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宗龍醫師(員榮醫療體系科技副院長)

在醫療領域中,病人安全一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議題。然而,傳統的病人安全事件通報系統往往存在多種局限性,包括數據孤島、通報延遲、以及缺乏標準化和可比性。這些問題不僅影響醫療機構內部的品質改進,也限制了跨醫院和跨國界的學習和合作。
在這樣的背景下,「基於 FHIR 和 eCQM 的病人安全事件通報系統」不僅解決了這些問題,還為病人安全帶來了多個亮點和創新議題。本文將探討這個新型系統如何透過提高數據互通性、即時報告、以及智能分析來達到病安的新課題,並推動整個醫療服務向前邁進。
當前痛點
∥用對的方法與手段解決目前我們所面臨的三大問題:
- 數據互通性:FHIR(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作為一個開放標準,能夠確保不同醫療系統之間的順暢數據交流。這消除了數據孤島問題,使得事件報告更為全面和準確。
- 即時報告:基於 SMART on FHIR 的系統可以經由不同資訊管道,實現即時或近即時的事件報告,這有助於快速識別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病人安全。
- 標準化和可比性:透過使用基於標準醫學用詞的 eCQM(電子臨床品質指標 electronic clinical quality measures),醫療機構可以更容易地進行內部和外部比較,這有助於識別改進領域和分享最佳實踐。
∥進而創造亮點和創新議題:
- 病安的新課題:這個系統不僅解決了基本的病人安全問題,還透過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來預測潛在的風險,從而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新高度。
- 跨醫院和國際合作:基於 FHIR 和 eCQM 的標準化數據格式使得跨醫院,甚至跨國界的病安文化比較成為可能,這將促進全球範圍內的病安品質改進。
- 創新議題的發想:這個新型系統為病人安全帶來了多個創新議題,包括如何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改進病人安全,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病人安全監測網絡,促使病安的改善成為全球運動。
掌握並熟悉醫療體系中的創新引擎:FHIR
FHIR不僅是一個數據交換標準,它更是一個促進創新的平台。與傳統的電子醫療記錄(EMR)系統相比,基於 FHIR 的病人安全事件通報系統能夠更容易地與各種臨床決策輔助系統(CDSS)無縫銜接。
- 即時偵測與通報:透過臨床決策輔助服務(CDSS),這些系統可以即時偵測潛在的病人安全問題,如藥物交互作用或高風險手術,並自動觸發通報。
- 智能提示與建議:當醫護人員進行某些操作時,系統會提供即時的安全提示和建議,從而降低錯誤率。
[ 推薦閱讀:數位醫療人機協作的橋樑:FHIR-UNITY(上)]
因此我們可以確信,基於 FHIR 的病人安全事件通報系統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或平台,它更是一種推動組織文化三個層級變革的主動力量。
- 標準化:FHIR 確保了數據格式和交換機制的標準化,這是建立安全文化的基礎。
- 優化:透過與 CDSS 和其他智能工具的整合,這些系統不僅解決了當前的問題,還能持續學習和優化,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 內化:當這種安全文化從標準化和優化演變到內化時,它將成為醫療組織 DNA 的一部分,從而實現組織的功能工程再造。
透過這種創新的方式,基於 FHIR 的病人安全事件通報系統不僅解決了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它為醫療體系中的安全文化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藍圖。
評鑑日常化與虛擬評鑑的關鍵:eCQM
在追求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的過程中,量化評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電子臨床品質指標(eCQM:electronic clinical quality measures)不僅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評估框架,更重要的是,它為實現評鑑日常化和虛擬評鑑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數據支持。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eCQM 不僅是一個評估工具,它更是一個促進持續改進和創新的平台。透過實現評鑑的日常化和虛擬化,我們有機會將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 數據驅動的決策:eCQM提供了一種量化的方式來評估醫療服務的品質和效果,從而支持數據驅動的決策。
- 持續改進:透過定期更新和比較eCQM數據,醫療機構可以持續地監測和改進其服務。
