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應主動掌握用戶需求 創造有價值的服務
2020年群光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關鍵在於2019年在泰國設立生產基地,而資訊部門則是完成快速建廠的背後功臣。
採訪/施鑫澤‧文/林裕洋‧刊期/2021.07
自2018年底美中貿易大戰開始,許多台商為躲避昂貴的貿易關稅,以及因應部分客戶要求非中國製造的趨勢,除開始擴大台灣生產的比例之外,也開始在越南、印尼、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尋找合適的生產基地。其中,群光集團因過去曾在泰國設立生產基地,早有龐大工業區土地可以利用,因此在2019年即選擇重新回到泰國,成為遷移生產線速度最快的台商之一。
而2020年在COVID-19衝擊下,雖然導致全球經濟出現大衰退的狀況,但因帶動居家辦公、居家上課的風潮,因此市場對消費電子產品大增。而佈局泰國有成的群光集團,2020全年營收達到近新台幣95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點。在全球供應鏈版圖變動,加上對非中國製產品需求急速攀升,群光集團也將持續擴大在泰國生產基地的產能,預估2021年營收有望突破千億大關。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B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群光集團資訊長張玉雲指出,2019年當許多台商還在尋找生產基地時,我們應該是第一個完成泰國佈局的業者,也讓我們生產基地從過去的中國,擴大到泰國,台灣總部則是扮演維運與設計中心的角色。而我們能在極短時間內設立生產線,IT部門全力運用各種數位工具,縮短建廠所需的時間與克服挑戰,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幕後功臣。
佈局泰國有成 IT扮演幕後功臣
創立於1983年2月的群光集團,經過三十年的努力與經營,已發展為一全球性的跨國企業。該集團從事電腦週邊產品製造與消費性視訊影像產品之製造,主要的四大產品線為輸入裝置產品、攜帶式鍵盤模組、視訊影像產品以及相機鏡頭模組等,其中鍵盤、網路攝影機,以及筆電相機模組已成為全球領導製造商,運動型攝錄影機與外接式平板電腦鍵盤,群光集團以台灣為集團營運中心,統籌經營策略、營運規劃、客戶拓展及接單銷售,同時負責新產品與新技術之規劃、設計與開發。該集團有效運用區域資源,佈建全球行銷、物流、生產及技術服務據點,以台灣為主要研發及銷售中心,中國及泰國專責生產之分工模式,且為就近提供客戶服務以貼近市場,透過全球即時供貨倉庫(如亞洲、美國及歐洲等),以縮短產品運送時間,提供客戶穩定而快速之貨源,使客戶建立最少庫存、減少資金積壓,滿足客戶品質、價格、交期與地點上的需求,提供予客戶最佳後勤支援服務及技術。
張玉雲表示,2020年台灣防堵疫情得宜,幾乎所有產業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國外習以為常的居家辦公、居家就學,對台灣民眾只是存在新聞中的名詞。然而2021年台灣與其他防疫模範生,正面臨COVID-19變種病毒襲擊,也得開始習慣居家辦公、居家就學等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台灣總部主要負責研發及銷售中心,採取分流上班相對較容易,且時下如 Google Meet、微軟 Teams、Zoom、Webex等線上會議軟體取得容易,功能且強大、易於使用,即便同時有千人同時連線也能負荷,只要事先完成規劃,都能夠維持公司正常運作。集團原則尊重客戶的意願,選擇其習慣的軟體來進行溝通。
因應產業局勢變化 數位轉型勢在必行
消費性電子產業競爭向來非常激烈,群光集團擁有堅強且經驗豐富的專業經營團隊,其深厚的產業基礎及人脈結合,具備宏觀視野與優秀的企業經營能力,帶領著公司不斷的創新與變革、產品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以及拓展新事業的成功經驗。群光集團主要銷售客戶皆為國際知名大廠,至今已亦已累積開發優質世界級客戶的能力,也成為各大廠在開發新產品時緊密合作之重要夥伴。
[CIO都在讀: 七步驟扭轉接手的IT部門 ]
因此,群光集團能透過充分與客戶的密切合作,取得最新市場訊息,掌握市場脈動,不斷開發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如過去幾年,智慧家庭議題興起,群光集團在強化自身體質之外,也從傳統電腦週邊零件及配備廠,逐步擴展到智慧家庭、IOT物聯網及車用產業,目前已拿下筆電鍵盤、照相模組、電源產品、桌機鍵盤及網路監控攝影機5大產品世界第一。
張玉雲認為,數位轉型不算是全新的觀念,只是早期以企業再造、轉型等名詞出現,簡單來說即是在企業發展陷入停滯或瓶頸時,要透過組織改造、營運策略轉變等方法,面對市場挑戰、回應消費者的期待。然要達到轉型的目標,一定要制訂相關策略,前MIC所長詹文男提出的方法論備受肯定,也是許多企業奉行的準則。至於簡禎富提出的工業3.5概念,則是許多台灣製造業從工業3.0要邁向工業4.0時,非常受用的觀念與做法,更是逐步實踐智慧製造的最佳方法。
