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數位轉型之旅 邁向智慧製造願景
隨著商業環境劇烈變動、ESG 浪潮席捲全球,近年來美律實業也推動數位轉型,全力落實數位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等兩大目標。
採訪/施鑫澤·文/林裕洋·刊期/2023.11
隨著地球溫室效應日益嚴重,國際大廠在節能減碳方面的作為也備受關注,愈來愈多品牌業者除了制定一系列節能減碳策略外,也會透過加入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等主導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展示落實永續發展的決心。如因應聯合國的 SDGs13 氣候行動,2021 年美律實業宣布加入 RE100 計畫,並提出 2040 年達到碳中和,以及 2050 年達成 100% 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並將使用再生能源時程列入中長期目標,成為臺灣第一個加入 RE100 的電聲產品製造商。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美律實業為落實目標,透過評估各營運據點建置屋頂型太陽能設備之可行性,並積極尋找當地再生能源業者簽訂長期購電協議。截至目前為止,2022 年使用再生能源比例達 16.3%,預估 2023 可達 21%,2025 年達到 33%、2030 年達到 60%。另外,我們也制定永續產品架構的 10 大面向,涵蓋最佳化結構、低衝擊元件、更好的材料、循環經濟、低衝擊包裝、使用時低耗能、具正面環保/社會貢獻、責任採購、高效製造、高效配送、永續零碳等。
四大面向著手 落實永續策略
以「傳遞美好聲音,豐富人類生活」願景出發的美律實業,48 年來專注聚焦電聲領域,主要業務為耳機產品、揚聲器元件、麥克風元件。不僅掌握前瞻科技與新市場趨勢,更結合對電聲基礎技術、材料、製程、軟體的累積與扎根,使該公司在創新與基礎並重,全力提供完整電聲整合服務。此外,美律實業也同步與供應商夥伴緊密合作,從源頭管理材料品質、符合國際環保規範,持續滿足客戶對產品效能、規格與綠色產品之需求。
美律實業表示,除氣候變遷部分外,美律在產品責任、企業承諾、及社會參與上,更發展出傳遞美好聲音、打造友善職場、豐富人類生活等三大面向。除了逐年提高永續產品佔比,2022 年已經達到 5%,預定 2023 年達到 20%、2025 年達到 30%、2030 年達到 50% 外,透過取得 ISO 27001 認證來強化資訊安全體系,並建立風險管理機制。
[ 推薦閱讀:微軟虛實整合方案助夥伴落實 ESG 願景 ]
在打造友善職場部分,除透過提供彈性工作、家庭照顧、安薪居家等吸引人才加入與留任外,也規劃完善人才發展計劃,以及透過取得 ISO 45001、RBA 等認證,打造友善安全職場、重視員工的人權議題。在豐富人類生活部分,舉辦永續日、通識課程等推動全員 ESG 文化,也積極投入倡議與關懷微聽損等活動。
推動數位轉型 奠定核心競爭力
隨著數位資訊科技的快速演進及企業面臨多元挑戰與「彈/韌」性的營運策略目標需求,加上 ESG 浪潮席捲全球,多年前美律實業就積極推動數位轉型,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定競爭力。該公司推動數位轉型為並落實「數位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等兩大目標。透過建立完整的轉型團隊、訂定 OKR/OGSM 轉型目標、期盼為同仁扎根數位素養並落地執行策略。另外,公司亦打造客戶服務中心、產品服務中心、智慧製造服務中心、數位場域服務中心、生態鏈服務中心,滿足美律實業長遠發展需求。
美律實業資訊長梁坤棠深知數位轉型是條漫長的旅程,不論是在數位優化至數位轉型,或者經營方式、產品、服務、生產的轉型,通常是對單位體制、流程與知識等強力碰撞。因此,傳統組織運作過程多半沒有辦法支持數位轉型的推動,通常過程會面臨大致上有「策略、目標不明確、營運績效與轉型策略的衝突」、「轉型團隊目標過於短視、急功近利或缺乏實施方法」,以及技術、平台能力不足等。
「為克服數位轉型過程中的挑戰,我們打造以營運策略與目標驅動的數位科技協同平台,並階段性建立業務雲、研發雲、智造雲、人資雲、協作雲等,讓供應鏈、夥伴與跨事業部、場域、單位可以在平台上協作,提升營運績效與彈性。」梁坤棠解釋:「考量到新科技或平台導入需要時間長,營運策略目標驅動合理的投資策略以及協作團隊 IT/OT 結合是成功關鍵;我們採用 Agile、Iteration 並透過跨單位專案型組織結合應用情景逐步導入;引進 Low-code、AI 協作等工具或方法,培養員工成為真正的數位化知識工作者。」
邁向智慧製造 滿足客戶多元需求
發展多年的智慧製造,已成為製造業因應商業環境變化的不二法門。只是傳統智慧製造多半著重在生產端的自動化及模組化等相關應用,忽略產品從設計、試產到量產過程中,得因應終端消費者需求需要不斷的迭代。這考驗製造業在客戶、研發、工程、品質,以及製造等前中後段的協作能力。
美律實業生產基地分佈在臺灣、中國、越南、泰國等地,除產品種類多樣化之外,也為不同客戶提供 ODM,JDM 等多樣生產模式。因應地緣政治、貿易戰引發的長短鏈,該公司採取結合永續產品設計、生產製造、供應鏈整合等策略,藉由導入 CPS 虛實整合、AI 大數據等智慧製造,建立符合營運策略的智慧化製造中心。
