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總助接班梯隊穩定茁壯 台灣產業穩健升級
協助企業運用內外部資源,發展數位轉型相關解決方案,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盼扮演企業掌握數位需求、制訂發展方向的強力後盾。
採訪/林振輝、施鑫澤‧文/林裕洋‧刊期/2023.06
由企業接班人們發起成立臺灣數位企業總會(以下簡稱數總),希望從過去受輔經驗中凝煉出的數位轉型經驗,擴散到全臺其他處於接班進程的企業。同時也透過系統化協助、社群資源共享、同儕互助等方式,協助全台灣的接班人在數位轉型過程中,強化組織成員互動、熟悉企業營運流程等,並創造企業第二次成長曲線,突破接班問題與經營瓶頸。
數總榮譽理事長陳來助在推動接班與轉型的過程中,認為數總自身也應該朝接班與轉型推進。因此,應逐步由年輕世代接手理監事的職務。數總成立初期雖仍由具經驗的先進企業家擔任,但如同企業接班一樣,透過陪跑、轉移、創新和成長等步驟,讓接班梯隊形成並穩定茁壯。此種交接但持續陪伴、把經驗完整傳承的精神,深深感動了台中精機第三代的黃怡穎,於是決定參與競選理事長一職,並在正式擔任理事長之後,她開始思考數總未來發展的方向。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黃怡穎表示,身為工具機產業代表廠商之一的台中精機第三代子女,對於企業接班的酸甜苦辣有深刻體悟,且台中精機有許多上、下游供應商,累積不少與供應商共學的經驗。尤其她本身也擔任過台中二代社群 G2 會的會長,對於接班人需求以及社團運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經驗,所以願意承擔此重責大任,希望透過奉獻所知所學的方式,協助企業接班人推動數位轉型與接班。
聚焦數位轉型、淨零轉型 建立可行方法論
回顧 2018 年,七位完成企業接班的二代經營者深刻意識到,周遭的企業二代在數位化導入過程中,因資訊和能力不足而遇到重重的瓶頸,因此希望透過貢獻自身的使用者實務經驗,建立可供學習的數位轉型模式。助臺灣產業全面轉型,創造產業價值鏈、厚植競爭力,共同成立了「臺灣數位企業聯盟總部」。隨著協助的範圍與對象越來越多,且業師團規模與服務內容成長迅速,所以在 2020 年中向內政部申請獲准成立正式的法人組織,正式成立臺灣數位企業總會。期盼達成協助企業運用內外部資源,發展數位轉型相關解決方案,並建立企業數位需求與政策方向之溝通管道。
過去幾年,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因應企業需求,數度開辦數轉大學與零碳大學,希望從數位轉型與淨零轉型兩個重要的趨勢議題上,協助企業接班人在推動轉型時,能有系統化的思維和可以依循的方法論。希望藉由具備豐富經驗的業師帶領下,創造價值,並強化接班梯隊的能力。其實,數位轉型與淨零轉型是高度相關的議題,所以 2023 年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在零碳大學下設置數轉學院與零碳學院,未來將進一步成立 CXO 養成學院,希望把相關議題整合成共學機制,將接班傳承、數位轉型、淨零轉型等三件事情結合,讓企業接班人可以循序漸進的發展相關知能。
[ 推薦閱讀:2023 製造業 IT 投資重點 ]
黃怡穎表示,近幾年藉由業師團的引導、外部資源的挹注,已經建立數位轉型與淨零轉型的輔導方法論,也逐步在學員企業完成實證。由於每家企業面臨的問題與轉型進程不一樣,甚至基礎的數據蒐集能力都有差異,所以我們在輔導上仍以個別化輔導的方式進行。如同榮譽理事長陳來助所言,轉型是一件很細緻的工作,所以數位轉型必須依照組織、流程、系統的方式進行。也誠如業師團常提醒的一句話,轉型其實就是變革管理,必須在過去的基礎上創新,把目標訂出來、逐步去完成。
數總在協助企業推動轉型初期,會依據過去積累的方法論,將其拆分成各個有價值的模組。透過理監事與業師團的協助,如診斷、小聚等方式,在各個領域利用各自的專業知識協助接班人夥伴們加速轉型的擴散和影響力。
在接班人議題上,會思考更多接班人發展的可能性,尤其在 AI 快速演進的時代趨勢裡,需要思考讓人才往更高價值的地方去移動,將會透過更多精彩的會員活動來凝聚夥伴共識。因此,數總在未來的經營上,將尋找具有亮點且能創造價值的主題,把接班和轉型的精神納入其中,透過提高會員參與度和收集意見,形成新的共識和作法。
克服 2050 淨零挑戰 建立 AI x BI x CI 方法論
因應世界各國陸續提出 2050 淨零排放承諾,2022 年 3 月台灣也正式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 2050 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並期盼在不同關鍵里程碑下,促進綠色融資與增加投資,確保公平與銜接過渡時期。鑑於淨零轉型已經是企業必須面臨的課題,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從過去兩年輔導的累積經驗,已經建立一套「AI x BI x CI」方法論基礎,針對供應鏈碳智慧的整合。
