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特聘教授 蔡輔仁
AI不取代醫師 但將掀起醫療復興運動
中國醫藥大學特聘教授蔡輔仁引用「The Future is 『NOW』」,詮釋人工智慧醫院的現在與未來。他指出,Google利用AI,掃描眼底就能看出受檢者是男是女、有無抽菸、糖化血色素濃度及多重血壓,讓人隱約窺見AI顛覆醫學觀念的起源。
醫療AI時代,並非未來式、已經揭開序幕,在2018年期間,FDA核准多達14項醫療AI產品,今年數量繼續攀升,由此可見一斑。蔡輔仁說,欲造就成功的醫療AI,須有三大要素,首先是醫療資料,意即一定要有整理完善的結構化資料;其次是醫療需求,傳統醫療過程往往有一些不合理、急待改善的地方,醫療AI是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應運而生,絕非為了AI而AI;第三是醫療應用,意謂醫療AI必須落地、驗證。
中國醫藥大學深覺累積16年多達320萬位病患的就醫記錄甚為寶貴,於是早在5年前AI尚未大行其道之際,便成立Big data中心,將這些資料予以清理、結構化,再加上百萬人基因資料,期望建構未來發展精準醫療的堅實基礎。
有了前述基礎,中國醫藥大學如今順勢搭上醫療AI列車,短期內即有多達84項專案正在進行,其中與骨齡、肝癌、乳癌相關的三項成果相對成熟,已有高精確度,實際用於臨床的次數也陸續增加。以AI之於癌醫療而論,舉凡AI影像勾畫系統、AI劑量智動分配,皆已展現遠優於傳統檢測方式的效率、精準度,幫助醫師更早發現潛在病灶。蔡輔仁認為,人工智慧不會取代醫師,但會帶來新的思考,出現新的流程,衍生新的分配,長期下來就是醫療復興運動。
看精彩現場影音>>>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LINE,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