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面向著手提升數位國力
「資料驅動、智慧加值」將驅動全球經濟與社會變革,行政院從資料治理、智慧加值、萬物互聯、資安防護與數位匯流五大面向「超前部署」臺灣數位發展。
採訪/施鑫澤 文/林裕洋
近年來數位經濟發展相關議題已成為顯學,早在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即以:數位經濟再創新做為當年度全球資訊科技報告的年度主題。而在2016OECD數位經濟部長級會議上,也明確揭示應支持資訊自由流通,擁抱新興技術與應用所帶來的機會,利用線上平臺帶來的機會促進創新商品、服務交易,持續推動數位創新及創造以帶動成長。
1990代後期網際網路技術問世後,2000年思科、微軟、英特爾、Vodafone等科技公司,已擊敗許多老牌知名製造企業,名列2010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中。隨著數位經濟釋放跨產業商機,改變產業遊戲規則趨勢下,再次改變全球產業結構,蘋果、微軟在2010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中,分別名列第三、第五名等地位。
近10年在數位創新科技引領數位轉型趨勢,全球數位資料量快速增加,且重要性日增,甚至數據成為驅動全球經濟變革的重要支柱。在2020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中,幾乎清一色都是以資料加值服務為主的數位公司,即便是投資公司BerkshireHatha,信用卡業者-VISA,也將投資中心或營運重心放在數位經濟上。
行政院政務委員郭耀煌說,根據wearesocial公布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為止,全球總人口達到78億,有67%人使用手機,近60%人使用網際網路。目前全球有90%連網人口透過行動設備連網,而社群活躍用戶數已達44億,約佔總人口53%,年增長12.3%。值得一提,由於全球有56%人口集中於都市,因此也促成智慧城市建設之需求。
在數位浪潮下,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首先是數位疆土,已經成為國家影響力的延伸。國家疆土概念已經從地理政治層面,延伸到虛擬網路的「數位主權」(DigitalSovereignty)層面,這是指一個國家管理及運用自己數位資源的權力。因此,科技與數位領域不再只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與戰略的問題。
其次,數位人權成為國家治理的核心價值,保障所有人擁有平等的數位發展機會及享有公平的數位公民權利,而且落實數位包容精神,數位資源及網際網路的近用權不因居住地、身心狀態、性別、族群、財富、立場、或其他地位,而有所區別。
台灣數位製造業實力強勁 強化數位服務業刻不容緩
198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發展主要以工業、農業為主。1980年代開始,台灣開始跨足個人電腦製造領域,儘管此時數位產業產值並不高,在1990年佔整體GDP不到5%,但年成長率超過12%以上,此時可為數位1.0時代。隨台灣資訊產業開始跨足半導體製造、IC設計領域,進入數位2.0時代,帶動數位產業產值年成長率呈現20%高成長,並且在1998年底正式超過整體GDP的5%。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來臨,台灣資通訊產業在累積多年製造經驗與技術後,也獲得切入網際網路與行動通訊等領域,讓台灣數位產業進入數位3.0的時代,且產值呈現爆炸性成長的趨勢,約在2006年突破整體GDP的10%。隨著行動裝置在2007年問世,也帶動全球進入以雲端服務與數據分析的數位時代4.0時代,台灣數位產業產值也率創新高,在2011年達到整體GDP的15%,超過民生工業、化學工業、金屬機電工業等總和。
根據MIC的2020台灣數位經濟市場預估報告指出,台灣半導體產值約達2兆7893億元,約佔全球產值達21.54%,至於資訊硬體則達到11兆7834億元,約佔全球產值94.26%。相較之下,資訊軟體、電子商務的產值低許多,分別僅佔全球產值的0.6%、0.25%。
郭耀煌指出,數位產業涵蓋數位製造業及數位服務業組成,我國整體數位產業的產值目前約佔GDP比重達19.2%,高於美國的10.6%、韓國的10.6%。但是台灣數位服務佔數位產業比重僅有16.6%,遠低於美國的91.5%、韓國的33.1%,代表台灣數位產業仍然以製造業為主,在年成長率趨緩的狀況下,數位產業結構有加速調整的必要,以掌握這一波數位經濟浪潮的新商機。而調整的方向就是以「資料驅動、智慧加值」為核心的數位轉型,來驅動台灣數位經濟成長動能。
數位發展成國家戰略背後衝擊不可忽視
