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賦能生涯發展(8)
無論是去浪漫的北歐小鎮,還是探索遠古的文明,虛擬旅遊都能免訂機票和酒店,在家中舒適地體驗世界風土民情和文化,探索各種天然美景!
文/郭安定

退休環遊世界是很多人的夢想,試想,如果有一天,工作不再佔據每天的生活,那麼作為有閒階級的你,會將多餘時間花在哪裡?難道環遊世界非要等到退休後嗎?看完本文,或許你會有不同想法。
首先,旅遊要編列預算,這涉及交通和日程的種種安排,但時至今日,在虛擬實境科技的協助下,讀萬卷書未必真要走萬里路了,本文將回顧出遊方式的時代變遷,分享虛擬旅遊的幾種境界。
第零級:最傳統的形式
第零級是最傳統的形式,在過去農業社會或工業時代,人們活動範圍有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或許是唯一的方法。我們父母那一代,對觀光景點或城市的聽聞,大多是從報章雜誌等媒體了解,那個歲月,別說海外旅遊了,要離開所在城市出遠門到另座城市都像件隆重大事,即使親自開車也得事先準備好地圖,同時地圖版本還不能太舊,否則街道改名後找不到路,就到不了目的地。
若是搭長途交通工具,到了當地也要有人來接,否則人生地不熟易缺乏安全感,因此,這個級別認識世界最好的方法或許是擁有交通工具,從腳踏車、摩托車到汽車,要不然就要藉助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 2023年企業IT投資重點為何?資安、人才、ESG如何部署?下載 CIO大調查報告 立即揭曉!]
第一級:資訊科技的變革
隨著資訊科技時代進步,網際網路興起和普及後,各類旅遊網站扮演了分享即時資訊的重要角色,讓人即使不在現場也能知道路況,例如封山、封路或景點暫時關閉了,都能預做準備,這樣就不會白跑一趟。
2005 年,Google 提供網上地圖服務,算是開啟了一個時代,2007 年,開放街景服務再加上 GPS 的助力,不知造福多少內向不敢隨便問路的苦主,現在只要智慧型手機有網路連線,三更半夜想找個用餐或如廁的地方也不是太大問題,可以說人們更加擴大活動範圍了,也因此,環遊世界成為更進一步的夢想,只是受限於成本的考量。
第二級:虛擬實境的應用
第二級就是迎來虛擬實境的沉浸式改變,街景地圖固然好,要是能身居其中、環顧四周豈不是更妙?這就是虛擬實境的價值。
目前透過 Google 街景服務,讓觀看者以第一視角沉浸式站在大街上的 VR 應用不少,比較知名的有 Google Earth VR(參圖一)外,還有 Wander(參圖二)。兩者差別在於前者可當成需要電腦支援的虛擬地球儀,而後者是不需要電腦支援,可直接探索世界的旅遊軟體。
Google Earth VR 的操作界面目前還是英文並且不支援中文輸入,搜尋時需要使用漢語拼音,同時也不會出現中文選字列表,但地點可顯示中文標示並不會變成個虛框(參圖三), Wander 則不僅已提供中文界面,還可以使用中文語音輸入進行搜尋,以下是兩個應用的優缺點比較:
Google Earth VR
● 主要優點:
‧完全免費
‧部分國家/地區還提供城市 3D 模型,可以鳥瞰整座城市的全景。
‧可以自由探索各個城市、地標和自然地形等。
● 主要缺點:
‧需符合 VR Ready 要求的電腦或筆電。
‧只能單人使用,無法集體出遊。
Wander
● 主要優點:
‧不需電腦,僅 VR 一體機就可使用。
‧可以組團多人出遊(最多六人)。
‧可以建立公開房(Public)或私人房(Private),邀請朋友加入。
● 主要缺點:
‧需要付費購買,約 USD 5.99。
‧不提供城市 3D 模型。
這兩個 VR 應用都支援地點的標註收藏,也支援日期時間的變化,例如:某些地點近年來的變化,但 Google Earth VR 可藉著拖曳太陽位置動態改變時間的樣貌。