製造業應用情境差距大 仰賴IT部門規劃
由於製造業涵蓋範圍非常廣,如造紙、汽車、半導體等,雖然都算是製造業,但彼此之間的應用情境差距很大,若要推動智慧製造,各家業者之間的做法會有很大差異。如群光集團是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不同產品均有大型事業單位,產品製程、生產模式也有很大差別,所以背後提供後勤技術支援的共同平台,也必須能夠支援不同客戶產品與製程,才能滿足各個事業單位的營運需求。
[CIO都在讀: 運用技術路線圖做好管理數位轉型的計畫 ]
正因如此,現今資訊部門面臨挑戰比過去更為嚴峻,以往只需要依照部門需求轉寫程式即可。然在AI、IoT、大數據等技術問世後,現今資訊部門必須主動掌握不同事業單位需求後,甚至要有超前部署的能力。運用前述數位工具助事業單位規劃轉型方向,所以自然必須掌握事業單位的營運特性、流程、產業知識後,才能給予最合適的建議,且必須根據情境彈性調整。
「如近來興起的敏捷式(Agile)開發,並不全然能應用於群光集團之中。如當我們在進行產品測試時,即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新產品試產導入量產服務)階段時,確實可用敏捷式開發概念進行多功能測試,確認產品功能可正常運作,對縮短測試專案、提升產品品質確實有不少幫助。」張玉雲解釋:「但是進入大量生產階段就不同了,只要一個環節發生錯誤,就會讓公司蒙受重大損失,所以還是必須運用傳統流水式開發觀念,確認每個環節之間都不會有問題,才能正式進入量產。」
IT部門亦須轉型 貼近用戶端需求
面對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群光集團對生產所使用之自動化機器設備,已累積具有自行設計開發及改良之能力,各製造單位皆設置負責精密模具及自動化組裝設備之設計、製作並導入量產之專責人員,依照產品結構、特性及品質需求,與設備商共同開發及設計自動化機器設備,以掌握生產流程及控制產品品質。不光如此,群光透過不斷研發改進,來提升生產線之製程技術與良率,特別是變壓器生產自動化,對人工成本降低幫助很大,且品質更穩定。
另一方面,群光集團在專注於自身之核心競爭力,加強研發產品能力外,並藉由產品設計持續精簡產品之製程及合理化,以減少材料之耗損,而近年來更持續開發自動化生產及隨線檢測設備,並積極導入模組式自動化生產、測試設備與製程,提高生產效率、品質及降低人工成本。此外,集團也持續強化現有ERP整體資訊系統功能,以提升各單位之作業效率。
[ 下載 2020-21 CIO大調查報告,掌握最新IT採購趨勢 ]
張玉雲表示,早期群光集團資訊單位扮演角色與多數公司相同,都是屬於傳統的後勤支援部門,每個事業單位會依照使用比重分擔費用,自然也引起不少抱怨。各事業單位都認為沒有獲得同等值的回報與服務,而因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加速事業單位回應消費者期待的速度,我們也以事業單位需求為中心的組織,並派駐IT資深人員到事業單位中,以便能在第一時間掌握該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如此一來,我們在開發新系統時,便能主動加入其所需的功能,讓同仁感到IT部門的服務價值提升,進而強化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此外,因應集團整體發展需求,群光集團也建立全新的資料中心,並且整併原本分散在各事業單位中的小型資料中心,以及資安、通訊等機制,在兼顧彈性與集團長遠發展下,扮演事業單位拓展業務的後盾。
雲端ERP非萬靈丹 掌握需求最重要
因應公有雲市場蓬勃發展,Oracle、SAP在原有ERP解決方案之外,也推出雲端版本的ERP,而Microsoft也推出 Dynamics 365 雲端ERP產品。根據勤業眾信分析發現,企業正面臨眾多使用上的挑戰,如工廠內觸碰螢幕數量稀少或經常故障,常造成生產移轉資料無法及時輸入,而ERP系統的庫存數據不即時(不正確),會連帶影響訂單出貨或生產備料的安排。又或者資訊系統使用多年,資料量過於龐大,系統速度愈來愈慢,但是礙於系統版本老舊,很多系統廠商早已不支援維護該系統版本,也不提供升級服務,逼迫企業只能選擇一套新版ERP重新導入。在前述總種因素下,也帶動雲端ERP風潮。
張玉雲認為,多數公司對ERP系統存在錯誤的迷思,甚至沒有發揮ERP系統原有的功能。關鍵在於企業推動新ERP專案時,多半有預定啟用的時間及預算,內部或外部顧問為趕上時程,只會要求新ERP功能與舊ERP相同即可。在此狀況之下,多數新導入ERP通常也只發揮五至六成的功能,使用時間一久還會誤以為功能不足,又需要新ERP系統支撐。因此,若ERP版本沒有太過於老舊時,企業應該先再深入研究擴大系統效益的方法。
當然雲端ERP有存在的必要性,對於新成立分公司、小企業而言,能夠大幅降低營運成本支出,同時縮短據點設立時間等。若公司有意引進雲端ERP服務,張玉雲建議應該要先從CRM、SCM等服務著手,才能兼顧公司營運與資安等要求。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