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正傑
ESG、綠色永續已成為企業、社會、國家乃至於個人必須要面對問題。2022 年 COP27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最大重點在於「損害與賠償」,亦即已開發國家如何利用資金協助低度開發、窮國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損害,並進行調適。儘管詳細的補償或借貸細節未能釐清,金融體系成為邁向綠色永續發展的領頭羊。金管會亦發表「綠色金融 3.0」,鼓勵金融業協作綠色金融發展。不過,漂綠行為卻成為隱憂。
監理科技成為漂綠殺手
如果不能保證資金不被用於資助化石燃料發展,甚至還助長人權侵害、道德損害,綠色永續就只是空中蜃樓。2021 年,美國國會通過《氣候風險披露法案》,賦予金融監管機構權力,要求金融機構披露投資產品氣候相關風險。2022 年,高盛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數個基金中,涉嫌誤導具有清潔能源或 ESG,涉嫌漂綠,被罰款 400 萬美元。產品本身也有漂綠行為,大眾汽車 2015 年涉嫌在柴油車上安裝裝置使得氮氧化物排放量看起來達標,實際上超過標準的 40 倍,被美國環保署罰了 28 億美元。事實上,由於 ESG 牽涉到環境保護、社會公平、人權保護、公司治理等諸多面向,亦牽涉到各國不同監管法令、公司上下游的問責行為,對於監管機構、金融業及企業都是挑戰。以此,監理科技成了漂綠行為的殺手!
數據透明是 ESG 監理科技基礎
穆迪、標準普爾和摩根史坦利 MSCI 等金融投資機構,都開始發展 ESG 評分監管科技讓投資參與者能更清楚地了解投資組合的公司的 ESG 狀況並進行評分。新加坡證交所亦發展了綠色足跡 (greenprint)計畫,發展 ESG 揭露入口網站、數據整合平台、ESG 數據註冊以及集合綠色金融科技、綠色解決方案商及投資者、金融機構、企業的綠色足跡市集。在消費金融領域,荷蘭銀行 ING、萬事達卡等金融機構,紛紛推出消費支出碳排放監控 APP,讓消費者能夠檢視消費碳排影響,並提示如何減少,進一步提供永續購買的獎勵。這些監理科技的基礎都在於 ESG 活動行為的數據透明化,以幫助投資者、消費者及企業衡量風險,並推動合規、言行一致,並計算 ESG 績效。不過,要認證數據的真偽,要仰賴更進一步的技術來確保。
善用物聯網/區塊鏈確保數據真偽
英國非政府組織 Provenance 在 2016 年試行了一個區塊鏈計畫,追蹤了從印尼漁民出口的黃鰭金槍魚和鰹魚。透過智慧標籤、物聯網、區塊鏈技術來追蹤具有驗證的魚,以認證源頭和整個供應鏈上符合標準,實現 ESG 數據透明度。Volvo 公司利用新創公司 Circulor 的物聯網、區塊鏈平台技術,以追蹤電動汽車中的電池材料到成品的來源、製造狀況、碳排放、可回收與合規性等,以滿足公司對環境和社會的問責制以及 ESG 目標。Unilever 聯合利華利用區塊鏈技術,蒐集棕櫚油採購訂單、收穫量、地磅日誌等,發起和轉移不可複製的商品代幣,以提高棕櫚油供應鏈可追溯性和透明度,並確保永續地無森林砍伐種植狀況。物聯網的即時性事實以及區塊鏈的不可否認性,是 ESG 認證永續數據真偽、阻擋漂綠行為的解方。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ESG 供應鏈問責制、包容性經濟的發展,使得企業、金融業、科技方案商以及監管機構需要共同的合作以確保數據的真確與透明度,利用物聯網、區塊鏈以及雲平台的監理科技成了邁向綠色永續的關鍵。我國已經宣布了 2050 淨零轉型的目標也確認綠色金融的重要性,有待產官學界共同推動綠色監理科技與數據透明平台,以促進 ESG 轉型進程!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