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榮 AI 落地應用廣 數位轉型實現創新價值
台灣智慧醫療聯盟 AI 國家隊,國內 19 家醫學中心合作 23 項開發案,建構跨機構人工智慧落地應用驗證合作模式,奠定跨醫院合作加速智慧醫材的發展基礎。全方位發展 IT 技術可謂推升中榮全球智慧醫院排名的關鍵。
採訪/林振輝、施鑫澤‧文/鄭宜芬·刊期/2024.08
由國科會提出,於 2021 年開展計畫的「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Taiwan Smart Healthcare Alliance,TSHA)」,歷經 3 年研究,進行 23 項合作開發案,集結 AI 心電圖系統、智能照護物聯網、DeepMets、風險預測模型、聯邦式學習等技術。第一期的 5 個計畫都已經取證成功,第二期與第三期共 18 個專案也積極進行 AI 模型跨院驗證及申請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認證中。
TSHA 落地應用效果顯著
TSHA 陸續與多家科技大廠、學術研究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實際落地進入臨床場域,把研究產學化,並進入國際市場,以推動台灣下一個世界級智慧醫療產業為目標,北榮、中榮、高榮三家總院各有建樹。
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暨 TSHA 總召集人的陳適安表示,台中榮總數位轉型大型專案相當多,智慧醫療技術不斷提升要歸功於 IT。TSHA 讓 AI 落地應用更為廣泛,中榮與台北榮總、台大醫院、長庚醫院各有合作,技轉給廠商並取證,人工智慧可以為醫療服務帶來創新,完善精準健康生態體系,期待建立醫療領域創新研發應用典範。
2024 年再度躋身全球最佳智慧醫院
中榮 2024 年再度躋身美國《Newsweek》及全球調查機構《Statista》評選的「全球最佳智慧醫院」,從 254 名進步至 246 名,並且是陸港台唯一入榜前 250 名醫院。陳適安表示,智慧醫療委員會架構下共分 8 組,包括行政、護理、教育、研究、技轉,大數據組、影像組、機器人與遠距醫療。他強調,醫院不能只是導入 AI 以求營利,而是全院數位轉型、兼顧各項目發展,增進效率、給予病患安全與保障,才是高度治理醫院的關鍵。
除了斬獲國際評比,中榮近期也迎戰國內醫院評鑑。醫院評鑑主要目的在於確保「病人權益」與「醫療服務品質」,評鑑基準涵蓋經營策略、員工支持制度、人力資源與教育、安全的環境與設備、病人服務、風險分析與緊急災害應變、感染管制、醫療照護、品質與安全管理;針對急診、加護病房、手術室及處理大量傷患,確保醫院能夠提供安全、即時處理能量。不僅如此,評鑑結果更攸關醫院健保點值與名聲,從年初以來就引發各界議論,角逐醫學中心乃重中之重。
中榮擔當今年中部醫院評鑑起跑第一棒,陳適安表示,今年院內主管層級參加第 2 次評鑑的人數僅佔 25%,顯示新上任者居多,具經驗者少。再者,為了配合醫院評鑑條文更新,IT 部門的工程師近期頻調閱資料、修改軟體,皆是今年需克服的挑戰。在面臨極大壓力下,各部門仍協力完成重大任務。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亞洲首創全自動智能實驗室+檢體電動車
針對智慧醫院的成果,陳適安指出,院內亮點還有新落成的「全自動智能實驗室」,從病患備管、抽血、檢體輸送、檢測到檢體冰存,為實驗室全面自動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實現了零接觸單一流程作業,領先全亞洲首創連結生化、免疫、血液、血凝及醣化血色素檢測。每支檢體上面都有條碼,機器會自動掃描分類至檢驗項目、地點與排列優先順序,對於急需檢驗結果的病患,還可標記「VIP」快速通關。
