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成為高齡社會,加上對健康觀念改變。長照2.0制度以在地老化為核心,擴大老年人口的照護範圍。透過智慧醫療技術與長照結合,讓受照護者享有最佳的服務。
採訪/施鑫澤‧文/林裕洋
智慧長照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結構改變、醫療品質與技術的發展,台灣在生育率與死亡率雙雙出現下降的趨勢,也導致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趨向高齡化。1993年台灣已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之標準,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達 7.1%。根據國發會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已於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將達 20.6%,2061年老年人口比率將續升至 38.9%。
在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下,各種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也將急遽上升,相對的失能人口也將大幅增加,其所導致的長照需求與負擔也隨之遽增,預估對長期照顧需求人數也同步增加。在現今家庭照顧功能逐漸式微下,將導致個人與家庭的照顧壓力日益加重,進而連帶產生社會與經濟問題,因此,建立完善的長照體制,已成為完備社會安全體系的關鍵議題之一。
[ 大師開講 ─ 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後疫情時代的智慧醫療 ]
為此,台灣在2007年起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艦計畫」,即俗稱的長照1.0,基本目標為建構完整長期照顧體系,保障身心功能障礙者能獲得適切的服務,增進獨立生活能力與提升生活品質,以維持尊嚴與自主。2017年則啟動第二階段的長期照顧服務十年計畫,即俗稱長照2.0,期能提升具長期照顧需求者與照顧者之生活品質。
馬偕醫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副教授葉明莉說,長照1.0原本是為滿足老化導致之照顧需求,並考量身心障礙及文化差異造成之提早老化,故以滿足65歲以上失能老人、55歲以上失能山地原住民及50歲以上之失能身心障礙者,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失能,且獨居之老人之照顧需求為優先。但是隨著現今民眾觀念改變,所以長照2.0計畫著要是改善原有1.0不足處,擴大被照護者的範圍。面對照護人力不足問題,則必須透過智慧醫療技術與長照結合,串連健康照護每個環節,才能讓受照護者享有最佳的服務。
納入初期預防觀念活得好、活得健康
隨著台灣老年人口的快速成長,慢性疾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呈現持續上升趨勢;惟身心障礙者及失能者有年齡及需求上的差異。目前長照服務項目雖已涵蓋居家、社區及機構式照顧等多元服務,只是隨著時空背景改變,民眾對於新興需求或依照年齡及長照需求之個別化差異服務較為欠缺。
所以長照2.0計畫的重點,放在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服務,普及照顧服務體系,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之照顧型社區(caring community),期能提升具長期照顧需求者(care receiver)與照顧者(caregiver)之生活品質。
[ 推薦閱讀: 加州藍盾IT營運模式大改造 ]
根據衛生福利部提供的資料顯示,該計畫總目標可分成四部分。首先,是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期照顧服務體系,發揮社區主義精神,讓有長照需求的國民可以獲得基本服務,在熟悉的環境安心享受老年生活,減輕家庭照顧負擔。其次為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機構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普及照顧服務體系,建立照顧型社區,期能提升具長期照顧需求者與照顧者之生活品質。第三點,則是延伸前端初級預防功能,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促進長者健康福祉,提升老人生活品質。第四點,則是向後端提供多目標社區式支持服務,銜接在宅臨終安寧照顧、減輕家屬照顧壓力、減少長期照顧負擔。
「以往醫療概念是讓民眾要活得久,所以長照1.0是放在照顧失能、失智的國民。只是這些需要被照顧的民眾,可能得躺在病床上很久的時間,不僅對照護者壓力很大,也會排擠寶貴醫療資源。」葉明莉解釋:「但是現在整個社會觀念改變,主流是要活得健康、活得好,所以長照2.0重心之一,放在做到初級預防功能,如注重預防保健、活力老化等,全力促進長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串連ABC照護機構 減輕照護者壓力
從台灣推動長照1.0開始,整個規劃即是以居家、社區為主,機構式服務為輔,並積極鼓勵各地方政府結合民間服務提供單位共同投入資源建置行列。只是推動後也發現各服務提供單位之間缺乏整合,以及服務體系欠缺向前延伸初級預防、向後銜接在宅安寧照護之整合性規劃等問題。所以長照2.0計畫因地制宜,發展在地化長照服務,積極建置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體系,提供民眾預防性健康服務以及在地、即時、便利的社區照顧,落實在地老化政策目標。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B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簡單來說,即是透過培植 A級 ─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擴充 B級 ─ 複合型服務中心,以及 C級 ─ 巷弄長照站等,由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單位三方協力,佈建在地化長照服務輸送機制。如此以來,即可讓使民眾可獲得整合式服務,以及增進照顧服務提供單位分布的密度。