從產品設計面透過虛實整合、AI 建模模擬,大幅提高產品設計效率及與客戶協同設計的能力,提升 time to market 的競爭力,DFM 產品設計地圖與 AI 結合提升產品競爭力與永續產品設計規範。在生產智慧化部分,美律實業則成立近 200 人的自動化、大數據團隊,以及 MIS 整合團隊,具備自動化機台研發、設計管理能力,全力投入生產自動化、模組化以及動態可視化生產循環動態管理。目前,美律實業已將深度學習技術運用在瑕疵檢測、生產品質、失效分析、NPI 異常即時動態分析,以及智慧化分析決策,並強化自動化倉儲管理、治工具設計與柔性化生產設計。
梁坤棠說,美律實業也建立跨廠處的研發雲平台與製程管制平台,整合與管制設計地圖、模組化設計、製程文件管制、製程參數等,讓跨單位具備同步協作及時回應各項變更需求的能力。考量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以及世界分工製造模式的改變等如美中貿易戰等,產品可能會在不同生產基地生產,此時透過美律研發雲可落實統一標準管理,並與地端 ERP、 PLM、MES,以及各項數位化管理協作,實踐中央管控、統一協作、多點觸發的智慧化生產管理。
活用大數據、AI 為資料創造最大價值
在推動智慧製造過程中,大數據、AI 方面扮演非常重要關鍵,也為美律實業帶來前所未有的三大挑戰。首先是必須建立資料治理團隊,因為 MIS 並非資料擁有者,所以建立資料團隊目的在於做好資料整理、管理,以及負責資料字典的維護工作。而 MIS 團隊也著手建立數據中台,整合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等資料,並分類為原生資料、輕資料、熟資料、資料組,讓員工、應用服務能快速存取所需資料。
其次,在兼顧資訊安全與營運績效的 AI 發展方向部分,考量到生成式 AI 日益盛行,可擴大 AI 帶來的效益,目前美律也透過與微軟合作,在公司內部建立美律 AI 機器人。期盼透過 ChatGPT 強大能力提高員工的外部知識,並使用 GPT 引擎訓練公司內部資料,為通用 AI 機器人訓練共同性知識如管理制度。另外,MIS 也與資料治理團隊協同建立專用 AI 機器人,運用各單位專業知識學習結合 ISO 27001 團隊,共同建立資料圍籬,提升營運績效並確保資訊安全。
「最後,我們也建立 One stop service 數位助理平台,這是個整合公司數位資產的客製化訊息平台,能為提供同仁一站式服務,期盼透過為每個同仁提供智能決策、訂閱式服務、客製推播的數位助理平台改善工作績效,進而提升公司營運績效。」梁坤棠解釋:「數位助理平台是個能主動推播客製訊息的一站式服務,背後結合 AI、大數據、SSO、API 微服務,以及行動協同作業的整合,能為同仁提供多元化的協助。」
延續智慧製造旅程 奠定長遠競爭力
隨著智慧製造轉型成效逐步浮現,加上全球經貿環境劇烈變動、ESG 議題延燒,美律實業也規劃後續推動智慧製造策略,將朝向永續製造、生態鏈協同、結合人工智慧。首先,在永續製造部分,2022 年該公司已在永續推動小組成立永續製造團隊,專注在於生產製造全過程的永續製造能力,建立客戶、關係人協同作業環境,以便能透過數位轉型專案以達成各階段的目標。
梁坤棠表示,其次在生態鏈協同部分,過往美律實業在供應鏈整合能力非常優異,深受客戶、關鍵零組件廠商等肯定。因應永續製造、供應鏈協同、資訊安全等挑戰,我們需要結合協力廠商與合作夥伴等力量,所以也已建立專為協同作業設計的生態鏈雲端平台,解決客戶、美律、協力廠商之間的供需落差,藉此達到提升反應速度與協同能力等,達到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目的。
最後,在結合人工智慧部分,隨著 ChatGPT 浪潮興起、AI 算力市場成本分攤下,將生產製造領域結合人工智慧,已成為現今全球主要浪潮。為此,美律實業的大數據以及 MIS 團隊,目前正透過與 Microsoft、Amazon、逢甲大學等產、學、研的合作,預計在生產製程管理、模擬、預測等領域,將在深圳、蘇州工廠等建立示範線。屆時當展現預期效益後,將會逐步拓展到全集團各生產基地。
引進帆軟解決方案 強化資料分析力
美律在推動數位轉型過程中,深知數位化工作者必須要能善用資料提升工作效率,進而達到改善決策品質的目的,所以與經驗豐富的帆軟軟體合作,引進 FineBI、FineReport 等方案,為公司同仁打造數位助理平台、行動協作平台,讓資料擁有者具備資料分析能力,以及設計專屬資料動態看板的能力。藉由此新一代協作平台協助,美律實業員工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夠隨時進行資料決策分析,隨時回應市場變化與挑戰,並且貼近客戶的真實需求。
梁坤棠表示,從經營管理面向來看,可視化動態資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也是跨部門能否實現橫向協作的重要關鍵,因此我們是採取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以及橫向協作的三向推動方式,在各種營運管理關鍵節點中建立資料看板,讓寶貴資料能發揮最大效益。
我們選擇與帆軟軟體合作的關鍵,是看準該公司在商業智慧和資料分析領域擁有非常豐富經驗與技術能力,也非常熟悉產業的特性與需求,且會定時收集客戶需求後,並在後續產品改版時加入相關需求。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