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患需求為中心 勾勒AI智慧醫院
無論何種形式的智慧醫療,都應該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如病患、醫師、護理師、藥師等,才能讓智慧方案發揮最大效益。
採訪/施鑫澤 文/林裕洋 刊期/2020.11
回顧 COVID-19 肆虐全球初期,世界各國政府都深受檢驗試劑不足之苦。在醫療資源有限狀況下,必須從疑似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患者中,找出有肺部感染的病患,並且依照病情輕重給予合適資料,便成為各大醫院的最大挑戰。以光田綜合醫院為例,由於醫師每日要判讀X光影像報告超過百筆,於是在著手成立肺炎小組外,引進長佳智能的肺部X光AI智能輔助判讀系統,藉由該系統協助醫師快速診斷肺炎,能在最短時間內決定病症的輕重緩急。
由於所有到院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患者的X光片影像,都會進入AI系統進行分析,只需2分鐘即可判別正常或異常。該系統會在不正常的肺部X光片中,以紅色標示異常,有助於加快醫療處理速度。當院內遇疑慮個案立即啟動「肺炎小組」,透過手機院內APP系統推播通知,由感染科、胸腔內科醫師攜手合作,立即檢視患者胸部X光片,確認進一步投藥治療或收治隔離病房。
光田綜合醫院總院長王乃弘說,創新科技持續問世下,市面上出現各種形式的智慧醫療服務,以及專為行動設備設計的各種APP。雖然光田綜合醫院發展智慧醫療速度並不快,但也能藉此重新思考智慧醫療的背後含義,以及所要服務的對象為何。我們認為無論何種形式的智慧醫療,都應該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如針對病患設計的APP或服務,就應該要從病患需求面出發,若是為醫療人員設計的智慧專案,就應該要從醫師、護理師、藥師的角度出發,才能讓智慧方案發揮最大效益。
打造向上院區 勾勒AI智慧醫院
創立於1913年,前身為仁聲醫院的光田綜合醫院,是台灣中部地區的知名醫療院所,目前有23個部定專科(衛生福利部定專科執照),並依據醫療專長及醫療業務發展,另設有44個次專科。該院所為落實以病人為中心,建立以跨科別診療之機制,特成立全方位醫療照護中心,如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癌症中心、腦中風中心、心臟血管照護中心、耳鼻喉照護中心、肺癌篩檢暨防治中心等,堅持不斷超越自我力求創新,只為提供給民眾最好的光田服務。
隨著醫療業務不斷拓展,光田綜合醫院在2006年成立「長青院區」,2017年10月設立「仁馨樂活園區」,可提供護理之家、日間照護中心及失智症照護服務,讓醫療照護之範疇由預防醫學、急性醫療延伸至慢性照護,成為鞏固全人、全方位之完善醫療照護系統。目前光田綜合醫院病床數達1300張以上,相關體系涵括弘光科技大學、弘光附設老人醫院、清泉醫院、通霄光田等。
王乃弘指出,光田綜合醫院、弘光科技大學體系,在教育人才及臨床醫學與教學研究領域上的密切交流與產學合作,期望能提供病患更棒的醫療服務。因應醫療業務持續攀升,我們也啟動「向上院區」新建工程,希望將光田綜合醫院打造成「AI智慧醫院」,屆時向上院區將有近4萬坪醫療空間,可提供近千床,可望為中部醫療開創全新的境界。
最佳化就醫體驗 改善醫院效率
在資通訊科技發展快速下,帶動各產業運用創新科技發展新業務的趨勢,醫療產業自然也沒有置身其外。雖然各方研究機構對智慧醫療的定義不盡相同,如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智慧醫療定義,則是將資通訊科技運用在醫療及健康領域,如醫療照護、疾病管理、公共衛生監測、教育和研究。國發會則認為是透過網際網路及相關的技術,提供或強化健康服務與健康資訊。
綜合各方看法,就是將資訊科技與醫療流程結合,進而達到病人就醫的效率、提高就醫品質、創造就醫體驗,即是提供方便、速度、連續、完整的就醫環境。
王乃弘表示,智慧醫療不光對病患帶來好處,對醫院營運、醫護人員等,同樣有多元化的幫助。如在少子化的時代,醫院也亦面臨人手不足的困境,藉由資通訊科技協助,可減少人力的浪費,並且提高醫護人員、行政人員的工作效率,以最少人力創造最大效益。
實踐醫療4P AI技術扮演核心
發展超過百年的醫療,在藥物、檢測技術進步下,發生過三次醫療革命,而21世紀第三次醫療革命,即是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Leroy Hood提出的「4P醫學」,包含:預防(Preventive)、預測(Predictive)、參與(Participatory)和個人化(Personalized)。而要達成前述目的,必須藉由融合資通訊科技、醫療技術的智慧醫療,才能實踐精準醫療的願景。
