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資通訊電子業表現突出,半導體產業也站上國際舞台,不過,即使這些產業在貨品貿易上表現很不錯,但長期以來都還是需要向國外進行授權技術,而且每年要付出的權利金高達三千億元。台灣如何擺脫長久以來的技術入超困境,讓電子業得以用技術專利突破現狀,並以智財IP進行典範移轉及成功轉型到知識經濟,這是一個很艱難但也很重要的挑戰。
日前我訪問台灣智慧資本公司執行長張智為,他在智財領域已累積二十年的工作與創業經驗,訪談時他提到幾個重要的觀點及解決辦法,很值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過去台灣電子業在技術貿易上一直處於入超狀態,原因在於許多專利技術都只能依附在企業內部,變成被動資產,而且長期重硬不重軟、有形強過無形,很難形成可以利用並創造價值的資產,這是台灣在智財領域長久以來面臨的大問題。
因此,若以近來很夯的5G專利為例,台灣由於在5G專利實力太弱,因此勢必再度成為支付5G授權金的大戶。統計全球5G專利,目前台灣只擁有321件,佔全球二萬餘件的1.5%,至於高通擁有1,294件佔6%,華為有3,151件佔14.6%。
但是,卻有一家很少人聽過的「Avanci」公司,目前擁有9,706件並占全球45%,這家公司是以「統包授權」的方式,切入全球5G在車聯網的再授權生意。Avanci創辦人 Kasim Alfalahi 過去曾是易利信(Ericsson)專利授權部門負責人,2016年創辦Avanci時,主要是看到未來每台汽車都會用到5G專利,因此Avanci整合眾多專利,並只做5G在車聯網上的授權,如今包括奧迪、BMW等汽車集團都已和Avanci簽約,為未來在車聯網上用到5G技術而支付權利金。
Avanci的例子告訴我們,專利要達到規模化才能發揮價值,若分散各處,根本難以發揮力量,而且專利要流通才能兌現價值,因此,Avanci的模式不僅已成為全球趨勢,更獲得許多專利擁有者的認同,包括高通、諾基亞及中興通訊等,都已將專利交給Avanci進行統包授權。
其次,當進入5G時代,收取權利金的觀念也改變了,不像過去 4G LTE,很多擁有專利的公司都宣稱要收取高額權利金,但5G未來應用領域擴大,不只手機用得到,還會擴散到汽車及各種物聯網應用,因此大家都收取更低、更合理的權利金,因為只要收得到,就會創造很大收入。
張智為認為,台灣電子製造業有超強的競爭優勢,但也常出現一個盲點,企業幾乎都不要求IP要賺錢,輕忽技術可以創造的價值。因此整體來看,台灣雖然電子產業很大,但每一家公司的IP就像一塊塊畸零地,沒有整合,也難發揮效益。
因此,目前台灣智慧資本也開始從事國內專利技術及智慧資產的整合,並以金融科技、高科技電子及醫電健康為三大發展領域。在金融科技部分,首先著眼於蛋黃區基礎專利,目前已獲71件專利的專屬授權,另有數百件專利將以統合授權的形式導入平台,此外已與15家金融科技發展業者簽訂專利共造協議,預計將逐步形成台灣首個聯合授權社群。
在談及金融業的授權金與會員費時,張智為也認為「合理」是最重要的關鍵字,讓銀行業願意付出合理代價取得使用權,銀行業可依此成本數據來決定究竟是花大錢做研發,或是以租代買、以買代建。而合理與定錨的權利金更可以使真正的風險源:也就是來自外企或陸企的大型專利組合得以做到真正的風控,這種定錨的效果非常重要,是讓付錢的人願意付錢、進而讓專利價值得以擴大的關鍵。
不只企業遇到專利缺乏整合的問題,許多大學在專利技術的發展上也遇到不少難題。今年(2021)一月,包括哈佛、耶魯、柏克萊等十五所美國大學,組成大學聯合授權計畫(UTLP),並朝向訂閱制的IP聯合授權平台發展,這也是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新商業模式。
這十五家美國大學每年總計耗費120億美元進行研發,很清楚IP只有授權給更多人使用,而且要有外部專家來負責,才能創造更大價值,因此便組成UTLP,並委由一家第三方法律事務所「Sullivan & Cromwell LLP」作為UTLP的代表,對外執行專利技術授權方案。
目前,台灣各國立大學均努力產出不少IP,例如台清交成等大學,在台灣及美國大約都擁有4千餘件到2千餘件不等的專利,但由於專利維護費高,預算又很有限,通常只能維護到第七、八年就忍痛放棄,相當可惜。
不僅國立大學面臨這種困境,工研院目前有3.5萬件專利,中研院也有二千餘件專利,如何讓大學及眾多研究機構,都能讓累積多年的專利在貨幣化及價值化上也能極大化,美國的UTLP計畫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張智為也強調,過去從學術研發的目標出發,這種既有的專利申請流程可以保留,但必需再多加一個層次的思考,也就是以目標導向的專利組合建設流程,評估貨幣化可能性、產業利用性及可專利性等,讓專利可以發揮最大價值。若台灣能做到這種雙軌並行的制度,應該有機會改善目前大學及研究機構在創造專利價值上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