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政府多管齊下 先進智造學院成績亮眼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特別攜手逢甲大學共同開辦「臺中市企業先進智造學院計畫」,以一站式的模式協助、輔導、扎根企業。
採訪/施鑫澤‧文/林裕洋·刊期/2023.11
面對消費市場需求快速轉變,多年前全球即吹起智慧製造的浪潮,此種訴求以多種資訊科技融合而成的架構,讓製造業可具備彈性調整產線配置,乃至於掌握生產設備的運作狀況,進而達到提高生產品品質與效率的目的。而從 2018 年美中貿易戰開始,加上 2019 年底爆發的 COVID-19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體系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後,更加速製造業加速推動數位轉型,大步向智慧製造的浪潮。
臺中市不光是臺灣製造業重鎮,也在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扮演重要地位,許多外銷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都是各領域中的隱形冠軍,其中金屬製品、機械設備、塑膠製品製造業等屬於勞力密集產業,有不少都是中小型工廠,恐怕難以因應快速變動的產業及國際局勢挑戰。為此,2023 年中市府經發局特別攜手逢甲大學共同開辦「臺中市企業先進智造學院」,集結 21 位逢甲大學專家學者與業界堅強師資陣容,以於 2023 年 3 月 19 日前提出改善計畫且已納管核定之未登記工廠、特定工廠為輔導對象,由專家手把手教學,以一站式的模式,協助企業、輔導企業、扎根企業。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逢甲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暨台灣智慧製造創新營運中心主任佘日新表示,近年因美中情勢日趨緊張,地緣政治衝擊加上疫情與俄烏戰爭影響,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疫後重啟的全球市場樣態巨變,使企業被迫省思如何重新攻佔全球供應鏈市場。再加上歐美日等國強力要求下,臺灣廠商必須於供應鏈提供低碳,甚至零碳產品或製程,未來碳排放再納入碳稅徵收後,勢必成為製造業另一大考驗。
臺中市企業先進智造學院由逢甲大學臺灣智慧製造創新營運中心主任佘日新擔任先鋒講師,擁有非常豐富產業經驗與輔導案例,課程涵蓋淨零碳排、全球供應鏈管理等 29 堂課程。
臺中市為製造業重鎮 面對國際挑戰嚴陣以待
擁有中部科學園區后里園區、中部科學園區臺中園區、臺中工業區、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園區及臺中潭子科技產業園區的臺中市,向來是臺灣製造業的重鎮。近幾年,工具機產業除逐步升級為精密機械科技外,中市府經發局更積極配合中央政策打造臺中市成為智慧機械之都,並串連零組件製造與維修產業,在中臺灣打造智慧機械及國防航太總部。
儘管臺中市有許多享譽國際的大型製造業,亦有許多營運規模較小、技術能力強悍的中小型製造業。近年在中市府經發局積極輔導下,未登記工廠已逐步符合各項法規要求,朝合法化之特定工廠邁進,截至 2023 年 10 月為止,已提送改善計畫的納管未登記工廠達 7,909 家。為協助數千家企業與工廠進一步因應當前數位轉型、淨零碳排與韌性供應鏈的全球布局,臺中市企業先進智造學院將以智慧製造專業課程為核心,即結合多位專家組成的輔導團,協助企業主、二代接班人及員工掌握這波關鍵轉型契機,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邁向先進製造行列。
[ 推薦閱讀:【製造業】艾利丹尼森推動 ESG 就緒的高招 ]
佘日新指出,現今企業面臨三大挑戰,分別是數位轉型、低碳轉型,以及供應鏈韌性等問題。首先,高齡化與少子化問題衝擊,讓製造業面臨人力短缺的挑戰。尤其隨著產業進入二代接班浪潮,愈來愈多公司開始思考引進數位科技,讓生產製造走向數位化與智慧化,因此勢必要推動數位轉型。其次,在 ESG 浪潮下,不光各國政府都宣布 2050 淨零碳排白皮書,國際品牌也要求供應鏈夥伴必須推動低碳製程,歐洲也即將實施碳邊境稅,身為全球供應鏈一份子的臺灣企業,自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2018 年美中貿易大戰開始,全球製造業就開始在尋找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避免被課徵高額的關稅。而 2019 年爆發的 COVID-19 疫情,由於中國採取極為嚴格的封城措施,導致全球吹起生產基地中國+1 的浪潮,讓供應鏈韌性議題備受重視,臺灣製造業也需要思考佈局策略。
助企業了解國際趨勢 提早採取應對策略
