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宏文
日前參加達盈創投 2024 年度論壇,會中邀請多家達盈投資的新創企業執行長分享。我聽到兩家公司 FunNow 及 PopChill(拍拍圈)的簡報,兩位執行長陳庭寬及郭家齊的說明,讓我感受到台灣網路業的活力與企圖心,還有透過創新力與執行力經營跨國市場的能力。
FunNow 成立於 2015 年,共同創辦人是陳庭寬、張家甄,以及孫佩儀、李思齊四人。他們的產品是一款 instant booking app,主打都會享樂即時預訂的平台,標榜「Last Minute 即訂即走」、「超晚鳥預訂」等服務,用戶最快在 15 分鐘後,就可以享受到按摩、餐飲、旅宿等都會娛樂服務。
這個市場定位,讓 FunNow 在 covid 疫情後成績再創新高。過去很多商家覺得自己生意還很好,用電話、紙筆去記錄訂位就好,但經歷疫情與網路大爆發後,FunNow 以 O2O 模式協助商家在最後一刻(Last Minute )的空位被有效利用,也讓許多店家心態完全轉變,並促成 FunNow 快速成長。
FunNow 經營的生意,稱為 yield management(收益管理或產出管理),這個 yield 是很關鍵的一個字,例如在半導體晶圓廠裡也講 yield rate,指的是產能利用率,景氣好時產能利用率高,每片晶圓攤提的成本大降,獲利可以大幅提升。同樣的,按摩、餐飲、旅宿若能越過損益平衡點,產能利用率明顯提升,每一筆新增訂單都會創造獲利快速增加,即使最後一刻才賣出去,都是商家要積極爭取的生意。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陳庭寬說,根據 FunNow 目前經營 Eatigo、Niceday 及 TABLEAPP 的經驗,各種年齡層的人都有拖延的行為,例如一群年輕人約在西門町,事先沒有想好要去那裡,到最後一刻才決定去那裡玩,然後趕快用手機下訂單。父母也是,像每年的夏令營,有規畫的父母通常早在三月就已預訂好,但四月到六月通常一張訂單都沒有,可是到了六月底,有些父母才突然想到,「啊!小孩這麼吵,今年要送他們去那個夏令營?」很多訂單因此都是最後一刻才湧進來。
面對這些拖延的行為,就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商機,而且這種需求是橫跨國際的商機,因此 FunNow 陸續透過跨國併購擴大影響力,例如合併馬來西亞餐廳桌位管理 SaaS 解決方案市占率最高的品牌 TABLEAPP 及東南亞第一大餐廳折扣預訂平台 Eatigo,也讓 FunNow 的活躍地區從台灣、香港、日本等再擴及到馬來西亞、曼谷、新加坡、菲律賓等地發展。目前台灣以外的市場營收比重已超過 FunNow 一半,成為跨足大東南亞地區都會玩樂的預訂品牌 ─ FUNNOW 集團。
另外一家 PopChill(拍拍圈)公司,創立於 2021 年,創辦人是郭家齊與廖家欣夫婦,過去已有地圖日記、生活市集及松果購物等三次成功的出場經驗,如今以經營二手精品的線上買賣平台為主,並且創業時就以建立跨國區域型企業為目標。
PopChill 執行長郭家齊說,二手精品價格較高,但仿品充斥,很難在現有網路平台上交易。但他們深信,即使是這個領域,線上買賣也是必然趨勢,解決方式是建立專屬二手精品的線上買賣平台,但售出後,先寄來平台鑑定,以第三方 AI 機器學習檢測,並用人工做詳細品質檢核,再出貨給買家,讓買賣家可以安心交易。
郭家齊說,切入這個領域,是在電商經營多年後,明白新品市場最終多半只能靠「價格」競爭,但二手商品較不容易陷入價格戰,因為每個商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狀態。
[ 閱讀所有林宏文的專欄文章 ]
此外,根據估算,目前台灣二手精品交易市場大約 120 億元,但若把範圍擴大到日、港、印尼、泰、星、馬等地,市場就翻十倍到 1,200 億元,若拍拍圈能有 20% 的市佔率,就分別會 24 億及 240 億元的規模。因此,PopChill 成立不久就成立香港分公司,如今台灣月交易額約 5,000 萬,香港約 600 萬元,預計年底台灣可打平,接下來還會朝新加坡及東南亞等國家發展。
此外,類似拍拍圈這種二手精品買賣平台的創業,過去中國大陸也出現過,但後來大部分都收掉,失敗原因大部分是因商業模式採取買進二手精品再賣出去的作法,必需背負庫存,而非只是撮合買賣雙方成交,因此最後都不敵庫存賣不掉的問題。拍拍圈就迴避這種商模,以撮合買賣雙方為目標。
FunNow 及 PopChill 是兩家商業模式及業務領域完全不同的公司,但相同點在於,一是找到市場空缺,服務未被滿足的需求,並提供更佳的解決方案,二是放大市場規模,從台灣往東北亞及東南亞等跨國區域經營,爭取超過台灣十倍大的市場機會。
台灣新一代的網路創業家,如今展現的是更大的企圖心,拿出與國際拼戰的精神,這些新世代的年輕人,要證明台灣除了半導體、AI 伺服器及 PC 等硬體產業外,軟體網路業也有征戰國際市場的能力,這是很值得台灣重視的新趨勢。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