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孟凌
在 Web3 的浪潮如火如荼之際,許多傳統產業也開始思考數位轉型,區塊鏈不只影響金融產業,在智慧工業、零售、醫療、食品、身份認證、供應鏈等,我們都可以看到區塊鏈的技術走進各種產業的應用場景中。大多企業會採用區塊鏈應用的解決方案是因為解決本身的痛點,包含是信任問題、效率與成本考量,僅有少數的創新商業模式,也就是將自身產品結合區塊鏈技術,形成新的產品或服務,例如上一篇文章提到的 X2E 的新興商業模式。
[ 推薦閱讀:Web3 新經濟三大商業模式與案例 ]
當我們都認同數位轉型是一個趨勢時,勢必會開始考慮 ─ 「是否要持有、開發或投資數位資產?」例如收受比特幣、發行 NFT。廣義來說,透過區塊鏈來控管的資產(包含客戶資料、金融借貸紀錄、交易與債權等文件),都算是數位資產的一種。然而,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數位資產類型是比特幣、穩定幣、NFT 等加密資產,同時也包含在 Web3 去中心化的精神下,有不少加密貨幣項目都為 Web3 打造可運行的基礎設施,例如 Polkadot(DOT)跨鏈的生態系、支持去中心化儲存網路的 Filecoin(FIL)、建構下一代影音和娛樂區塊鏈的 Theta Network(THETA)、支持去中心化廣告的 Basic Attention Token(BAT)。
我發現不論任何產業均普遍認同也想跟上數位資產有關的商業模式,然而大部分的疑慮會是在加密貨幣的相關問題,尤其我們可以看到各國政府都出現制度法規難以適應科技快速變遷的狀況,這也讓產業無所依循。目前我國政府的態度是採低度管理、負面表列的監管作為,站在樂觀的角度來看,反而成了讓業者可以放手一博的機會。如果這是一個機會,那麼企業最常遇到的法遵、風控等問題,會有怎樣的解套方向呢?
企業走向加密貨幣的市場之前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1 年三月,花旗集團發布一份報告《BITCOIN: At the Tipping Point》指出,比特幣的中立、全球影響力,可能讓其成為國際貿易的首選貨幣。這篇報告讓過去只是金融圈配角的加密貨幣,變成可能改變未來的支付方式。美國上市公司微策略(MicroStrategy)、特斯拉(Tesla)都購入比特幣作為部分的資產配置,傳統金融如 Visa、萬事達卡也積極大規模佈局加密貨幣市場。或許短期內因為法規限制無法直接取代法幣,但加密貨幣終將改變我們的支付習慣。企業必須跟上腳步,研擬對策以因應未來的改變,將加密貨幣支付納入未來經營策略的一環,才不會當改變真正發生時無法因應。
[ 推薦下載: 2022年度CIO大調查報告PDF ]
站在風險控管的部分,可能會先考量的是加密貨幣託管問題與加密貨幣的高波動幣價。目前已經有業者提供企業用加密貨幣金庫解決方案,如 Cybavo 提供以資訊安全為設計基礎的私鑰加密管理系統、快速部署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並且提供加密貨幣竊盜險。在加密貨幣的選擇上,建議可以使用與美元 1:1 錨定價值、且由受監管的金融機構發行的穩定幣,確保每一顆穩定幣是由相對應的美元作抵押(如 USDC),以避免今年(2022年)五月份非足額抵押的演算法穩定幣 UST(TerraUSD)崩盤的風險。
另外,跨境支付巨頭速匯金(MoneyGram)正試圖擴大數位貨幣的採用,計劃將推出基於 Stellar 的穩定幣匯款平台。再加上今年六月中 USDC 的發行商 Circle 宣布,即將推出與歐元掛鉤的穩定幣「Euro Coin (EUROC)」,並可用於支付、交易、借貸,旨在讓用戶能更廣泛獲得歐元的流動性,由此可見雖然近期幣價劇烈動盪,但市場對加密貨幣交易、匯兌服務的需求仍然高。
一般公司可以收加密貨幣(如比特幣、泰達幣)作為貨款或服務費用嗎?
在加密貨幣第三方支付的發展下,許多商家都開始接受加密貨幣做為支付的方式之一,並且大多數都是透過第三方支付。星巴克、萬事達卡與 Bakkt 合作、亞馬遜和 Purse 合作,更不用說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Paypal,也開始允許比特幣、比特幣現金、以太幣與萊特幣共 4 種加密貨幣做為支付方式。美國連鎖影城 AMC 於 2021 年底正式開放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購票、義大利名牌 Gucci 也從 2022 年五月底開始在美國部分門市接受加密貨幣付款,可見許多業者都想藉此積極轉型、增加顧客體驗的新技術、擁抱年輕顧客群。
[ 閱讀所有蔡孟凌的文章 ]
相對於上述品牌面對加密貨幣與 Web3 數位趨勢採取測試和學習階段,有不少公司對此仍處於觀望或保守態度,這是由於大多數的加密貨幣價格波動大、交易速度緩慢、資安等問題頻傳,成為讓企業卻步不前的主因。
另外,以金融業來說,我國金管會目前仍將比特幣等虛擬通貨定位為具有高度投機性之數位「虛擬商品」,而非貨幣,依照其在 2014 年發布新聞稿,國內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得收受、兌換比特幣,亦不得於銀行 ATM 提供比特幣相關服務。
面對急速暴跌的幣價,加密貨幣還有未來嗎?
近期市場上到處彌漫著對全球經濟不安、懷疑與恐慌的情緒。尤其是量化緊縮政策、各國加息與通膨之下,不利的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了包括加密貨幣資產在內的所有資產類別,讓我們深刻了解風險帶來的潛在巨大的損失。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