便決定在新北市淡水總部打造全新的智慧工廠,預計2022年可正式啟用。
[ 下載 2020-21 CIO大調查報告,掌握製造業關鍵趨勢 ]
康舒科技前總經理高青山說,康舒科技不斷深耕台灣,除研發佈局外,淡水生產基地也持續的擴展中。「我們主要是因應市場發展需求,在考量成本的前提下,同步擴大在中國、菲律賓的投資。鑑於高階產品生產基地調配,康舒科技有必要提升淡水生產基地的生產能量,在考量企業長期發展下,我們決定打造全新的智慧工廠。」
打造智慧工廠 奠定企業營運基石
創立於1981年的康舒科技,一直謹守創新、和諧、超越的經營理念,並以客戶滿意為目的行事,經過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及客戶開拓,以電源管理技術為核心的康舒科技已成為眾多世界一級大廠的主要合作夥伴,並進入全球電源供應器產業的主要廠商之列。目前該公司現以臺灣為全球研發總部,在中國及美國亦設有專業研發團隊,配合市場趨勢及客戶需求進行不同的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加上多年累積的專業經驗,能針對客戶的需求提供客製化且品質穩定的電源供應器產品。
目前康舒科技的產品功率範圍,從數瓦特輸出到上萬瓦特輸出皆有涵蓋,應用範圍也非常廣,涵蓋資訊、通訊、消費電子、網路及工業等領域。目前康舒科技的製造基地,集中在亞洲的臺灣、中國及菲律賓三地,同時在北美、歐洲及中國大陸、日本等亞洲地區也都設有服務據點,以貼近客戶需求的方式提供多樣性的就近服務。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B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因應消費市場的變化,全球製造業都積極朝向智慧製造發展,有別於其他業者從修改原有生產線著手,康舒科技選擇打造全新智慧工廠的原因有二。首先,在市場需求量極大下,淡水生產基地沒有辦法停工,若選擇停工、升級產線,勢必會影響到現有訂單交期。其次,淡水生產基地產能幾乎已經滿載,若要將高階製造移回台灣,勢必要新建廠房。所以在考量整體因素下,康舒科技決定直接擴大投資,打造能夠迎合公司未來發展的智慧廠房。
高青山指出,從建廠房的角度來看,直接在新廠房引進各種資通訊技術,較容易實踐智慧工廠的願景。畢竟若要從舊廠房升級,有可能生產動線需要全部調整,屆時耗費時間、人力成本等,可能會比新工廠要貴上不少,加上也會影響訂單原本交期,因此在評估時間與效益,建置新智慧工廠反而會較容易。
此外,高青山表示,更重要的一點是作業流程與品質管控要維持與客戶原來的承諾,所以新廠的硬體設備更新要遵守原來的作業流程與品質管控來建置,才能獲得客戶持續信任。
參與 AIMS Fellows 學程 產學交流最佳場合
為推動AI創新研究中心計畫,科技部成立4個AI創新中心,其中清華大學專注智慧製造的「人工智慧製造系統研究中心」(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Research Center, AIMS)。除之外,清華大學也同步開設智慧製造跨院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學位學程(AIMS Fellows),將以人工智慧(AI)、統計 Big data(巨量資料/大數據)分析技術為核心,並結合產業界生管、品管等議題作為應用領域,為針對製造現場的特性、產業需求所設計的班別。
從總經理職位退休後,高青山便與康舒科技的研發部門同仁,共同參加智慧製造跨院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學位學程。該學程針對產業轉型的人才需求和研究問題,提供AI、Big data 分析、深度學習、決策最佳化、物聯網等智慧技術課程,並加強與產業實務面的結合,讓高階主管工作能結合工作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並透過學以致用的教學實做,讓學員深入瞭解AI、Big data 分析與決策最佳化的解決方案,達到做中學的目標。
高青山說,當初在產業界與學界的交流比較侷限,多關注於產品及技術交流。現今藉由參與清華大學智慧製造跨院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後,透過與學界交流的機會,除可對時下議題更為熟悉、明瞭之外,也可將產業界問題反饋給學界,讓兩者之間有更多相互學習的機會。而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講座教授簡禎富提出的工業3.5概念,確實非常適合台灣企業參考。
專為台灣產業設計 工業3.5成效佳
所謂工業3.5,即是訴求企業在現有製造系統環境下,展能善用智慧製造系統的人才和能力,達成或局部達到工業4.0三大願景 ─ 即 Big data 分析、價值鏈整合和彈性決策能力。簡單來說,工業3.5是協助企業發展鋼鐵人,結合各種決策分析方法,藉此強化領導人的決策能力,如企業策略、產能投資、廠址選擇、設備評估等,至於機械性的作業或危險的加工作業,則由發展自動化、智慧化系統來完成。
高青山認為,台灣有很多企業可能連工業2.0都還沒有達到,若要一步達成工業4.0,可以說是天方夜譚,是項不可能的任務。事實上,對部分企業而言,只要引進自動化產線,就是一項非常大的進步,尚且沒有必要一定要實現工業4.0。對於現今處於工業3.0的企業,在考量成本與可能性下,工業3.5是比較能實現的目標。
面對全球製造業版圖變動,在人力、物料短缺下,以及各種急單、短鏈等趨勢,高青山建議從工業3.5著手,除可改善整體生產效率之外,亦能在國際舞台上保有不易被超越的競爭力。
(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