葉明莉指出,雖然在長照1.0中,也有A、B、C三大部分,但是彼此之間並沒有橫向聯繫,而長照2.0則是將三個單位串連起來,協助家庭解決照護的問題。因為醫院應該是用來治療病患,而不是讓病患終老的地方。所以當長者需要被照護時,需要有一套妥善的照護機制,而長照2.0的A、B、C配合機制,正好能解決此類問題。
面對照護人力不足問題,則應該結合產業發展,促進輔具與科技之開發應用,以提升長照服務對象的尊嚴與品質。台灣在資通訊領域有非常成熟的技術,若能將智慧醫療與長照結合,將有望提升提升高齡照顧之品質。
感知量測成主流 降低照護員負擔
早從長照 1.0 計畫啟動之後,臺灣長期照護市場隨即出現第一線照顧服務員人力不足的問題,除有薪資結構偏低,難以吸引勞動人口加入之外,也因學校沒有開設相關科系,以至於沒有畢業生選擇加入照護產業。而隨著長照2.0計畫啟動,加上老年人口增加,可預期照護人員不足缺口將會持續擴大。儘管多年前,勞動部及教育部已著手制定適當培訓及培育目標,期盼透過簡化補助行政流 程、檢討訓用媒合機制、鼓勵長照服務自行或與培訓單位合 作辦訓等方式,達到即訓即用之目。
然而隨著融合資通訊、感測技術的智慧醫療技術成熟,唯有將此運用在長照之中,才能徹底解決照護人員不足的問題。首先,當照護機構大量運用智慧醫療技術後,可以減輕照護人員的工作負擔,進而提升整體照護機構的品質,以及提升被照護人的服務體驗。其次,當照護機構大量運用資通訊科技後,可望改變長照產業的刻板印象,吸引年輕世代投入相關產業,進而儲備未來長照人才。
馬偕醫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副教授葉明莉說,隨著臺灣老年化人口增加,根據衛福部預估未來 10 年內,將約有 72 萬人對長照有迫切的需求。尤其隨著臺灣民眾對照護品質觀念的改變,對於人性化與在地老化的照護需求逐漸增加,唯有借助智慧長照設備,才能解決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而針對長期照護需求設計的感知量測,則是目前全球在長照市場的發展趨勢,如曾經受邀到我們長照智慧照護線上研討會中分享的安麗莎,其所推出的安麗莎守護天使,即是屬於此類產品。
主動收集生理資訊 長期監控病患狀態
看準隨時代演進之醫療照護環境,臺灣安麗莎藉由整合醫療器材和資訊通訊科技,投入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研發,包含數位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之醫療應用。該公司推出的安麗莎守護天使,是一套生訊監控系統,且經 FDA 通過之穿戴式連續無線病患監控暨警報系統,可使用於所有年齡層的人群,從嬰兒、兒童、成人、到年長者皆可使用,以及使用於居家環境、醫院診所等環境中。
臺灣安麗莎投入此產品的研發,主要是觀察下列趨勢。首先是全球醫事人員嚴重短缺,以至於間歇性的抽測,成為醫院默認的標準病患照護方式。病患經常長達數小時無人照護,以致其病情和生訊的變化無法被發覺。當病情惡化時再介入治療,往往已經來不及。其次,當病患年齡越來越大、壽命越來越長、病情更加嚴重,而且高齡病患人數正迅速增加,傳統方法照護已無法滿足高齡病患的照護需求。最後,目前還沒有有效方法來應對嬰兒猝死症( SIDS ),以及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慢性肺阻塞(COPD)、慢性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也讓後續照護非常困難。
安麗莎守護天使透過穿戴在患者手上的無線感測器,可持續收集患者的生理訊號,功能較傳統單一之脈搏血氧儀 (Pluse Oximeter) 優異。這項產品讓醫護人員可在遠端,即時連續性地監控患者的血氧濃度和脈搏,藉由安麗莎獨家開發的 Pre-Sense 專利技術,守護天使每隔一秒鐘就檢測一次生理訊號,可早期發現患者身體之異狀。因此,當生訊數值超過預設的區間時,該產品會發出警報訊息和聲響,用以提醒醫護人員採取必要之措施。
根據安麗莎資料顯示,安麗莎守護天使多項優點,分別是「透過生訊的連續監控進而改善患者的照護品質」、「經由無線、穿戴量測技術增進患者舒適性」、「降低醫護人員不斷做抽測的時間和人力耗損」、「在患者身體有狀況時提早得知進而爭取搶救時間」、「採用雙重加密方式增加資訊的安全性」等。
長照機構預算有限 實際導入難度高
長期關注長照趨勢的馬偕醫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將智慧照顧設備應用分成四類,第一類是應用於出入安防、行動意外、及時救援等領域的安全控管。第二類,則是健康量測與管理、疾病控管與預防、復健治療與健促、文康休閒與人際、心理支持與陪伴等,照護服務設備。第三類,則是負責醫護、照顧、社工、復健、營養等專業整合設備。最後,則是應用於 行政、人事、財務、庶務等,屬於經營管理等。
儘管智慧照護設備的蓬勃發展,確實有助於長照服務的品質與效率提升,但是仍然有許多面向值得注意。首先,長照設備整體佈建成本非常高,而傳統長照機構的經費往往有限,以至於不一定能完整規劃周邊環境,以至於難免會出現效益不如預期,導致後續預算費用被迫增加,但卻又沒有足夠經費持續擴充。其次,長照機構泰半沒有專屬維護人員,當出發生照護設備的感知偵測器容易誤判時,反而會照顧者的工作負擔。
另外,市面上智慧照護設備的操作多半相對複雜,在照護人員的設備使用經驗不足下,對此類設備接受度往往不高,尤其當前置學習期與作業時間變長下,也很容易造成學習與後續的排斥感,導致設備無法發揮預期的效益。一套能符合智慧長照需求的設備,不光要具備感知量測的功能,更因考量照護環境的問題,融入易於使用、維護,並且提高產品可靠度,才能減少做重複工、提升人力運用,發揮智慧醫療設備的真正效益。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