無論是數位經濟發展、數位轉型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經濟趨勢。其中在數位經濟部分,預估未來全球GDP成長有7成來自數位經濟發展,2025年全球GDP的40%會來自數位經濟,目前台灣約占比20%左右,顯然還有極大空間。至於數位轉型帶動的數位經濟,約在2026年規模達到4.35兆美元,具有很大的市場機會。數位經濟發展由雲端、大數據、物聯網等IT科技、通訊科技、營運科技整合起來,需要跨領域、跨單位整合,對接的應用服務遍及金融、教育、醫療、製造、農業等領域。
「數位經濟下有幾個趨勢,包括跨域創新,數位必須融入到每個產業,而資料成為最核心資產。只是此趨勢也衍生資安防護、個資保護、法制競合等問題,甚至對現有產業生態造成的衝擊,因此都需要各單位合作一一克服。」郭耀煌解釋:「在數位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問題下,台灣數位國力發展主軸,包括資料治理、智慧加值、萬物互聯、資安防護與數位匯流等5面向。」而總統蔡英文提出成立數位發展部,也是希望在數位主流化的趨勢下,能夠有效統合我國對相關產業的發展政策,期待台灣能透過整體數位國力的提升,從數位浪潮的快速追隨者變成先行者。
六大策略推動數位國力發展
因應數位經濟的趨勢,2016年底行政院規劃「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DIGI+ 2017-2025)」,期盼打造優質之數位國家創新生態,以達成保障數位人權、開拓安康富裕數位國土、孕育創新活躍數位國力。此計畫,期望在2025年讓台灣數位經濟規模成長至新台幣6.5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80%、寬頻服務可達2Gbps、保證國民25Mbps寬頻上網基本權利,及資訊國力排名能躍進至全球第6名。
當前政府更從資料治理(Data)、智慧加值(Intelligence)、萬物互聯(Connectivity)、資安防護(Trust)與數位匯流(Convergence)等五大面向形塑數位國力發展目標;並揭示以數位轉型、數位包容、網路社會、數位彊土等四大發展目標,加強資通訊建設投入,貫徹國家數位轉型,成為全球數位浪潮先行者;在數位創新部分,希望讓台灣成為具備研發製造優勢之全球智慧應用創新基地,並營造彈性有序、資本活絡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在數位包容部分,則是希望可提供便捷安全、普及城鄉之數位服務接取環境,同時保障數位人權,與提供全民信賴而平等的數位發展機會。
而網路社會的工作面向,則是放在建設普惠國民的智慧生活環境,以及營造民主互信的網路公民社會。至於最後一項數位國力的推動策略,則是從建構跨部門智慧國家治理體制,有效管理及運用國家數位資源,透過公私協力方式,延伸台灣數位影響力於國際網絡。
郭耀煌指出,為實踐數位國家的目標,行政院制定數位國力發展的六大策略,分別是:
- 完備法制、槓桿產官學研資源
- 開放創新、厚植跨域合作網絡
- 軟硬攜手、擴大數位轉型動能
- 沙盒實證、加速創新應用商轉
- 早期部署、深耕前瞻應用科技
- 全球運籌、成為最可信賴夥伴
因應國際趨勢與變化 滾動式調整策略
因應數位國家、創新經濟之發展趨勢,行政院將動態檢視並研修相關法規如資通訊安全與個人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企業設立與營運、數位資產與企業籌資、數位治理等,以及應用面法規包括共享經濟、開放資料、數位金融、電子商務、智慧聯網、遠距醫療與照護等。
另外,為了提升台灣在全球數位服務經濟之地位,也必須先建構吸引全球數位人才之創新生態環境,包括發展全球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加速法規鬆綁以及強化數位服務與軟體產業之國際市場拓展能量。其次,也需健全新型態數位經濟發展環境,包括促成跨業合作,健全數位創新生態,加速產業數位轉型,充裕資金挹注,強化企業跨境經營能力,培養國際級旗艦公司,降低寬頻服務經營成本,營造創新應用商業化之友善環境,整合產學研發展開放軟體與平臺,厚植數位創新研發服務能量。第三,需要透過創新應用帶動軟硬整合,型塑臺灣產業發展新利基,包括搭配5+2產業創新方案,帶動數位創新經濟多元發展,促使前瞻基礎建設成為AI經濟、IoT經濟、資料經濟、AR/VR體驗經濟之發展動能等。
郭耀煌指出,國家數位政策之實施,必須落實跨部會協力模式,而維繫民間活力,更是發展數位經濟的不二途徑。我們希望透過前述種種措施,達成涵蓋產業經營、政府運作、生活型態等面向的國家全方位數位轉型,讓全民共享數位創新紅利,同時設定具台灣特色及優勢的數位經濟發展模式,維持台灣的整體競爭力。
鑑於全球經濟變化快速,在相關方案推動期間,行政院也將視國際產業、技術、應用趨勢演進及國內發展,滾動式調整計畫推動方向與進程目標,全力提升台灣的數位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