部分推動 ESG 速度較快的數總會員,已建立可執行擴散學習的商業模式。因此,數總規劃在前述方法論的基礎上,將持續推動可行的創新商業模式。藉由打破傳統供應鏈藩籬的做法,建構包括生產、銷售、周邊服務機制等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因為 ESG 議題無法仰賴單一企業獨立完成,必須納入許多外部環節共同考量,因此必須透過串聯群體能量,一同推動淨零轉型,才能真正接軌 ESG 浪潮。
「我們屬於非營利組織,所以主要目的在於助產業創造價值,在跨產業的整合上,是推動相關轉型過程中的重要優勢。今日數轉、明日零碳,在協助企業推動 ESG 之前,先陪伴建立其具備正確數據記錄的能力,而後才有更進一步的數據決策,進而運用數據改善管理、推動淨零轉型。」黃怡穎解釋:「各家企業推動數位轉型的進程其實有所不同,有些企業可能需要做更多的基礎數位建設,所以數總也積極在蒐集優質的解決方案,作為企業評估外部合作廠商的參考。」
考量到企業在推動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數總也透過多元管道爭取政府資源的挹注。如經濟部工業局、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等,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和協助企業的數位轉型,藉此降低企業推行轉型所面臨的門檻。
數總不僅透過政府、業師來幫助企業轉型,也利用已建立的淨零同儕群體資源,將運用個別化的輔導、整合外部資源與資服業者合作,協助企業發展以碳智慧為根本的創新商業模式。也積極串聯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推動產業創新與發展。
台中精機推動雙軸轉型 數轉零碳齊下
創立至今即邁進 70 年大關的台中精機主要產品分別為 CNC 車床,綜合加工機、塑膠射出成型機等,對外承包項目則有垂直整合經營縱深面,跨入多角化、自動化、國際化的經營領域。該公司採取一地研發、兩岸生產、全球行銷的策略,目前全球七大行銷服務中心分別為美國、法國、德國、南非、馬來西亞、印度、泰國,而兩岸六大製造基地則為臺中精科廠(營運總部)、工業區廠、后里鑄造廠、彰濱鹿港廠、中國上海廠及廣州廠。
面對競爭激烈的國際工具機市場,1981 年台中精機就已經開始推動電腦資訊化的工作,並在 1989 年引進 HP3000 主機。隨著國際業務市場快速成長,擴大在資訊領域的投資,1998 年開始引進 ERP、2002 年打造 KMS 平臺、2007 年建置企業學習網等。除此之外,看準國際客戶開始關注 ESG 議題,台中精機亦陸續在 2011 年取得 ISO 14064 溫室氣體盤查、2016 年台灣大道廠取得 ISO 50001 的認證取得上,為日後推動數位轉型、零碳轉型的雙軸轉型鋪路。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黃怡穎指出,因應智慧工廠的浪潮,2018 年決定在台中精密機械園區打造智慧工廠,以便能維持在國際市場的領導地位,並於 2020 年正式啟用。這是台灣工具機業界第一個以工業 4.0 為架構全新打造的智慧工廠,配置有 8 條工具機智慧組裝線(Victor Smart Production line,V.S.P)、4 條 V4.0 自動化加工產線(V.S.M),並且首度建立戰情中心,扮演整廠的協調與整合中樞。
台中精機廠打造智慧工廠之初,主要是以引進成熟技術為主,確保工廠能準時上線,滿足現階段生產製造需求,如「製造系統反覆整合,運行效能優化、成熟應用」、「善用數據決策分析,提高營業利益」、「工廠運作訊息數位化 & 及時化」等。在我們的中長期發展策略部分,預計引進技術發展中的創新科技,首先是透過「AI 自主自適應,持續進化工廠」,其次「將師傅工藝技術轉化到先進的 AI 系統」等,擴大智慧工廠的營運價值。
全力推動 ESG 落實永續發展承諾
在全球吹起 ESG 浪潮下,在國際市場有亮眼成績的台中精機廠,自然也透過多元管道著手,全力實踐永續經營的決心。首先,台中新廠營運總部採取綠能概念設計,全廠的電力、空調等,都是採數位監測、統計的機制,便能及時掌握廠內的電力使用狀態,並取得綠建築銅級標章的認證。另外,該公司也特別在廠區內建置的生態池,採雨水回收的方式進行灌溉,達到節能減碳的效益,根據台中精機的統計資料顯示,年減碳排放量達到 83,630.76 公噸、年造林效益達 8747.49 公頃。
黃怡穎表示,前面提到節能減碳不能僅靠單一企業力量,必須攜手供應鏈夥伴。所以在 ESG 推動的第二部分,針對加工生產、產品製程進行碳足跡盤查,並透過建立能源雲整合來自數據,藉此檢視廠區的整體碳排量。該平台也能讓上、下游的供應夥伴,透過能源管理、資訊共享等機制,共同推動生產流程改善,逐步朝向綠色供應鏈邁進。
在 ESG 浪潮下,愈來愈多企業開始關注機台設備的耗電量,所以台中精機推動 ESG 的第三項措施,即是在設計新產品過程中,預先融合節能減碳的概念。以 VC-AX630 為例,即具備 ECO 電力監視、ECO 等級設定、設備電力分析、刀具負載監視、ECO 電力分析、震盪切削技術、主軸速度振盪、螺桿智慧潤滑、機台熱溫補技術等。
面對全球經濟環境變化快速,台中精機將持續朝數位轉型、零碳轉型等雙軸轉型著手。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