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如「水力發電」,CIO 須和上游老板溝通,了解企業方向,再把訊息帶到中游資訊團隊,由資訊團隊利用適當系統來實現此一方向,同時間透過小區域實驗汲取使用者回饋,再將這股活水拉回上游,形成管理階層的決策參考。
文/明雲青
不可諱言,數位轉型是近年不可逆的重大趨勢浪潮,多數企業或機構都對它趨之若鶩,但迄今仍有不少企業未能深切理解其意涵。群光集團資訊長張玉雲認為,數位轉型的真正意義,在於企業可透過科技塑造商業機會,而不是以商業來塑造科技機會,講白了就是不要為了數位轉型而數位轉型。
作為「Leadership Forum 2022 ─ CIO 菁英對談」開場講師的張玉雲指出,過去 IT 人花很多時間開發大家看得見的功能、解決大家看得見的缺陷,但其實應將 40% 時間用來創造「不可見」的正面價值,例如架構、非功能性需求、流程改善、資訊安全,並致力清除技術債,避免產生企業的數位化障礙。
近年大家講的數位化,與過去曾經流行的資訊化有何不同?在數位化之前,企業 IT 為職能型結構,依不同的專業來組織各個職能團隊,如資料庫管理、網路管理、伺服器管理等,這種方式容易遞延交付週期。至於數位化後,主要需求來自外部、而非內部,舊方法不再適用,於是轉而以市場為導向的組織架構,將工程師及其專業技能(如營運、品保、資安等)嵌入每個服務團隊,使各團隊都能獨立向客戶交付價值。
CIO不宜劃地自限 應積極參與產品研發任務
值得一提,張玉雲拋出「產品雲」重要概念。所謂產品雲,主要是講 AIoT,以電子業來說,意指資訊部門如何參與公司的產品開發計畫,在開發階段便與研發部門合作,一路將產品從 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量產推向出貨。這也意謂,CIO 不再像過去固守於生產、財務、財務等 Back Office 領域,需要往前跨至產品發展歷程。
此乃因為,產品從研發到量產,所有資訊都在雲端,連同設備管理與控制資訊通通在此,足以驅使 IT、RD、製造更緊密配合。
他強調,CIO 應該清楚自己的角色,知何什麼時候做超前部署。如群光每年都會召開策略會議,每當開完會,CEO 並不會告訴 CIO 要做什麼,CIO 需要自知自已的任務,甚至預先開始做準備。至於如何從 Back Office 推進到前端產品開發?重點並不僅是資訊系統導入,還包括與 RD 部門 Work Together,一路參與到測試階段,例如基於測試自動化而做一些整合工作。
數位時代分工轉趨細膩 大量CXO應運而生
Leadership Forum 2022 壓軸大戲,即為「CIO 菁英對談:數位轉型重塑 CIO 新思維」,由 CIO 協進會理事長盛敏成擔任主持人,與談人除張玉雲外,還包括新光金控資訊資安長章光祖、中菲行商業智慧科技部總監陳立人。
盛敏成首先提問,CIO 對於企業數位轉型策略,乃至如何促使 IT 策略與企業營業策略對齊(Alignment),有何看法?
章光祖表示,他覺得大家把數位轉型想像得太美好,其實多數企業現今頂多做到數位化或數位優化。數位化很單純,就是因應使用者或客戶需求,做出資訊系統給他使用。有關數位優化,主要是當使用者或客戶回饋,再由 IT 部門著手進行系統調整。至於終極目標數位轉型,則攸關公司整體的政策面、制度面。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對消費者來看,他根本不在乎你做的是數位化、數位優化還是數位轉型,只求能夠很便利地取用你的服務。但今天企業若真正要做數位轉型,重點反而在於內部組織變革。
他深有感觸地指出,與其說 CIO 是「Career is Over」,不如說已經被切割得亂七八糟。近年受邀參加一個活動,邀請對象有董事長、總經理,這無可厚非,但接下來的重要順位並非 CIO,依序是數位長、技術長、資料長、流程長…什麼 CXO 都有,最後才是 CIO;主要是因為,數位時代分工分得越來越來細。
從前 CIO 懂 Coding、資料庫、硬體就結束了,現在大不相同,以新光金控為例,隨著 2013 年 Bank 3.0 出來,自知必須跟隨「銀行無所不在」趨勢,被迫使發展 FinTech,導 ABCDE 等數位科技,自此即產生切割效應,所有系統被分割為前中後台,前台由數位長負責推動數位金融、數位創新發展,至於技術長則負責研發如 AI /區塊鏈演算法等新興技術,因為大家認定「CIO 一定不懂這些新東西」;後來隨著 AI、Big data 發展而衍生資料治理需求,驅使資料長出現,後來考量任何事物皆都有流程,過去由後台 All-in-One 處理所有流程,現在分割為前中後台、各有各的流程,為避免中間出現斷點而影響客戶體驗,又造就了流程長新職務。