臺中企業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工具機與機械業出口占比極高,在現今地緣政治影響下,原本就具備絕對優勢。面對產業競爭日趨激烈,若能在現有優勢與競爭力下,進一步結合智能化,可望提升客戶對產品高度依賴與信賴,提升國際影響力,是中市府經發局與逢甲大學攜手合作的目的,所以希望透過智造學院一系列課程,協助企業提升軟實力與能見度,並掌握國際最新的趨勢和做法。
根據中市府經發局指出,臺中企業先進智造學院課程是利用假日,共推出 102 小時的精實課程,涵蓋「地緣政治與韌性供應鏈」、「淨零碳排」、「數位轉型」、「全球供應鏈管理」、「資訊安全」等內容。課程集結逢甲大學台灣智慧製造創新營運中心主任佘日新、張淵仁教授、賴奇厚教授、主任黃誠甫,逢甲師資在韌性供應鏈、航太及綠能科技領域具備多年豐富經驗,並結合臺灣製造系統大廠上博科技與資安服務業者如梭世代等企業代表師資授課,搭配專家輔導團到訪企業進行診斷服務,幫助學員迅速掌握產業變動所需的知能,培養能因應不同挑戰的實戰能力。
「我們期望透過一系列課程,協助企業全面了解世界趨勢,而非用傳統營運模式面對智慧製造、人工智慧浪潮,才能有效掌握應用智慧製造提升產品良率,甚至減少碳排放的目的。」佘日新解釋:「在舉辦課程同時,也會邀請產業界專家輔導訪視了解個別業者需求後,引介合適的外部資源、提供務實解方,讓企業具備所需最新產業知能,彈性因應快速變動的產業及國際局勢,掌握這波轉型契機。」
CBAM 機制開跑 製造業需審慎以對
隨著 ESG 議題備受關注,向來非常重視環保議題的歐盟,多年前已經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後,凡出口到歐盟的碳排產業製品,如鋼鐵、水泥、電力、肥料、鋁業等,必須與歐盟廠商承擔同樣的減碳成本。前述管制的產品,若生產地碳定價低於 EU ETS1 碳價的產品,則就要必須取得 CBAM 憑證(CBAM certificates)後,才能獲准進入歐盟。2023 年 10 月歐盟碳關稅調整機制已正式試行,預計 2026 年全面正式實施。
除歐盟碳關稅機制外,近期美國加州議會也通過全美第一個強制氣候揭露法案(SB 253),要求年收入超過 10 億美元的上市、未上市公司,在 2026 年開始,公開披露前一財政年度的直接(範疇1)和間接(範疇2)溫室氣體排放,並在 2027 年開始報告間接上下游供應鏈排放(範疇3)。至於揭露方式則需參照國際標準,且需經過獨立第三方的查驗。
佘日新指出,2026 年一月正式實施的 CBAM 影響製造業非常深遠,產業只剩兩年時間能夠因應,整體時程非常緊迫。至於加州的強制氣候揭露法案,先前在議會審查時,範疇一、範疇二部分已讓許多企業快要承受不住,現在直接延伸到範疇三,影響範圍更深與廣泛,企業更需要時間因應與調整,也凸顯出推動綠色轉型的急迫性。
三階段著手 助企業取得零碳認證
面對壓力愈來愈大的淨零碳排與 ESG 議題,2022 年 4 月 22 日臺中市政府已公布「臺中市 2050 淨零碳排路徑」,將以 2030、2040、2050 三階段,輔導企業零碳認證達 10%、50%、100%,進而做好風險評估與環境管理責任。為積極達成淨零碳排路徑目標,臺中市政府以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面向,邀請永續領域相關專家、學者組成臺中市企業 ESG 輔導團隊, 提供各面向諮詢與建議,協助解決永續經營可能面臨的問題,達到提升永續治理能力,達到永續經營目標,提升國際競爭力。
其次,中市府經發局也在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 SBIR)研發補助中,新增「淨零碳排」領域。鼓勵臺中市中小型企業運用政府研發補助資源投入研發作業,提升專業技術/服務,達到產業創新與升級轉型,以技術密集、高附加價值之研究及商業模式開發,提升產業競爭力,達到永續發展。
佘日新說,第三,中市府經發局也將開設專業課程,讓業者了解國際趨勢與政府相關規定。如因應 2023 年 10 月 1 日歐盟碳關稅機制上路施行,目前中市府也開設許多專業課程,讓業者了解國際 趨勢與政府相關規定。
因應生成式 AI 浪潮 計畫持續推動
儘管臺中企業先進智造學院計畫推出時間不長,然整體推動成效相當亮眼,課程教學共輔導 117 位學員、83 家企業,其中製造業佔了 76%、批發零售業佔 6%。尤其為更深入服務業者,該計畫更提供專家診斷實地輔導服務,每次都派出 3 位以上學者與業界先進專家組成的輔導團隊,每次實地輔導時間長達 100 分鐘,至今已輔導共 9 家工廠。
佘日新指出,臺中市政府與企業並肩攜手,政策符合國家政策並接軌國際。臺中企業先進智造學院計畫在機械產業方面,已協助複上精機、仲泰精密等 2 家業者,申請經濟部工業局產業低碳與智慧化輔導-溫室氣體盤查輔導計畫。此外,中市府經發局也協助媒合複上精機、富茂精機等 2 家業者,分別透過 CIO IT 經理人雜誌、獨角傳媒錄製如創業者故事、公司企業形象宣傳等等,提高其品牌知名度,以利其業務拓展。
考量到臺中市申請納管及臨登轉特登之特定工廠數量超過一萬家,目前已取得納管、臨登換證核准家數共逾 8,900 家,仍有多數企業尚未掌握這波關鍵轉型契機。
其次,人工智慧已是不能迴避的課題。中市府經發局已在規劃持續投入課程培訓資源,推出相關課程與政策協助產業成長,引進合適人工智慧相關工具,全力扮演企業堅強後盾並協助啟動轉型之旅。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