- 透明性和可比性:eCQM不僅提高了內部的品質監控透明性,還使得跨醫院和跨國界的比較成為可能。
∥評鑑日常化:從事件到流程
傳統的評鑑通常是事件驅動的,只在某些特定事件或問題發生後才進行。然而,eCQM 的應用使得評鑑可以從事件驅動轉變為流程驅動,從而實現評鑑的日常化。也讓虛擬評鑑中所必備的 PFM(patient focus method)得到連續流程的實踐。
- Individual Tracking:透過 eCQM,我們可以對每一位病人的治療過程進行量化評估,從而實現個體化的品質監控。
- Systemic Tracking:更進一步,eCQM 也支持對整個醫療系統或特定流程的量化評估,這有助於識別系統層面的問題和改進機會。
透過這兩種跟蹤方法,醫療機構不僅可以實現即時的內部評鑑,還有機會進行跨醫院或跨國界的虛擬評鑑。
∥eCQM 與病人安全通報的結合:一個無縫的聯繫
在追求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的過程中,病人安全通報和 eCQM(電子臨床品質指標)之間的關聯性是不可忽視的。這兩者不僅相互補充,更是相互依賴的,形成一個緊密的、無縫的聯繫。
∥病人安全通報作為 eCQM 數據來源
- 即時數據收集:病人安全通報系統提供了一個即時的數據收集平台,這些數據可以直接用於計算多種 eCQM 指標。
- 事件分類與評估:通報系統中的每一個事件都可以與特定的 eCQM 指標相關聯,從而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評估。
∥eCQM 作為病人安全通報的評價標準
- 品質改進:eCQM 不僅用於評價醫療服務的品質,也可以用作評價病人安全通報系統效能的標準。
- 問題識別與預防:透過持續監控 eCQM 數據,醫療機構可以更早地識別潛在的病人安全問題,並採取預防措施。
∥從個體到系統:全方位的病人安全
- 個體層面:在個體層面,病人安全通報與eCQM的結合使得每一個病人都能受到更全面、更個性化的關注。
- 系統層面:在系統層面,這種結合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使得醫療機構能夠從整體上改進其病人安全表現。
透過這種緊密的聯繫,病人安全通報和 eCQM 共同構成了一個強大的、自我完善的醫療品質和安全生態系統。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單一醫療機構的表現,更有潛力推動整個醫療行業的進步。
∥如何整合 eCQM 與跨醫院和國際間的比較:輕鬆邁向 Safety II
想像一下,如果醫院評鑑不再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大事件」,而是像我們日常工作一樣自然地融入了醫療流程。這不僅減少了壓力,還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對的事,提升病人安全。這一切,都得益於 eCQM 和跨醫院、跨國際的數據比較。讓我們不再把評鑑看作是一個令人覺得壓力山大的大事件,而是把它看作是一個機會,一個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有效地提升病人安全的機會。
要做到理想中的虛擬評鑑,讓評鑑運作於無形,有以下重點:
- 日常數據收集:透過基於 FHIR 的病人安全事件通報系統,我們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自然地收集到 eCQM 所需的數據。
- 自動分析與報告:系統會自動分析這些數據,並生成相應的 eCQM 報告。這意味著,評鑑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大事件,而是一個持續的、自動的過程。
- 跨醫院和國際比較:由於數據是標準化的,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與其他醫院或甚至其他國家進行比較,從而獲得更全面的反饋。
∥從 Safety I 到 Safety II:做對的事
- 減少壓力:當評鑑變得如此自然和無壓力時,醫護人員會更願意參與其中,而不是視其為一個負擔。
- Safety II 的創新思維:傳統的 Safety I 模型主要關注錯誤和失敗,而 Safety II 則更注重做對的事。透過 eCQM,我們可以更容易地識別和獎勵那些有助於提高病人安全的行為和流程。
- 提升安全:當我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做對的事,而不僅僅是避免錯誤時,整個醫療系統的安全水準將得到顯著提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期待國家和醫界應該從更高的維度來思考這個問題,考慮如何整合資源、技術和政策,善用基於 FHIR 和 eCQM 的病人安全事件通報系統將促進持續的品質改進,並落實數據的標準化和互操作性將為智慧醫療提供更強大的基礎,透過跨醫院和國際間的數據比較,醫療機構不僅可以學習自身的優點和不足,還可以從全球最佳實踐中獲得靈感,邁向更優質的病安文化和智慧醫療的未來,讓我們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這一革命性的變革,為未來的醫療體系和病人安全設定一個全新的標準。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