轉型重點不在科技 在於能否產生新商模
陳立人指出,許多人可能不清楚中菲行是什麼公司,一言以蔽之,就猶如「貨物的旅行社」,幫貨物訂機票、訂旅館、訂車子,但包去不包回;換言之中菲行賣的是服務,裡頭牽涉國家、法律規定、海關、航空公司、船公司、卡車公司等不同角色。因此中菲行除仰賴前端強大的營運團隊外,亦倚重資訊部門在後端給予支援,故對 IT 系統的投入不遺餘力。
他認為數位轉型的重點不在於你用了多少新穎技術,而在於組織是否因導入這些技術而產生新商模、帶來新價值。整個數位轉型可依序分為資訊數位化、技術數位化、數位轉型等三個階段;中菲行自評尚未達到數位轉型,而是處在從技術數位化邁向數位轉型的過程,已透過科技帶動流程優化、服務扎實化,但要達到商模改變,尚需由上而下全力調整。
陳立人以「水力發電」為比喻,向老板解釋數位轉型。CIO 必須和上游老板溝通,了解企業方向,再把訊息帶到中游資訊團隊,由資訊團隊收集適當的系統來賦能這樣的方向,同時會透過小區域實驗,讓使用者、客戶、外部夥伴試用,再經由他們的回饋,把水拉到上游、輸入管理階層,形成正向循環。
張玉雲重申,數位轉型重點在於創造商業機會,而非數位機會,必須以企業獲利為前提。在轉型過程中,若 CIO 自己放棄機會與角色,老板一定找人補上缺口,才讓那麼多 CXO 應運而生。其實 CIO 是最有機會做好這些事情的人,不宜劃地自限,應積極參與工廠、產品等相關事務,並且為資安、ESG 盡上力量。比方說,在資安議題上,不光是前端防護架構很重要,後端的備援、還原機制也十分重要,不論前後皆是 CIO 可使得上力的環節;至於 ESG,談的是永續經營,亦與資安議題息息相關,CIO 有責任與義務提出完整架構,讓老板放心。
強化內部培育體制 增進人員的數位才能
盛敏成接著提問,企業欲成功推動數位轉型,除流程、組織需要調整到位外,另外人才也必須到位,不知 CIO 對於數位人才的整備有何看法?
章光祖指出,大家都希望一人能做所有事,因此近年金融業在人才招募上,不只關注應聘者是否具備金融專業知識,也關切是否擁有數位應用、法遵…等跨界才能,只因現在任何一個系統上線,就涉及這麼多面向。他傾向藉由產學合作方式來滿足人才進用需求,但與此同時對內訓練也很重要,故新光金控積極建立完整的培育體制,期望根據不同的新進同仁,量身設計不同培訓課程。
陳立人指出,中菲行現有約 50 名 IT人力,一部份在總部,負責 ERP 等核心系統開發,另一部份負責在前端支援第一線作業。他強調,中菲行非常重視同仁的成就感,期望讓每個人都有發揮舞台;例如近年將應用開發部門拆分為 Web、Mobile 及系統整合三個團隊,意在讓每個團隊皆有專屬開發空間。
此外根據中菲行內部統計,經由內部培養的留存率,明顯高於向外挖人,因此中菲行重視人才培育,不吝斥資延請外部名師前來授課,亦鼓勵 IT 同仁與使用單位多加互動,以期精準打造前線所需應用系統,提高作業成就感。
張玉雲認為,IT 工作很複雜,訓練方式其實也很多,他非常鼓勵同仁與供應商培養夥伴關係,深化彼此的合作。另外員工是企業的核心資產,公司要進步,人員不能不成長,因此群光集團也會不定期聘請外界名師開班授課。
善用適當資源 實現透明、敏捷、可信等基本目標
最後,盛敏成也亟欲探討各位 CIO 未來 3、5年的重點任務方向。
張玉雲說,綜觀 IT 事務,有些不太會變,有些會持續變動;但不管變不變,大家在隨波起舞時,仍應保有 Fundamental 知識,比方說數學即是最根本的,因此他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資訊人員都具備這個素養、不容偏廢。否則隨著技術進步,Coding 門檻越來越低,可能導致缺乏基本素養的資訊人員失去競爭力。
章光祖說,展望今後 3~5年,無論疫情如何發展,可以肯定遠距工作比例必然提升,這是不可違的趨勢,也會讓許多既有業務流程隨之改變,譬如過去以分行為前提的交易場景,未來將被迫轉變,這是大家需要及早思考因應的重點。
陳立人鋪陳三大重點方向:
- 一是「透明度」,要讓所有客戶都能隨時清楚掌握貨物動向;
- 二是「敏捷度」,必須借助數位科技,讓公司遭遇諸如缺工、缺櫃等變收時,仍能快速反應;
- 三是「可信度」,需強化資安防護與備份備援機制,即使遭逢突然事件,依然能在既定 RTO 與 RPO 時間內,使業務儘速回復正常運作。
而 CIO 必須扮演稱職的協調者,引入適當的人員、技術與工具,確實達成上述目標。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