值得一提的是,實驗室採用了世界最新的智能檢體電動車技術(CARS),是市場上唯一以純電力方式藉由電動車運送檢體,相較傳統空壓機及皮帶運送,節省能源同時能減少環境噪音和污染排放。400 台小車每天能夠處理超過 2 萬項次的分析檢驗,提升檢驗效率且大幅降低人為錯誤的風險。
「抽血試管併管措施」預計可達成 50% 的感染性廢棄物減量,推動 ESG 發展的同時能有效地降低報告時效 turn-around-times(TAT)的時間;新一代生化與免疫儀器搭配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Systems 自動化軌道系統,是目前業界最快,更節省能源消耗、減少醫療廢棄物,搭配檢體路徑最佳化,達成 Conservation(節省)、Consolidation(整合)和Conformity(一致)的「3C」元素。
由於台灣醫護缺工陷入惡性循環的困境亟待解決。陳適安指出,數位轉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節省醫師與護理人員的時間、減低工作負擔、增進效率。
中榮攜手陽交大研發的 ChatGPT 醫療版「Healthcare GPT」應用範圍廣,可於 15 秒完成病歷摘要撰寫或提供一對多同步回覆民眾問答;電子紙床頭卡技術可降低資訊錯誤機率、減少護理人員作業時間,院內 1,632 床病床逾八成病床配備電子紙,堪稱全國最高比例;還有智慧藥櫃可把關取藥流程人員的管制與紀錄,皆是今年創舉。
[ 熱門精選:【專訪】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 ]
結構化報告 加速智慧醫療發展並穩定醫院經營
而欲落實 AI,結構化報告是重要關鍵。陳適安指出,資料乾淨的程度至關重要,「若沒有結構化報告,準確性與完整度就會打折扣,如果用敘述的方式呈現,容易遺漏很多資訊。透過選擇項目可省去病歷書寫作業,能夠快速收集資料,也更乾淨、更完整。中榮幾乎可做到 99% 以上。」院內 Power BI 也一應俱全,IT 部門功不可沒。
中榮每年從軟硬體到上百項 AI 計畫,投資約 2 億元經費力推數位轉型,包括醫務管理、電子病歷、結構化報告等基礎建設,是第一家通過衛福部認可 FHIR(快捷式健康照護可互通性資源)檔案格式的醫院。
台灣每家醫院都在做自己的資訊系統,衛福部為整合系統,先從 15 家部立醫院開始推動次世代 HIS(醫療資訊系統),包含大數據、電子病歷、電子表單和結構化報告等,邀集各醫學中心商討意見,另為解決護理人才荒,打造雲端 NIS(護理資訊系統)。
榮總體系龐大,HIS 要達成一致性工程浩大。陳適安說明,各個總院之間先整合醫療大數據,並且將報告結構化,讓資料可以互相流通,去識別化、結構化。資料中心以生理疾病別做整合,未來還會進一步升級。然而,放眼全國各醫療院所的結構化報告與大數據收集如何統一格式,而且能便於各院使用,未來仍有待於突破挑戰。
首重病人資安與隱私 醫界與產學合作實現創新價值
中榮智慧醫療的成就關鍵是與各個 IT 大廠合作,陳適安強調,跨領域合作重點在於互相溝通與磨合,不能只是為了牟利,而是應將病人的資安與隱私當作首要之務,遵守法規為重。且廠商是否有耐心、願意投注多少人力與資金,是技轉成功的關鍵因素。
例如,中榮與宏碁智醫合作開發「VeriOsteo OP」智骨篩 - AI 骨質密度異常篩檢軟體,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特地致電陳適安,雙方積極合作,三個月就取證成功;也與金仁寶、鴻海、遠東醫電、瑋創、倍智、倍利都有不少數位轉型專案。
除了與科技業密切合作,中榮也與學界積極媒合。陳適安表示,中榮每年都會規劃院內計畫與院外計畫,今年數十位醫師陸續到陽交大、興大生醫工程、分子生物所、電機學院、資訊學院、資工學院參訪,9 月也將與清大互相參訪,盼媒合更多數位醫療專案,另與東海、靜宜及逢甲等周邊私所大學都有簽訂研究協定。只是目前 AI 計畫雖眾多,但若想技轉到業界,仍期盼與更多企業合作,加速落地生根。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