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辨識 AI 化 解決管理痛點
影像辨識結合 AI 統一管理,現被大幅度投入一些固定流程、高頻率且單調的工作。但 AI 只是純粹取代制式工作還不夠,更聰明的作法是在降低成本之餘,還能替業者們開展新的市場需求。
文/孫敬
隨著國內新冠疫情逐漸趨緩,台灣政府相繼推出產業、經濟振興方案,近期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的「智慧影像新應用暨疫後條例補助說明研討會」,分別邀請到在醫療照護、製造業 AI 輔助工具等「AI 影像辨識技術」服務公司,現身分享在面對新冠疫情期間、後疫情時代,以及生成式 AI 崛起後,是如何用實務的解決方案,來滿足市場的需求,並提供有意申請補助的製造業業者,能有機會結合向政府、業界爭取更多資源的機會。
邊緣運算 AI 攝影機 助力警方科技執法
台灣地狹人稠,都市計畫改革的速度跟不上城市人口的膨脹,台灣更曾在 2022 年年底被 CNN 媒體評選為「行人地獄」,或許早觀察到這個現象,台灣重要交通路口在近幾年陸續導入「科技執法」設備,達到即時監督路況的目的。利凌企業資訊長胡志剛指出,政府單位透過新科技,可省下大量資料傳輸時間、硬體建置成本。
胡志剛表示,傳統上道路測量安裝系統,可分為「中央式主機安裝」、「近緣路側主機安裝」、「攝影機邊緣運算安裝」共三種。以往在中央式控制的作法,雖然能一次將所有的數據與傳輸,由 AI 統一管理辨識,但要安裝的設備較多,由電網傳送到邊緣去下達指令,600 毫秒的反應時間已經逐漸無法滿足業者需求。
近幾年,攝影機邊緣運算實現後,AI 網路攝影機擔綱了攝影、辨識、資料儲存的功能,平時攝影機就會根據依據時段自動傳輸影像檔紀錄,當特定時段有狀況發生時,主控端(影像管理系統VMS)再向攝影機下達指令獲取完整影像即可。AI 網路攝影機免去了中間設備傳輸時間、儲存成本之外,反應時間也下降至 100 毫秒,僅需要在攝影機設備建置完後,便能在主控端即時做到車輛辨識、違規舉發、車輛前後安全間距測量。
新科技輔助醫療照顧 醫療長照前景佳
「醫療體系這類重隱私的場域,需要一些去識別化的解決方案,保障隱私權之餘還要能確保人員安全」現任 AI 感知與照護系統的雄欣科技董事長李佳欣說。在台灣現今的醫療照護體系中,時不時會聽到醫護人員照護比過重、病患與照護人員的暴力事件。觀察到此現象雄欣科技推出了能偵測住院人士生理狀況的「生理雷達佐iSAFE系統」、「飛時測距感測裝置(又稱 TOF)」設備。
現今醫院的大環境生態,多數醫療人員要同時奔波不同的病房與檢驗單位,來處理患者的需求,所以對醫院來說每個病患的即時狀況,是很難零誤差的掌握,導致醫療人員、醫院與患者間偶有摩擦、甚至因醫療疏失產生法律訴訟。
李佳欣表示,以 iSAFE 系統來說,它搭配的 TOF 設備能夠協助醫療人員依據患者的生理特徵,如站立與蹲下的身高差異、辨識心跳與呼吸頻率,個別建立追蹤清單,一旦出現異常狀況就會直接通知系統,告知醫療人員前往關心。跟傳統監視器直接拍攝受監控者不同的是,TOF 會在設定好的監測區塊,用顏色加工處理保護當事人的個人隱私,這樣就能在不影響到他人的情況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令人訝異的是,新冠疫情最嚴峻的期間,許多的醫療院所開始導入這類型的 AI 照護輔具,李佳欣表示在新冠疫情的挑戰下,照護人員面對前所有未有的壓力與挑戰,也促成醫院願意更大膽、創新的投入新科技、技術應用,使得雄欣科技有機會在這波全球危機中殺出一條血路。
後疫情時代到來,一些養護機構也發現了該公司的服務能有效解決分配、協調人力資源的問題,李佳欣透露,截至今年9月該公司全台的客戶數,含括醫院、養護機構將達到 20 個,這是少數成立僅三年時間的新創公司,很難取得的優異成績。
透過 AI 進行身分辨識 提升廠房出入安全性
製造業在處理大批物料、物品配送過程中,常常需要通過很多道身分驗證,中間耗損的人力成本跟關卡審核,成為業者們無形的沉默成本。永久傳電信總經理宋永勝表示,以石化業者為例,光是辨識員工的相關物件就有安全帽、反光背心,特定禁區還有電子圍籬、車牌與文字辨識,這對一個橫跨多個廠房的製造業者;沒有電子化僅靠紙本記錄來說,同步管理是個相當困難的問題。
看似複雜的功能,永久傳電信藉「廠房安全 AI 智慧分析整合系統」將各式工作人員的資料全部線上 AI 化,用影像遠距辨識核准外,也把一些地域性的氣象資訊、地震預警包在本地端的審核系統中。最大的特點是能支援離線資料儲存功能,即便網路連線因故中斷,也會在恢復連網的同時,將最新的資料回傳到系統更新,工作人員和管理層,只要用 LINE 帳號就能隨時追蹤,降低作業的學習門檻,無痛融入既有工作環境。
方案商 + 場景製造業可聯合申請補助
有趣的是,許多不符合「智慧影像新應用暨疫後條例補助」的製造業相關業者,除了重新評估自家導入 AI 影像辨識技術之外,也透過聯合申請的方式來爭取補助案,對整個製造業邁向 AI 化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和開始。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