進入第二級會有種 Being there without being there 的深刻體會,幾乎 Google 地圖提供街景的地方都能宛如走在街道參觀,只不過 Google Earth VR 可以從天空鳥瞰的形式來感受目標地點周遭的山巒及河流。
對某些受管制的敏感地帶,因國防、軍事或政治原因,無法顯示 3D 地景地貌(例如台北車站附近),會改採平面模糊圖片處理顯示。Google 提供一個輔助功能,就是允許遊客自行上傳拍攝的 VR 全景照片,這可以即使在街景拍攝車到不了的地方,也可以瀏覽上傳全景照片自行腦補虛擬場景,包括一些室內建築的樓層和空間,並不是只能看外部街景而已。
這二級的層次會對未來的教育會產生極大變革,例如:有些偏鄉學校的小朋友,從來沒到過台北,就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安全出行,圖四是我和幾個朋友到旗訊出版社所在的醒吾大樓樓下參觀。
第三級:結合其他網路服務
第三級的挑戰需要電腦桌面環境,街景服務雖然不錯,可惜靜態內容總缺少了些什麼,這時就可以結合電腦以及其他網路服務重構對空間的認知,建議電腦螢幕至少 32 吋以上,感受會有所不同。
當提及 VR 旅遊時,人們經常將圖個新鮮好玩,已逝的台灣廣播巨人李季準,在《知性時間》節目中曾講過:有人說「旅行,能使人心胸寬闊。」可是,說這句話的人,大可以再加一句:「心胸越寬闊,就越淺薄。」世界上有些淺薄的人,各大洲什麼地方都去過,但只是透過旅行指南觀看事物……。
的確,就像用餐並不是比誰吃得快、吃的多,而是誰吃得好和吃得營養,如果對一個地方沒有深入了解和探索,僅僅是走馬看花,著實可惜了。
這裡且用芬蘭這個國家,說明第三級和第二級的不同。芬蘭是早期是少數幾個專注未來研究的國家之一,我在 2016 年錯過了圖爾庫大學(Turku University)交流訪問的機會,沒想到,在 2022 年彌補了這個遺憾,除了 Google Earth VR 和 Wander 外,我還用到以下四個網路服務實現第三級虛擬旅遊:
Wikipedia
維基百科可以看到芬蘭國旗、聽到芬蘭國歌、了解芬蘭社會人口結構、使用貨幣和匯率、氣候和月份均溫,包括距離圖爾庫大學最近的機場……,這可以對訪問地有個全貌的概念了解。
Google 地球
Google 地球專業版(Google Earth Pro)和 Google 地圖都能提供豐富的街景模式,這兩個都是電腦桌面的非 VR 應用,有些地方還可以觀察 Wander 看不到的部份街景,更可以測量兩地之間的距離甚至更完整的時間線。
經過實測,即使 Google Earth VR 和 Wander 使用 Google 地圖服務,但依然是有限的內容和功能,最完整的還是電腦桌面應用,只是沒有 VR 效果,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大螢幕觀看較多的地圖內容。
YouTube
前面提到 Google VR 街景的遺憾是靜態的,而動態沉浸式的在地導覽,可以用 YouTube 來補強,只要搜尋「地點+tour」或「地點+sightseeing」關鍵字會發現,已經有很多觀光客或在地人,主動記錄一座城市或一段路程,透過大螢幕的全螢幕顯示時,真有種舒服坐在車裡向窗外觀看的享受。
如果再進一步搜尋「地點+移民」或「地點+生活」等關鍵字,就不只是導遊,而是私人生活助理了,由當地人分享生活日常經驗感悟或生存小訣竅,包括語言的使用禁忌與快速學習、求職和就醫的經驗,其中還有一些影片是 360° 全景拍攝的,至此,就會明白結合其他網路服務的重要性。
Google Search or ChatGPT
那如果 YouTube 也搜不到想要的資訊呢?別忘了搜尋引擎還有 ChatGPT 可以詢問,例如:芬蘭人都去哪交友?芬蘭有哪些生活入口網站?這種情況下,不是把自己當遊客,而是準備長期旅居來了解和認識這個國家和城市了。
在虛擬旅遊上,避免嘗試歐洲全境遊;一座城市想玩深入要準備的工作非常多,而貪多是玩不透的。相信十年內,我們的孩子對歷史和的學習很可能都是沉浸式的了,不再需要死背硬記,孩子們在有生之年,能在意識層面探索目的地,達到過去父母完成不了的體驗。