所謂預防部分,即是透過收集病人大量各種檢測數據,透過AI技術評估是否可能會有併發症發生,並告知醫護人員及時處理。在預測方面,則同樣運用AI技術監控病人的健康狀況,確保能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避免出現病情惡化或在沒有接受完整資料之前,即死亡的不幸事件。
「至於個人化部分,則是透過專注在一個或多個族群上,如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等等,為不同病患提供合適的客製化服務。」王乃弘解釋:「而在參與部分,則可以透過衛教方式,鼓勵病患參與回饋。當然也能夠引進時下熱門的智慧互動機制,增加病患參加與回饋的意願。」
以病人為中心 設計一站式APP
營運至今越過百年,本著「光大愛心、廣播福田」的初衷,秉持「篤實、關懷、倫理、卓越」核心價值,光田綜合醫院擁有陣容堅強的醫護團隊,成為守護中部民眾健康的重要堡壘。為提供民眾更舒適的醫療環境與品質,該醫院將在台中市沙鹿區向上路七段設立的向上院區,2019年已動工,預計2022年竣工。在新院區建置過程中,光田綜合醫院也預先規劃眾多智慧醫療機制,以便能實現AI醫院的願景。
因應智慧醫療風潮,不少醫院都推出各種形式的APP,如掛號APP、看診進度查詢APP、用藥APP等。雖然此類APP有其便利性,但是由於都是以點方式呈現,當同一位病患需要安裝多種APP時,反而會造成使用上的困擾。光田綜合醫院認為此類APP設計時,應該要以使用者為中心,以「一站式方案」滿足病人使用需求。如以專為病患設計的APP,就必須思考如何讓病患願意主動使用,如操作介面必須簡單化,包含掛號、就診、付款等資訊,也必須能一併在該APP中呈現,這也是光田綜合醫院為病患設計專屬APP的目標。
王乃弘說,對於正在興建中的向上院區,我們自然有許多期許。首先,在護理站部分,我們也會設計一個專為護理人員設計的APP,會呈現所有住院病人的詳細資訊,包含住院原因、護理人員、主治醫師等等,以及重點提示。另外,雖然我們所有病房都會同步引進新世代的床邊系統,可將資訊同步在手機、護理白板中呈現,考量到整體興建成本,我們第一階段是針對個人或VIP病房,引進聲控設計,方便病患用聲音控制燈光、窗簾等。當然在考量節能趨勢,護理站也會具備遠端管理的功能,可在病患忘記關閉電源時,協助關閉電燈。
善用5G/IoT 掌握人員物品位置
隨著AI技術的日趨成熟,加上台灣5G頻譜開放之後,結合AR、VR技術的應用,可讓醫療團隊更有效地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無論是室內定位、IOT裝置部署,乃至於遠距診療應用等。為此,光田綜合醫院已規劃在向上院區中引進多種創新科技,並要求工程業者必須預留資訊管線,為日後引進感測器、醫療服務型機器人、室內定位服務等奠定基礎。
在護理人員不足下,掌握病患位置成為一大難事,若病患沒有遵守醫院規範擅自移動,更會對後續治療造成影響。未來,當基礎建設完成之後,只需要在病患配戴的醫療手環中加入tag,即可透過電子白板掌握病患的詳細位置,不僅可減少護理人員的負擔,也能防止高傳染性病患因隨意移動,避免造成其他病患或陪病民眾的恐慌。
「另外,當病患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時,我們也能透過此種機制掌握檢查進度,讓後續科別預先做好準備。」王乃弘解釋:「當病患在某個環節耗費許多時間時,我們也會有相關記錄進行了解,是否有流程需要改善,又或者是病患本身的問題等等,無論是提升品質或客製化服務,都能帶來很大的效益。」
在人員以外,室內定位也可用在物品的管理上,除醫療設備的管理之外,也能確認醫療廢棄物是否有遵循預先設定好的位置移動,避免發生非預期的感染事件。
善用遠端醫療系統 減輕分院負擔
雖然遠距醫療發展已久,可惜過去受限於網路連線品質問題,並沒有創造如預期般的效益。隨著低延遲、高效能的5G技術問世,光田綜合醫院也規劃在向上院區中引進遠距醫療機制,結合專家會議系統,日後可支援其他分院提供醫療支援服務,為偏鄉民眾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此外,在護理之家部分,光田綜合醫院也計畫導入醫療行動服務機器人,結合AI技術、病患資料庫之後,不僅可提供問題資訊,也能依照病患的性別、情緒等,給予相對應的服務等。
王乃弘說,在向上院區部分,未來光田綜合醫院也有計劃引進專為醫療設計的智慧機器人,以節省醫護人員的工作。因此,我們在現階段就將軌道設計、充電等因素納入考量,要求各部門必須預留相關空間,公共空間也必須預留感測器的安裝位置,避免事後重新修改設計。
光田綜合醫院認為發展智慧醫療、智慧醫院等專案,最重要工作是必須融合人性、溫度,唯有如此才能讓病人感覺到智慧醫療帶來的效益,乃至於願意主動使用相關服務。若只是冷冰冰的機器人,恐怕難以吸引民眾參與,自然也無法創造出智慧醫療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