第四級:宇宙蒼穹
如果說第三級是對既有空間的深刻體悟和認識,第四級就是更大空間和時間的探索。先講空間,大多數人對空間的認知不外乎是我們生存的地球,但是第四級的宏觀認識是從世界觀走向宇宙觀,這個可以透過 SpaceEngine 這個VR 應用。
更大的探索:SpaceEngine
SpaceEngine 是款誕生於 2019 年的 Steam VR 應用(參圖五),需要個人電腦才能執行,提供無限解析度,可以探索整個浩瀚的星空,界面支援簡體中文,很多精美畫面足以截圖作為桌布欣賞,未來還有飛行器訓練教程,前提是要有基本天文知識才好玩,個人體驗後的想法是宇宙正因為其廣袤和無邊無際,所以也就襯托了地球與人類的孤寂。對天文愛好者,這的確是個值得嘗試的 VR 應用。
時間的探索
第四級不同於第三級還有個特點就是從局部的觀光擴展到片區,考驗的不是看到什麼而是整理了什麼。在時間的探索上,最好把時間帶入,例如:50 年前芬蘭是這樣子,整個北歐當時是什麼狀態?亞洲又是什麼狀態?如果說第三級是研究社會和地理,第四級就是研究歷史和文化,這個級別已經不是「人們」而是「人類」視角了。
因為要處理分析的資料量很大,加上反覆比對資料的需要,所以硬碟儲存空間以及資料自動化(Data Automation)很關鍵,AI 在模式識別的使用也很重要,這個層次的瞭解是完全融入到時間與空間資料的連接比對。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第五級:生涯探索
人生有限,全球存在超過 200 個政治實體,然而不必每一個都親身經歷。就如弱水三千,無需逐一飲盡,只需選擇符合需求和必要的目的地。畢竟,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應根據個人生涯發展規劃來制定旅行計劃,如考慮短期內移居某城市、出差、留學或移民等。
過去,我們總是羨慕那些在某國度過多年的人。然而,未來我們將有機會透過虛擬旅遊打破這一局限。在有生之年,每個人都能夠以最經濟和高效的方式,暢遊心儀之地,甚至重溫城市的歷史。
[ 閱讀郭安定所有文章 ]
現在,科技已將我們帶到了第四級,探索宇宙的無限空間。那麼,還有比宇宙更大的地方嗎?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無限的想像力。
前四個級別都是實際存在的空間,而第五級則是探索生涯歷程。在虛擬現實中,一切皆無限,時空無絕對界限,上下左右前後皆是相對概念。人們可以深入內心世界,進行深層療癒,創造出無數想像中的場景。像 VRChat 等這類元宇宙提供了無盡的可能性,展示了這樣的神奇,已經是接近南柯一夢、黃粱一夢描述的靈境。
後語
在 COVID-19 疫情肆虐的這幾年,由於防疫限制,許多人被迫縮小活動範圍。虛擬旅遊因此成為熱門話題,因為它們有助於克服地理和空間的限制。然而,這些技術只是通向更高層次意識和思維世界的途徑之一,並不能完全取代實體旅遊的必要性,虛擬旅遊只是在節省時間成本下的便利選擇。
虛擬實境的關鍵在於喚起深刻的記憶,重現特定意識和經驗。目前,VR 主要涵蓋視覺、聽覺和有限的觸覺,對味覺和嗅覺的模擬仍不夠完善。因此,僅憑自媒體播主的分享難以感受食物的口感和香味。更深入地活在當下,擁抱生活的每個感受,累積豐富的五感經驗,將有助於提升虛擬旅遊的廣度和深度。畢竟,望梅止渴的前提是曾經品嚐過酸梅。若一個人對酸梅毫無記憶、概念和認知,光看到類似話梅形狀的物品就流口水,顯然是不現實的。
總之,虛擬旅遊在某種程度上擴大了我們的生活體驗,但它們終究無法取代真實世界的五感體驗。我們應該珍惜身邊的人事物,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並在此基礎利用虛擬技術豐富我們的心靈世界。只有在真實與虛擬之間取得平衡,才能更好地探索和理解。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